簡介

一方面,Sony這次推出的新手機在MWC眾多明星產品中並不會說讓人太驚喜。再者,許多媒體事前的猜測或謠言在正式發表時,我們發覺都是不正確的。不管是不是Sony有意或無意的在展前釋放部份消息,重要的是這間日本大廠發表的新品還是有引起一些注意。


Sony這一次全新的產品線有些不同,第一眼看到他們時會覺得設計另類並且大膽。首先最明顯的就是螢幕寬高比例,Sony做出21:9的比例,用意是為了讓左右聲道更分離以營造更佳的聆聽體驗。經過不斷努力,在市場手機彼此間差異不大,Sony的日系風格仍然持續的維持某種程度差異並且有趣。一款「瘦高」的手機,讓人一眼就留下印象的邊框設計與螢幕比例,讓電影內容可以在Sony所擅長的多媒體技術加持下播放,這樣的訴求確實有捕獲消費者的注意。

多媒體內容的消費是Sony這次新裝置在行銷所主打的重點之一。加上許多在聲音與影片的進階功能在背後支撐著,讓人更加確定Sony確實這麼計畫著。

在辦公室/生產力方面,21:9這樣比例的螢幕讓我們進行分割視窗檢視時,各邊看到的範圍會變更多,提升編輯的便利。如果你不常在手機編輯文件,21:9比例螢幕的好處還有一個,螢幕可以一次顯示更多的內容,當我們瀏覽網頁或是需上下滑動的操作時,這種螢幕的優點立馬顯現。


除此之外,Sony還對這次四支新手機採用新的命名,首先來看Xperia 1,很簡單又讓人覺得困惑這個「1」是什麼含義,它其實就是之前Sony Premium系列的延伸,而不是用來取代XZ系列的命名喔。
 

Sony Xperia 1 主要規格

  • 機身:鋁合金材質邊框,康寧六代玻璃(前後),長167 x 寬72 x 厚8.2 mm,重量180公克,IP65/68 防塵防水,有黑、灰、紫、白色
  • 螢幕:6.5吋OLED,21:9比例,4K (1644 x 3840 px),細膩度643ppi,HDR BT.2020,DCI-P3色域 
  • 背部鏡頭設置
    主鏡頭
    - Motion Eye 1200萬畫素 (1/2.6" Exmor RS),f/1.6 光圈 (ISO 3200),26mm等效焦距鏡頭,Dual Photo Diode(雙PD感測器 - 感測器的每一個畫素都有兩個光電二極體 - 參考 http://www.sunnic.com.tw/chinese/05_news/02_detail.php?NID=168)
    長焦鏡頭 - 1200萬畫素 (1/3.4") ,f/2.4光圈,52mm等效焦距鏡頭
    超廣角鏡 - 1200萬畫素 (1/3.4") ,f/2.4光圈,16mm等效焦距鏡頭
  • 相機功能:預測捕捉 (動作偵測/微笑),自動對焦連拍 (每秒10張,AE/AE追蹤),Eye自動對焦,預測混合自動對焦,防失真快門,光學防震SteadyShot+智慧Active模式 (五軸EIS + OIS),RAW格式具降噪功能
  • 錄影:4K (16:9 或 21:9 比例),超級慢動作1080p@960fps
  • 前鏡頭:800萬畫素 (1/4"元件尺寸),f/2.0定焦鏡
  • 晶片:Snapdragon 855,八核 (1x2.84 GHz Kryo 485 + 3x2.42 GHz Kryo 485 + 4x1.8 GHz Kryo 485),Adreno 640 GPU
  • 記憶體:6GB RAM + 64/128GB 儲存容量,microSD 512GB
  • OS:Android 9.0 Pie
  • 電池:3330mAh Li-Ion,支援USB Power Delivery快充,Smart STAMINA電源管理,Battery Care,Xperia Adaptive Charging (自適應充電)
  • 連線功能:依推出市場不同有雙SIM卡與單SIM卡版本。5CA LTE 4x4 MIMO,Cat.19 LTE (1.6 Gbps下載),USB 3.1 Type-C,Wi-Fi a/b/g/n/ac,GPS + GLONASS,藍牙5.0,NFC
  • 聲音:Hybrid立體聲喇叭,Dolby Atmos,DSEE HX,LDAC,高通aptX HD
  • 其它:側邊邊框指紋辨識,X1 For mobile engine,TRILUMINOS顯示,BIONZ X for mobile (Eye autofocus 自動對焦),電影錄影Cinema Pro app

稍加深入研究上面的規格後更清楚的看出Xperia 1為何可以定位在「Premium」等級。最明顯就是它有手機市場相當罕見的4K解析度,品質這次再提升成為全球第一款擁有4K OLED面板的智慧手機。後面介紹會再幫大家整理這支手機在其它方面還有什麼成就。

 

除了Xperia 1,還有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這兩台的定位若以目前產品線看,基本上是XA系列的後續款。話雖如此,它們規格算得上是輕旗艦了。
 

Sony Xperia 10 Plus主要規格

  • 機身:塑料一體成型(金屬飾面),正面有康寧玻璃五代,尺寸167 x 73 x 8.3 mm,重量180公克,顏色黑色、銀色、藍色和金色 
  • 螢幕:6.5吋IPS,比例21:9,FullHD+ (1080 x 2520 px)
  • 背部鏡頭設置
    主鏡頭 - 1200萬畫素 (1/2.8")
    長焦鏡 - 800萬畫素 (1/4"),2x 光學變焦(僅用於拍照,錄影不支援)
  • 相機功能:混合自動對焦,SteadyShot電子防手震,ISO 12800(拍照),ISO 3200(錄影) 
  • 錄影:4K (16:9 或 21:9),SteadyShot電子防手震
  • 前鏡頭:800萬畫素 (1/4.0" 感光元件尺寸,這樣的尺寸並不大),ISO 3200(拍照),ISO 1600(錄影)
  • 晶片:Snapdragon 636 chipset, Kryo 260 八核心八核處理器架構(4 x 性能 + 4 x 省電),顯示晶片Adreno 509 GPU
  • 記憶體:4GB/6GB (中國市場) RAM + 64GB (某些市場的容量可能更少),microSD支援到512GB
  • OS: Android 9.0 Pie
  • 電池:3000mAh Li-Ion,Smart STAMINA電源管理,Battery Care
  • 連線功能:有雙SIM與單SIM卡(視推出地區),Cat.12 LTE,USB 2.0 Type-C, Wi-Fi a/b/g/n/ac,GPS + GLONASS,藍牙5.0,NFC,3.5mm耳機孔
  • 聲音:單喇叭在底部,DSEE HX、LDAC、Smart Amplifier(智能放大器)
  • 其它:側邊指紋辨識器



Xperia 10 Plus與Xperia 10長得很像Xperia 1,尤其都採用新的(有點在試市場水溫)21:9比例螢幕(但不是OLED),但在其它硬體規格就沒有Xperia 1頂規,目的顯而易見,就是要讓它們鎖定不同族群。

Sony Xperia 10 主要規格

  • 機身:塑料一體成型(金屬修飾),正面有康寧玻璃五代,尺寸155 x 68 x 8.4 mm,重量162公克,有黑色、銀色、藍色和粉色
  • 螢幕:6.0" IPS,21:9比例,FullHD+ (1080 x 2520 px)
  • 背部鏡頭:主鏡頭1300萬畫素 (1/3.0" 感光元件尺寸),景深鏡頭500萬畫素 (1/4") 
  • 相機功能:混合自動對焦,5x數位變焦 (拍照與錄影都支援),SteadyShot電子防手震,ISO 12800 (拍照),ISO 3200 (錄影)
  • 錄影:4K (16:9 或 21:9),SteadyShot電子防手震
  • 前鏡頭:800萬畫素 (1/4.0" 感光元件尺寸),ISO 3200 (拍照),ISO 1600 (錄影)
  • 晶片:Snapdragon 630 chipset,八核 (8x2.2 GHz Cortex-A53),Adreno 508 GPU
  • 記憶體:3GB/4GB (中國市場) RAM + 64GB storage (某些市場的容量可能更少), microSD支援到512GB
  • OS: Android 9.0 Pie
  • 電池:2870mAh Li-Ion,Smart STAMINA,Battery Care
  • 連線功能:有雙SIM與單SIM卡(視推出地區),Cat.12 LTE,USB 2.0 Type-C, Wi-Fi a/b/g/n/ac,GPS + GLONASS,藍牙5.0,NFC,3.5mm耳機孔
  • 聲音:單喇叭在底部,DSEE TX,LDAC,Smart Amplifier(智能放大器)
  • 其它:側邊指紋辨識器



Xperia L3則是最新入門款,雖然是四款新手機最低階,但與之前Xperia L系列相比,它也有所升級。

Sony Xperia L3 主要規格

  • 機身:塑料一體成型(金屬修飾),正面有康寧玻璃五代,尺寸154 x 72 x 8.9 mm,重量156公克,有黑色、銀色、金色
  • 螢幕:5.7" IPS,18:9比例,HD+
  • 背部鏡頭:主鏡頭1300萬畫素,550萬畫素景深鏡頭
  • 相機功能:對比協助自動對焦,ISO 3200(拍照與錄影),可拍前景深效果,4x Clear Image Zoom (數位變焦)
  • 前鏡頭:800萬畫素,83度超廣角,ISO 1600
  • 晶片:聯發科MT6762 Helio P22 (12奈米),八核 (8x2.0 GHz Cortex-A53),顯示晶片PowerVR GE8320
  • 記憶體:3GB RAM + 32GB儲存容量 (某些市場的容量可能更少),microSD支援到512GB
  • OS: Android 8.0 Oreo
  • 電池:3300mAh Li-Ion,Smart STAMINA,Battery Care,相容USB Power Delivery(USB PD)
  • 連線功能:有雙SIM與單SIM卡(視推出地區),Cat.6 LTE,USB 2.0 Type-C, Wi-Fi,GPS + GLONASS,藍牙5.0,NFC,3.5mm耳機孔
  • 聲音:單喇叭在底部,Smart Amplifier(智能放大器)
  • 其它:側邊指紋辨識器


以上四台新手機有三款採用21:9超長比例螢幕,在目前大多數手機多是18:9比例螢幕,Sony這三款很特別,手機硬體愈來愈難賺,若未來是軟體與內容取勝,Sony這次的佈局清楚的表態他們將專注於娛槳與多媒體內容的耕耘。

談到設計,Sony也明顯捨棄先前的「Ambient Flow」設計語言,如同上面提到的,這次新品改採新的、大膽的設計外觀,意謂又是「一個新的實驗的開始」。

首先要說的是,Xperia 1真的是支華麗的手機,當然我們是以典型的智慧型手機角度來看 - 有著標準的金屬邊框、前後面有康寧六代玻璃,Sony在材質與工藝不惜代價做出最好,儘管手機長度達到167mm,它的金屬邊框仍讓人感覺堅固,只不過它的長度真的不適合放入口袋。



另一方面,72mm的寬度不會太寬,提供不錯的握感(太寬反而不好拿),而且Xperia 1背部邊緣稍具弧度,有考慮到人體工學(若太過方方角角容易勾到其它東西讓手機不小心摔飛出去),但是但是,如果真的不小心手機摔飛出去,Xperia 1預留些的邊框希望可以提供用戶最後一道防線讓它可以抵消地心引力的衝擊。




Xperia 1 正反面都有康寧六代玻璃保護,與康寧玻璃五代相比,六代在抗摔方面的保護有提升(較不容易碎裂),防刮能力則與五代相當。



談到保護,Xperia 1具備IP65/IP68防塵防水,之前在一些機種強調可以在水下使用,後來這樣的立場與訴求有重大的轉變,因而引起消費者諸多不滿(在美國甚至因為誇大手機的防水功能,Sony在當地還被法院裁定需要向用戶賠償),故這次他們避免誇大宣傳,很清楚明白的說明所謂IP65/IP68是指Xperia 1具備防潑水,用戶可以有信心的將手機拿到水龍頭下沖洗,但不要故意將手機拿浸到水中使用,並提醒用戶一定要確保SIM卡槽有關閉完全,而且不建議接觸海水等具鹽份的水中。

由左至右Xperia XZ3、Xperia 1、Xperia XZ2 Premium




Sony有推出搭配Xperia 10與10 Plus的Style Cover Solid可站立的保護殼,具備MIL-STD-810G-516.7等級。至於給Xperia 1使用的保護殼什麼推出,整理本篇時尚未有相關資訊。

由左至右Xperia XZ3、Xperia 1、Xperia XZ2 Premium



Xperia 1真的是一支又高又瘦的手機,它與以往Xperia系列外觀真的不同而且帶有一些「實驗」性質來測試市場的接受度,它很清楚的拿掉許多消費者才剛習慣不久的「Ambient Flow」設計語言,這個改變在Xperia 1的正面最明顯。




Xperia 1的邊框雖然不是完全無邊框,但6.5吋面板周圍留剩下來的邊框真的很薄,底部邊框寬度也進一步縮減,看來Sony在這部份所用的技術有跟上來,才能讓螢幕面板周圍的邊框縮減到這種程度,然而下巴邊框縮減或甚至沒有下方邊框會讓用戶在這麼一款螢幕如此長的手機上操作Android傳統導覽列時變得困難,因為手指長度不夠足以踫觸到下方導覽列,變成要雙手操作才行,但這可以靠UI優化改善,如果遇到還沒針對21:9比例螢幕優化的app,在操作上就沒有那麼便利。



Xperia 1螢幕上方的「額頭」也是相當的窄,然而這裡窄的讓人憂喜參半,因為它沒有較高端的生物識別或是臉部掃描元件,此外,與Xperia XZ2 Premium或XZ3的前鏡頭有1300萬畫素,但Xperia 1的前鏡頭居然反而降到800萬畫素,光圈f/2.0,元件尺寸僅1/4.0",這樣的尺寸其實相當小,很多競爭對手都比這個大。我們認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裡空間不足以放更大尺寸前鏡頭元件。



Xperia 1除了在21:9的螢幕吸引人之外,它右側的電源鈕也值得一提。

由於Sony在指紋辨識整合電源按鈕有涉及到其他家公司的專利,所以現在把電源按鈕與指紋辨識按鈕獨立開來,電源按鈕在指紋辨識器的下方。它們的位置設計在靠中央,方便用戶手指觸摸得到,指紋感應器辨識精準且靈敏,而且具備always-on,不需按壓,只需輕靠就可以喚醒解鎖。 



其它控制IO在此不贅述,Xperia 1立體聲喇叭當中一組在手機底部很容易看得見,另外一組由聽筒負責(講電話是聽筒功能,多媒體播放則變成喇叭揚聲器)。在音訊方面有杜比Atmos以及Sony聲音工程技術帶來的豐富音效調整功能。



Xperia 1 螢幕

6.5吋,4K OLED,HDR面板,Xperia 1的螢幕規格很驚人,Sony不僅藉此向市場宣告他們是全球第一家在手機採用這等級面板的廠商,此面板底層所應用的技術讓它更有魅力,成為一時之選。Sony甚至為此建立「CinemaWide」這個行銷品牌。



更深入的了解,Xperia 1螢幕解析度有 1644 x 3840,在6.5吋螢幕換算細膩度約 420ppi。然而平心而論,雖然它設計概念如同電腦的超寬電競螢幕(UltraWid)那樣可以進行左右分割視窗,但在手機螢幕這樣的尺寸上,當你將手機橫著拿時,它左右分割的檢視畫面「高度」仍嫌太「短」,導致三不五時就要上下滑動進行檢視,在做文書處理等生產力工作時就仍然不是那麼實用了。要提醒的是,Xperia 1的螢幕雖然是4K,但在實務的考量,尤其在電池續航力部份,平常使用時在大部份的情況下畫面並不會以原生4K解析來呈現,只有當「相容的內容」播放時,才會4K解析來呈現多媒體內容,這可能因此讓螢幕一邊維度所需要的解析不夠,導致失真或比例跑掉。



然而,與上面的缺點相比,21:9的螢幕有著更棒的優點,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使用手機會需要做上下畫面捲動檢視,21:9的螢幕就提供很棒的使用者體驗。

Xperia 1這塊OLED螢幕還有HDR認證,Sony加入很多人在討論的BT.2020認證,這個比HDR10還更好。雖然此面板不是真的10-bit,而是較偏向傳統8+2 bit的延伸,但遇到有支援此規格的多媒體內容時,其對比、局部調光與色彩漸變的表現起來都很驚人。

目前有提供21:9內容的平台有YouTube、Amazon(亞馬遜)與Netflex(網飛),Netflex收藏的影片種類算多,Sony也積極的與Netflex合作,讓Netflix影片在Xperia 1上觀看有最佳的效果,透過Sony的app整合Netflex平台的內容進行串流播放時,當影片有支援21:9與HDR時,可以正確的在Xperia 1播放。



在內容與觀看體驗方面,除了「標準模式」與「超級逼真模式」,還有「Creator mode - 建立者模式」這個新的系統層級的顏色設定,啟用時Xperia 1會試著以準確的色彩來顯示畫面,儘可能的接近原本的色彩。螢幕本身支援廣色域ITU-R BT.2020m、DCI P3與Illuminant D65,但你所觀看的影片內容(例如網飛提供的串流影片)當然也要有加入這些標準的編碼,才能發揮它們帶來的優點。



另一個體驗「Creator mode - 建立者模式」的方式是使用Xperia 1本身錄製的影片,這部份會在稍後相片篇做深入的探討,它由Sony與自家Alpha專業相機團隊努力開發出的「Cinema Pro」錄影程式負責,錄影時支援各種專業的色域標準。

Xperia 1在背景還有專屬X1 for mobile引擎運行,將不是原生創作出的內容進行優化提升其對比與色彩表現。這項技術師承Sony自家BRAVIA電視技術,甚至對於串流內容可以進行動態調整。

遊戲方面,如同電腦電競超寬螢幕帶來的優點,如果遊戲有支援21:9畫面,在Xperia 1的螢幕可以看到更寬廣的地圖/畫面,除了為玩家帶來很不同的遊戲沈浸體驗,在某些情況甚致可以提升遊戲進行競爭力(例如看到的範圍變更廣,可以提早比其他玩家做反應)。

然而,超寬螢幕在Android平台同樣有著在PC平台上的挑戰,這個挑戰主要來自於與21:9的相容問題,因為如果一款遊戲有針對21:9畫面顯示進行優化,那它提供的視覺體驗真的很棒。Sony正與遊戲開發商合作優化許多遊戲,包括要塞英雄、Asphalt 9、王者榮耀。希望之後有更多款遊戲加入,要不然以目前的遊戲來看,有些只支援16:9,有些沒有優化的遊戲畫面就很糟糕。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沒有針對21:9畫面比例優化的app,雖然Android可以讓舊程式或沒有針對21:9比例優化的程式進行強制比例調整,但有些app畫面會被調整得很滑稽。這些問題本質上不是Sony的關係,而是整個Android生態支援度還有待改進,在這之前,使用Xperia 1若遇到沒有支援21:9比例的內容或app,可能就會有很不好的使用經驗。

 

Xperia 1 硬體規格


Xperia 1搭載Snapdragon 855晶片,根據Sony說法在CPU與GPU性能上分別增加25%與40%。撇開數據不說,Snapdragon 855是高通2019年最新的晶片,我們預期它可以讓Xperia 1有飛快的表現。


然而,儘管Xperia 1擁有目前各家旗艦手機都使用的晶片,但讓我們不得不注意到的是Xperia 1居然沒有支援Wi-Fi 6!這真的很奇怪,因為Snapdragon 855本身是有支援Wi-Fi 6的。另外,Sony也沒有充分利用Snapdragon 855所搭載的X24LTE數據晶片(註:X24LTE支援到Cat.20,但Xperia 1只支援到Cat.19,話說回來,Cat.19與Cat.20的差異不會讓你覺得很巨大,所以即使有Cat.20,它還沒有到會讓人興奮到睡不著的程度)。另一個少掉的地方是Xperia 1也移除3.5mm耳機孔了,但有給你Type-C轉3.5mm轉接頭。


另一方面,正式上市時,Xperia 1內附的充電器不支援Power Delivery(有些上市地區可能會有,如果沒有內附的話就要另外購買),但Sony讓Xperia 1支援USB PD快充的設計是值得肯定的(註:USB PD充電是由USB開發者論壇所定義的供電技術,QC快充技術則是高通所主導,QC4.0以上納入了 USB-PD標準,因此支援QC4.0以上的機種,理論上也可以支援 USB-PD)。


在尚未整理Xperia 1開箱評測出來前,它內建的3300 mAh電力續航表現讓人好奇,尤其它的螢幕那麼大,而且又有鎖定多媒體應用而來的4K解析度,話說Sony有Smart STAMINA與Battery Care電源管理功能,希望可以延伸電力充電次數外,還能讓電池續航有好的表現。

▼ 電池省電功能有「STAMINA」與「Ultra STAMINA」


▼ 設定當電池電量剩15%時自動開啟STAMINA省電模式。進階設定的「STAMINA level」會調降系統一般運行效能以達省電效果。「Smart STAMINA notification」當手機預期快沒電時,你還沒替它充電,它會發出提示通知提醒


▼ 「Ultra STAMINA」開啟時,透過Wi-Fi與行動上網的連線,包括Wi-Fi Calling與資料同步會通通暫時關閉,而且桌面會切換到Ultra STAMINA模式的桌面。在Ultra STAMINA模式只剩基本的手機功能可用,例如電話、連絡人、簡訊、相機、相簿、行事曆、時鐘、設定、音樂等較偏向本機應用的服務而已


▼ 當裝置的電力達到90%以上時,Battery Care藉由減少持續充電的次數來延長電池壽命,在未達90%電力時,裝置是以正常速度充電。選Auto自動時, 手機會學習你習慣在什麼時候幫它充電,據此在適當的時間開啟Battery Care。「Custom - 自訂」手動指定Battery Care啟用時段


▼ 離預定充飽電時間還有一段空閒時間時,充電會暫時停止,但接近預定充飽時間接近時,才會恢復繼續充電。


▼ 「Use adaptive battery」會限制不常使用的app的用電


Xperia 1的Snapdragon 855配置6GB RAM,儲存容量有64GB或128GB,支援microSD(可插到512GB),其它還有支援USB 3.1 Type-C、藍牙5.0、NFC。


相機

Xperia 1是Sony第一款背部採用三鏡頭的手機,分別是標準鏡、長焦鏡、超廣角鏡,配置因此變得更豐富,它們都是1200萬畫素,底下是它們的詳細規格:

  • 12MP (元件尺寸1/2.6"),標準鏡,光圈f/1.6,26mm,Dual Photo Diode
  • 12MP (元件尺寸1/3.4") ,長焦鏡,光圈f/2.4,52mm
  • 12MP (元件尺寸1/3.4") ,超廣角,光圈f/2.4,16mm




過去幾年來,Sony在相機規格的努力有目共睹,每每推出新規格總是吸引人注意並且多面向,Xperia 1除了保有RAM多圖像堆疊讓錄影可以做到960 fps FullHD超級慢動作,這次還加入創新功能。

這次加入光學防震,它結合Sony長久以來效果很不錯Steady Shot數位防震,所以它不旦有傳統五軸(翻滾、俯似、偏移、水平、上下平移),又多了光學防震一臂之力。

Sony在今年還決定引進自家專業攝影公司部門底下的「Alpha」技術 - Bionz X for mobile,它包含不少新的有趣技術,目前動裝置的運算力足以使用這些技術。當中一項是Eye AF(暫譯「眼睛自動對焦」)智慧對焦系統,在追蹤被拍攝主體的眼睛時會自已去修正,提供準確的追蹤功能,不僅可以聰明的偵測被拍攝人物距離鏡頭多遠,甚至會記憶被拍攝者眼睛特徵,所以即使拍攝過程中有更多人跑進來取景框,或是原本被拍攝者離開取景框後再跑回來加入拍照,Eye AF會去辨識原本相機在追蹤對焦的對象,降低鏡頭拍攝時的影響。


「Continuous burst shooting」是另一個厲害的功能,這讓Xperia 1可以做出一秒拍出十張具自動對焦以及自動曝光的照片,所以這十張照片看起來都會有相同的水準。

「RAW noise reduction」如同字面意思指的是RAW格式圖片也有降噪演算功能,這樣的功能絕對很吃硬體資源,這讓Snapdragon 855的Xperia 1帶來挑戰,不過Sony聲稱品質效果還不錯,這部份之後會在Xperia 1完整評測幫大家帶到。



錄影部份,Xperia 1除了有新的Steady Shot數位防震,現在還有OIS,而且配合21:9螢幕比例,錄影模式也有支援這個比例,達到1644 x 3840 px。

「Cinema Pro」錄影程式與Sony的攝影機CineAlta團隊合作,鎖定熱愛攝影的用戶,它很難用文字描述運作方式,但當中一些重要功能包括可用23.98fps進行3840x1640或2520x1080解析錄影。這只是眾多功能之一,它還能讓你選擇看是要使用背部哪顆鏡頭錄影,也就是說你可以挑選標準鏡26mm+f/1.6、長焦鏡52mm/f.2.4、超廣角鏡16mm+f/2.4錄影,ISO可以選50至1600,快門可選1/23.98到1/1541.32,以及手動對焦。

▼ Cinema Pro程式



最有趣的是Cinema Pro程式的Look監看區域讓你可以知道影片是使用什麼色域,包括VENICE CS、Strong/BU60 YE60、Bright/BU20 YE60、Soft/YE80、String/BU100、Cool/BU60以及Deep/YE40。Sony表示你還可以在設定裡將「Creator mode - 建立者模式」色彩顯示模式叫出像專業錄影app類似的Look監看區域。



功能與軟體

Xperia 1預設搭載Android 9 Pie加上輕量化的Xperia Launcher,讓整個系統很接近原生Android(這個讓很多用戶持續使用Sony手機的原因之一)。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功能值得一提。

「Side sense」不是一個全新功能,但在Xperia 1應用得更深入與更具彈性,結合手機兩側邊框隱藏的感壓器,你可以輕觸或滑動來觸發各種動作(要啟動什麼功能可以自訂,包括觸控的靈敏度)。

▼ Side sense讓我們單手操作手機更加方便,預設連點兩下可以呼叫常用的app。向上或向下滑動可以回到上一個畫面。


▼ 「Pair shortcut」讓你預先選好兩支app以及調整好它們分割視窗檢視時的相對位置,將它們做成捷徑後,只要點選執行就可快速載入分割視窗分割檢視。


▼ 調整「連按兩下邊框的速度」與「邊框感應器的滑動的長度」
 

▼ 自訂在邊框做向上滑動時要執行的指令,開啟滑動感應設定選單、開啟視窗分割選單、回到上一畫面、回到桌面、打開通知中心選單、啟用單手模式、開啟上一個使用過的程式、開啟近期使用的程式、或是什麼都不做



▼ 「Game Enhancer」可以讓你選擇二種效能模式 - 一個是最大效能,另一個是省電效能(遊戲每秒會降到40fps,並調整一些設定以延長電池使用時間)。Focus mode(專注模式)則是讓你遊戲進行中不會有擾人的通知訊息跳出來干擾。
  

Xperia 1還提供截圖與系統操作錄影,後者可結合前鏡頭,讓你錄製遊戲進行影片時,自己也同時入鏡,不過它不支援影片串流至任何線上直播平台。這裡還能讓你把在YouTube搜尋到的與你正在玩的遊戲的相關影片以彈窗顯示在目前進行的遊戲畫面之上。

 

Xperia 10 與 10 Plus 設計

Sony稱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是他們家的「超級中階機款」,技術上來說這兩款比較像是XA的後續機款,然而不像之前XA2或其相關系列,這次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在設計上比較偏向Xperia 1旗艦。




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感覺起來幾乎相同,多了「Plus」四個英文字母表示在硬體規格上多了一些改變,例如相機可變焦、效能更好的晶片以及更大的尺寸。




如同Xperia 1,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亦強調有21:9的螢幕,但它們面板尺寸比較小,面板的規格也有差,而且不像Xperia 1那樣有豐富的色彩調校功能。

▼ Xperia 10




雖然不是OLED面板,但至少在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仍然可以享受21:9比例在多媒體播放與分割畫面檢視帶來的優點。



相較Xperia 1,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的設計有些細微且重要的差異。例如它們的下巴邊框更縮減,這也許是LCD的邏輯板更加縮小,也或者是技術的提升,更善折疊解決方案讓下方邊框可以進一步縮減。

它們的額外(螢幕上方的面板)明顯比Xperia 1寬,雖然不至於礙眼,但讓人覺得有點奇怪而失望的是,這個多出的空間居然沒有安排更大尺寸的前鏡頭或是更有power的第二組喇叭,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都只有配置單喇叭,在手機底部一組而已。


與Xperia XA系列相同,Xperia 10 Plus頂部仍然保留3.5mm耳機孔。




與Xperia 1不同金屬邊框(前後都是玻璃)不同,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邊框材質採用塑料一體成型外殼,所以背蓋不是玻璃材質,Sony提到外殼有進行金屬飾面處理,實際觸摸時它的觸感柔滑,此做工有介於太軟或太硬材質中間的利基點,讓我們對於手機拿起來的手感持正面肯定的看法。另外,它沒有玻璃材質容易沾染指紋或滑手的缺點



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有海軍藍、黑、銀三款顏色,Xperia 10多了粉色,Xperia 10 Plus多了金色。



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的指紋辨識器同樣做在邊框,以及獨立的電源按鈕。



雖然Xperia 10、Xperia 10 Plus使用不同的指紋辨識器,而且感應區面積較大,在辨識速度與精確度與更高階的Xperia 1並沒有什麼差別。我們研判Xperia 1因為邊框多了壓力感測器的關係,必須縮小指紋辨識區的面積,而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雖然沒有裝設Side感應器,但仍然可以藉由畫面邊緣叫出Side選單。



Xperia 10/10 Plus的電源按鈕與音量按鈕的相對位置也有所不同,Xperia 1的電源按鈕位於指紋辨識器下方,Xperia 10/10 Plus的剛好相反,電源按鈕位於指紋辨識的上方。由於10/10 Plus指紋辨識器同樣有always on功能,輕觸就可以喚醒並解鎖,所以在大部份情況下,用戶應該不會常使用電源鍵。



Xperia 10與10 Plus底部雖然有兩個挖孔,但實際郤只有單喇叭而已,很明顯要與Xperia 1做出區隔。此外這兩款不具IP防塵防水。




螢幕

螢幕尺寸是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如果要分辨Xperia 10 Plus與Xperia 1的正面就有點困難,因兩款都是6.5吋。



Xperia 10 Plus與Xperia 10的螢幕面板是LCD而非Xperia 1的OLED,沒有HDR,也不支援「reator mode - 建立者模式」延伸色域,也沒有X1 for mobile強化引擎,面板解析度更從4K降到FullHD+(1080 x 2520)而已。
 


雖然不是4K解析,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螢幕畫面看起來仍然相當銳利,關於其對比、亮度、色準的表現究竟如何會在之後完整評測幫大家整理。在這之前我們對它們初步的印象是相當肯定的。

▼ Xperia 10,剛上市時Side功能可能還沒內建,但之後會透過OTA更新獲得
 

 

Sony Xperia 10 與 10 Plus 硬體規格

前面談到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外觀最大的不同在於螢幕尺寸。
Xperia 10:155 x 68 x 8.4 mm,重量162公克
Xperia 10 Plus:167 x 73 x 8.3 mm,重量180公克


一般來說,較小尺寸手機預留給電池的空間通常會比較小,因此Xperia 10的電池容量是2870 mAh,但尺寸較大的Xperia 10 Plus電池容量並沒有說因為尺寸較大而較大很多,它的容量也只增加至3000 mAh。大尺寸螢幕一定會比較耗電,Xperia 10 Plus這3000 mAh的電力續航表現會如何,小編會在Xperia 10 Plus開箱評測完整版幫大家整理上來。

Xepria 10與Xperia 10 Plus的螢幕沒有採用OLED完全是為了成本考量,另外一個主要讓價格較便宜的關鍵因素是使用較中階的晶片 - Xperia 1的晶片為Snapdragon 855,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分別採用Snapdragon 630與Snapdragon 635。



Snapdragon 630與Snapdragon 635效能不像855那麼高階,Snapdragon 630由八核Cortex-A53組成(4x 2.2GHz + 4x 1.8GHz),Snapdragon 636的效能比630更高一些,由八核Cortex-A73分兩個叢集組成( 4x 1.8 GHz Kryo 260 Gold + 4x 1.6 GHz Kryo 260 Silver),Snapdragon 636的Kryo是高通設計的或高通基於ARM Cortex-A系列客製的64位元ARMv8相容中央處理,有更佳的電源管理調校,能為效能表現帶來多少影響值得期待。



GPU方面,我們不認為Snapdragon 636的Adreno 509與Snapdragon 630的Adreno 508會差異多大,底下測試顯示晶片性能的Basemark X項目確實驗證這個預測。



連線功能部份,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幾乎相同,都是Cat.12 LTE、USB 2.0 Type C、Wi-Fi a/b/g/n/ac、GPS+GLONASS、藍牙5.0、NFC。就連音質的配置也相同:DSEE、LDAC、智慧放大器。


Xperia 10的RAM有3GB與4GB(中國上市地區),Xperia 10 Plus有4GB與6GB,兩款手機的內存容量都是64GB,支援microSD到512GB。



相機

Xperia 10 Plus背部鏡頭由1200萬畫素與800萬畫素組成。

▼ 上排四款為Xperia 10 Plus,下排四支為Xperia 10



Xperia 10 Plus背部第二顆鏡頭是可以拍攝的(支援2倍光學變焦,但只能拍照,無法攝影喔,若使用Xperia 10 Plus錄影時做變焦,其實是透過主鏡頭的數位變焦模擬而來,最多支援至5倍數位變焦),至於Xperia 10背部第二顆鏡頭(500萬畫素)只負責景深。

▼ Xperia 10 Plus拍的照片




Xperia 10 Plus 2倍光學變焦拍的照片,800萬畫素




Xperia 10背後雙鏡頭的規格就稍微低一點,500萬畫素這顆只負責景深感應與散景,沒有變焦。主鏡頭雖然有1300萬畫素,但在元件尺寸反而比Xperia 10 Plus的1200萬畫素還小,明顯要與Xperia 1與Xperia 10 Plus作出市場區隔。

▼ Xperia 10拍出的照片




前鏡頭方面,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就都相同,都是800萬畫素定焦鏡頭。比較特別的是它們(前後鏡頭)進行錄影時都有Sony的SteadyShot EIS數位防震功能,雖然效果可能不比Xperia 1主鏡頭的光學防震好,但有加入EIS仍然很實用。

此外,Xperia 10、Xperia 10 Plus都可以做4K@30fps錄影(21:9比例)。


軟體功能

關於軟體功能,因為與目前其它Sony Xperia手機沒有太多差異,所以這裡沒有太多可以分享給大家,如果說有的話,就是上面介紹Xperia 1螢幕軟體功能提到的「Creator mode - 建立者模式」以及「Cinema Pro」攝影程式。



另一方面,螢幕右側仍有Side sense,你甚至可以將某兩支時常需要以分割視窗檢視的程式預先配對好,以捷徑放在桌面,一鍵執行就可以快速進入分割檢視模式。Sony表示剛上市初期這個功能可能還沒內建,但很快的透過OTA軟體更新就會有。

 

Sony Xperia L3

這次新品沒有看到XZ旗艦系列的後續機款,但入門款L系列就有推出Xperia L3,將螢幕拉長到18:9。



L系列在這次的改版終於比較有現代感,雖然定位在入門機,但總算有Xperia的設計感,整體而言,圍繞在它18:9(HD+解析)的螢幕明顯厚些,而且塑料材質機身感覺不是那麼nice。



Xperia 10與Xperia 10 Plus機身是塑料一體成型,Xperia L3機身反而偏向Xperia 1的三件式設計,只不過Xperia L3的邊框是塑料材質,背部也是塑料材質,它的背蓋明顯感覺比Xperia 10及10 Plus更具光澤,L3有黑色、銀色與金色可選。



沒有一體成型以及壓低製作成本的關係,Xperia L3背蓋周圍可以看到間隙,這條看到線是存在的,但還不會讓人覺得礙眼或是暇疵,而且儘管是入門機型,L3拿在手中感覺是堅固的,並且它的正面螢幕也採用康寧五代玻璃保護。

Xperia L3按鈕的安排類似Xperia 10 Plus,電源與音量按鈕的鍵程回饋感很棒。

Xpera L3側邊指紋辨識同樣有always on,所以只要輕觸不需按壓,就可以喚醒手機解鎖,平日操作可能完全不需用到電源鍵了。手機頂部有3.5mm耳機孔,底部有USB Type-C(可能只有USB 2.0速度),與Xperia 1、Xperia 10、Xperia 10 Plus相同都友USB Power Delivery充電,但出廠並未附PD充電器,要另外購買才行。



硬體、軟體特色

Xperia L3採用聯發科Helio P22晶片,3GB RAM,32GB 儲存容量,Sony有信心這樣的規格能讓L3在遊戲執行仍有不錯表現。


Sony還聲稱Xperia L3有可以讓你使用一整天的續航力,是不是真的如此小編還無法幫大家確認,但它有3300 mAh電池,螢幕較小(較不耗電),而且也有Smart STAMINA與Battery Care功能,預估電池續航力會不錯。

它連線(有關網路)規格雖然沒有很頂級,但也夠有,有Cat.6 LTE、USB 2.0 Type-C、 Wi-Fi、GPS + GLONASS、藍牙5.0、NFC。

在MWC 2019看到Xperia L3時它仍然搭載Android 8.0 Oreo,之後會不會升級Android 9.0 Pie要再看Sony的規畫。



相機

Xperia L3的相機規格很普通,背部雙鏡頭由1300萬+200萬畫素組成,功能與Xperia 10相同,而且200萬畫素鏡頭也只有用做景深偵測,無法獨立拍照。

但不像Xperia 10可以4K錄影,Xperia L3只能做1080p錄影,而且也沒有麼進階的拍照功能可以玩。

至於800萬畫素前鏡頭是顆定焦鏡,這顆前鏡頭與Sony其它近期新品的前鏡頭規格相差不多,有著算廣的83度FoV,支援前景深。

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kt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