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手機廠商發表新機時都喜歡一口氣推出三款,當中帶有「Plus」、「Max」或像Galaxy S20系列的「Ultra」字眼都是最高階版本。整理S20 Ultra評測後,現在要來介紹S20系列的S20+這款三星2020上半年三款旗艦機的中間款。

▼ Galaxy S20+開箱影片(英文講解),後面的文章會幫大家整理影片中提到的重點。

身為三款S20系列的中間選項,S20+少了S20 Ultra獨特的相機系統,較接近S20的設置,而多了ToF(飛時測距)模組。除了一些小細節,S20+規格基本上與S20相同,但尺寸再大一號。對於喜歡S20但希望螢幕尺寸再大一點,或是覺得S20 Ultra太貴但仍希望有很棒的拍照功能,S20+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它螢幕尺寸有6.7吋,接近Ultra的6.9吋。

伴隨6.7吋的大螢幕,在電池容量也跟著加大是讓它成為與S20不同的地方之一。

P1_1.jpg

Galaxy S20+ 規格整理

  • 機身:長161.9 x 寬73.7 x 厚度7.8mm,重量186公克,正反面都是曲面康寧六代保護玻璃,金屬邊框,IP68防塵防水,晴空白、晴空藍、星空灰、晴空粉三種顏色。
  • 螢幕:6.7吋Dynamic AMOLED 2X,解析度1440x3200px,高寬比20:9,細膩度525ppi,120Hz螢幕更新率,240Hz觸控更新率,HDR10+。
  • 晶片:依推出市場有Exynos 990 (7nm+)與Snapdragon 865 (7nm+)兩種版本。
  • Exynos 990 (7nm+)是八核心,由2核2.73 GHz Mongoose M5 + 2核2.50 GHz Cortex-A76 + 4核2.0 GHz Cortex-A55組成,GPU為Mali-G77 MP11
  •  Snapdragon 865 (7nm+)也是八核心由1核2.84 GHz Kryo 585 + 3核2.42 GHz Kryo 585 + 4核1.8 GHz Kryo 585所組成,GPU為Adreno 640
  • 記憶體:8GB RAM,儲存記憶體128GB(UFS 3.0規格),支援microSD(共享式卡槽)。
  • 系統:Android 10,One UI 2.1
  • 後鏡頭:
    • 廣角(主鏡頭):1200萬畫素,元件尺寸1/1.76",像素尺寸1.8µm,等效焦段26mm,光圈f/1.8,PDAF(相位偵測對焦),OIS(光學防震)
    • 長焦鏡:6400萬畫素,元件尺寸1/1.72",像素尺寸0.8µm,光圈f/2.0, PDAF(相位偵測對焦),OIS(光學防震),3x混合式光學變焦
    • 超廣角鏡:1200萬畫素,元件尺寸1/2.6",像素尺寸1.4µm,光圈f/2.2,定焦
  • 前鏡頭:1000萬畫素,光圈f/2.2,焦段26mm(廣角),元件尺寸1/3.2", 像素尺寸1.22µm,雙像素PDAF
  • 錄影
    • 後鏡頭:8K 4320p@24fps、4K 2160p@30/60fps、FullHD 1080p@30/60/240fps、720p@960fps。
    • 前鏡頭:4K 2160p@30/60fps、FullHD 1080p@30/60fps。
  • 電池:4500 mAh,25W快充(Power Delivery 3.0規格,隨盒內附25W充電器)。
  • 其它:快速Qi/PMA無線充電15W,Power bank/Reverse 9W反向無線充電,超音波屏幕下指紋辨識,NFC,FM收音機(只限美國、加拿大),立體聲喇叭,支援Samsung DeX support(類桌上型電腦使用體驗)

本篇受測的S20+為三星Exynos晶片版本,晶片版本主要會對基準跑分有影響,三星另外有推出4G版的Galaxy S20+,整理本篇評測時台灣尚未開通5G服務,就本篇評測就比較沒有關係。

Galaxy S20+的盒子內附25W PD(Power Delivery)充電器(支援可編程電源,全名是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簡稱PPS,一種使用USB PD協議輸出的可以實現電壓電流調節的電源)。一條Type-C對Type-C傳輸線,建議大家儘量使用原廠附的傳輸線,因為外面販售的Type-C線材,在實際導體質量、額定電流以及內部電路(電子標記等)的設計可能會不相同。耳機是Type-C規格 – S20取消3.5mm音效接孔。

S20+與S20 Ultra也都內附這款充電器。此外,由於它是Power Delivery規格並使用Type-C介面,應用面會比較廣,並且符合目前手機裝置充電的主流標準。

在S20 Ultra有附矽樹脂透明保護套,在S20+就沒有附(S20也沒有)。

P1_2.jpg

 

 

設計

Galaxy S20系列在小細節的改進再次提升其細膩度。從S6系列開始,三星訂定了玻璃加金屬邊框的設計語彙,之後每一代就在面板、背蓋玻璃、機框厚度、外觀質感、按鈕位置的外觀上反覆琢磨精進。

P2_1.jpg

 

螢幕邊框若太薄(尖銳)會降低手機拿著時的手感,而螢幕下方幾乎無下巴的設計則讓手指少了可停靠休息的空間。這次S20系列有在螢幕邊緣的弧度做細微的改良,雖然還是有弧度,但圓弧角度比較小,與指腹接觸的面積增加了,如此可以提升握感並且降低手指誤觸的螢幕反應。

P2_2.jpg

 

也因為弧度變小,變成要為S20+找到合適的螢幕保護貼(可以服貼於螢幕兩側)要多花點時間,手機出廠時螢幕上方有一層塑膠膜,但當你透過手勢進行操控時會覺得它礙手 – 每次從螢幕兩側做向內滑動做返回動作時,姆指會被外面這層塑膠膜刮到而感到不舒服。建議不妨可以將出廠就貼好的這張塑膠膜撕下來,讓保護螢幕的工作交由康寧六代保護玻璃來做即可。Galaxy S20+背蓋最外層也是康寧六代玻璃保護,手機本身具備IP68防塵防水。

P2_3.jpg

 

本篇受測的Galaxy S20+是星空灰,其它顏色款還有晴空白、晴空藍、晴空粉,不論哪一款顏色的S20+,它的鏡頭模組都是黑色的,因此在視覺上,星空灰的Galaxy S20+背部看起來比較一體性。

P2_4.jpg

 

相較於S20 Ultra只有星空黑與星空灰兩種顏色,S20+的顏色選擇是比較豐富的,但並非每個上市地區的顏色都齊全。

▼ 鏡頭模組左邊三顆由上而下依序是1200萬畫素超廣角鏡、1200萬畫素廣角鏡、6400萬畫素長焦鏡。右邊由上而下分別是補光燈、ToF飛時測距、麥克風。
P2_5.jpg

S20+本身共有三組麥克風,除了背蓋鏡頭模組這裡一組,第二組在機身頂部(離microSD、nanaoSIM卡槽有一些距離,防止使用者要換SIM卡或microSD卡時不小心把退片針插入麥克風孔,S20系列全部採用三選二的卡槽設計)。第三組位於機身底部,USB-C位於底部中間位置,主喇叭柵格位在另外一側(同樣在底部這裡,它是通話時的主要喇叭)。

▼ 右側的電源鍵與音量按鈕
P2_6.jpg

▼ 頂部nanoSIM與microSD卡槽
P2_7.jpg

▼ 底部喇叭柵格、USB-C傳輸埠、主麥克風
P2_8.jpg

另外一組喇叭介於正面螢幕與邊框交界處(這樣的設計從S9開始的),通話時它是聽筒,多媒體播放時作為喇叭用途。

P2_9.jpg

 

以下是S20系列三款的維度如下,
S20 Ultra:長166.9 x 寬76.0 x 厚8.8mm
S20+:長161.9 x 寬73.7 x 厚7.8mm
S20:長151.7 x 寬69.1 x 厚7.9 mm
S20+長度剛好比S20多1公分,較接近S20 Ultra的166.9 mm(僅短5mm)。厚度上,S20+是三款S20系列最薄的,只有7.8mm,比S20少了0.1mm,比S20 Ultra少了1mm。

P2_10.jpg

 

Galaxy S20+最直接面對的競爭對手iPhone 11 Pro Max維度長158 x 寛77.8 x 厚8.1 mm,長度上比S20+短約4mm,但寬度上比S20+多了約4mm。iPhone 11 Pro Max的重量226公克也不輕,此重量還比S20 Ultra重。此外,S20+的重量186公克,甚至比iPhone 11 Pro輕,同時也比Galaxy Note10+少了10公克。

P2_11.jpg

 

我們不會很在乎S20+ 186公克這樣的重量,尤其當考量到它給你的是電池容量有4500 mAh時,這樣的重量其實並不笨重,7.8mm的厚度放在口袋幾乎不會太會鼓起,而且拿在手中的手感真的很好。手機長度是長了些,不過這是現在手機設計的趨勢就是。

P2_12.jpg

 

 

6.7吋Dynamic AMOLED 2X螢幕

Galaxy S20+螢幕6.7吋 – 接近S20 Ultra的6.9吋。S20+、S20 Ultra、S20三款螢幕面板製程是同一款,同樣有120Hz螢幕更新率與240Hz觸控更新率,1440x3200解析度與20:9高寬比。

P3_1.jpg

 

與S20及S20 Ultra一樣,S20+也是只有當在1080p顯示模式才可以使用120Hz,若是1440p的話則會強制降至60fps。基於這個限制,我們傾向使用120Hz/1080p的組合。

S20+螢幕亮度表現與S20、S20 Ultra接近。手動將亮度滑塊調至最右邊時測得379 nits(S20與S20 Ultra分別為397 nits與398 nits)。在自動亮度模式下,最大亮度測得797 nits,比S20 Ultra少了快100 nits。

S20+螢幕亮度足夠,比OnePlus 7T Pro多了200 nits,比華為Mate 30 Pro多了100 nits,同時遠遠的高出Pixel 4 XL,儘管如此,仍落後iPhone 11 Pro Max的820 nits。

DisPlay_test.jpg

 

S20+顯示器提供兩種顯示模式,在「自然」模式我們以sRGB測試色版測得平均DeltaE 1.7,最大deltaE 3.1,這樣的表現很準確。另一個模式「生動」則提供的廣色域重現出來的DCI-P3色彩空間相對來說算準確 – P3測試色版有平均DeltaE 3.4,但白色像素有些微偏藍(DeltaE 4.0),但你可以透過色溫調整加以改善–將色溫往暖色方向調一階可修正偏藍的情況而獲得較完美的白色像素(DeltaE 1.0),整體色準也因此提升至DeltaE 2.8。

註:deltaE 是國際標準色差,差值越小代表越精準:

  • DeltaE 差 1 以內 -- 人眼感受不到的差異,
  • DeltaE 差 3 以內 -- 人眼幾乎感受不到,
  • DeltaE 差 6 以內 -- 除非兩款裝置擺在一起比較,否則人眼不易察覺,
  • DeltaE 差 6 以上 -- 人眼未經比較即可察覺色彩有異。

撇除測試得到的數據不談,生動模式可以發揮AMOLED面板能呈現出生動色彩的特色,至於自然模式呈現出來的色彩相較之下就比較平淡,生動模式是預設的模式。

不同顯示模式的最大亮度也會不同 – 在自動亮度時,「生動」與「自然」模式的螢幕最大亮度幾乎相同(分別為797 nits與792 nits),但在手動調整亮度情況下兩者間的差異就比較明顯 – 自然模式的最大亮度為340 nits,生動模式最大亮度為379 nits。除了顯示器模式不同會影響最大亮度,我們進一步檢查其它方面設定的不同是否也會形成螢幕亮度的差異,結果來看,螢幕更新率與螢幕解析度不同並不會對顏色渲染與最大亮度有形成什麼差異。

P3_2.jpg

 

取名為「Dynamic」的螢幕,S20+支援HDR10+格式,可以充份地在所有不同數值的螢幕亮度值下發揮所長,可顯示色彩動態描述檔的資訊,加上OLED面板技術上無限高的對比度以及出色的色彩度,能呈現極緻的畫質。因此在具備HDR10+播放的螢幕觀看影片,可以有更真實與豐富的畫質。HDR影片內容資源現在除了有Google的Widevine加密技術,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YouTube都有豐富的HDR規格影片,都能在Galaxy S20系列串流播放,手機會偵測影片有支援HDR,據此調整為HDR播放。

註:Widevine是一種很難被破解的數位版權管理技術(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它採用L3保護級別,讓一般的駭客只能破解Widevine L3層級,得到的低品質影片和低保真音訊,至於高清影片和音訊所在的L2和L1層級的加密級別則複雜得多

 

Galaxy S20+ 電池續航

Galaxy S20+配置4500 mAh,介於S20的4000 mAh與S20 Ultra的5000 mAh之間。雖然本篇受測的S20+為4G版本,它的數據晶片像5G版本一樣都沒整合在核心晶片之中,這會增加電力的消耗,此外高更新率的螢幕亦意謂2020年三款S20系列的電池續力並不會有太頂尖的表現。

如同我們做S20與S20 Ultra的評測一樣,在此同樣會測試S20+兩種螢幕更新率模式下的電池續航表現 – 一個是1080p/120Hz,另一個是1440p/1080p。S20+測得續航力表現與S20 Ultra接近。

在1080p/120Hz模式下,電力續航表現如下:
3G連續通話:21小時03分
網頁連續瀏覽:10小時55分
影片連續播放:13小時30分
綜合耐久時間:87小時
網頁瀏覽與影片播放時間大約都比S20 Ultra多半個小時。
P3_3.jpg

1440p/60Hz模式,電子續航表現如下:
3G連續通話:21小時03分
網頁連續瀏覽:13小時00分
影片連續播放:17小時09分
P3_4.jpg
綜合耐久時間:97小時

使用25W充電器幫S20+充電,從沒電狀態到充飽的話要57分鐘,若充30分鐘則可以充到62%電量。雖然S20系列之中只有S20 Ultra支援三星45W充電,但在日常的使用下其實25W或45W充電差異並不會很大,因此缺乏45W充電的20+並非什麼問題。

此外S20+支援無線充電,相容於15W,「Wireless PowerShare」則支援反向無線充電,可以輸出9W,適合出外旅遊時透過S20+幫無線耳機或智慧手錶充電。

 

Galaxy S20+喇叭表現

Galaxy S20+採立體聲喇叭,播放多媒體時,聽筒會是另一側喇叭。當手機直拿時,聽筒端會是左聲道,底部主喇叭會負責右聲道,但當手機橫拿時,會依據你拿的方向自動調整。

奇怪的是,在我們的測試下,S20+的音量沒有像S20那麼大聲,但仍然獲得與S20及S20 Ultra相同的「很好」整體評價。另一方面,S20+的頻率響應比較接近S20 Ultra的(見以下圖表)。無論如何,S20+喇叭發出的音質出色,有旗艦手機應有的水準。

底下這張圖是S20+喇叭在LUFS及響應頻率的測試,請點擊此張截圖連結,整張都是超連結可連過去Gsmarena官網,然後可以再點擊「Song 1、Song 2、Song 3至Song 7」來實際聆聽經由它喇叭播放的示範音樂。建議大家使用耳機聆聽。此外你還可以選擇不同款的手機來試聽它們的音色表現,方法是點擊「+Add to comparison」加入更多手機來做比較(方式:由下拉式選單挑選手機,挑選的手機載入清單後,你就可以看到它們各自LUFS曲線圖,並可點擊播放示範音樂,音樂會自動從Song1播到Song7,過程中你可以隨時點選下方的手機以即時試聽同一首曲子不同手機播放的音色)。

LUFS絕對值愈低代表音量愈大。「Speaker frequency response - 喇叭響應頻率」圖表則告訴你各款手機在低音、高音和中頻的重現與滿載輸出「0db」這條水平線的距離。
SpeakerTEST.png

 

 

Android 10上面的OneUI 2.1

三星在最新版原生的Android所加入的Launcher – OneUI 2.1,與伴隨Android 10更新所帶來的OneUI 2.0相比幾乎沒有什麼顯著差異。OneUI 2.1只是把許多地方加以琢磨,讓軟體介面視覺元素稍微變大一些,用起來更舒適。它與S20 Ultra及S20看起來相同。

P4_1.jpg

 

最新OneUI 2.1帶來最大的調整在於暗黑模式多了許多設定,在顯示設定選單最上方可以直接選擇暗黑模式,而下拉功能快速開/關選單多了電源選單捷徑。暗黑模式不僅讓系統層級介面變深色,多虧Android了,還會觸發app各自的深色主題(但也要app有設計支援才行)。

三星還在最新的Android系統上加入自己設計的手勢操控,其中包括幾種不同的選項,選「Swipe-in from sides and bottom」時,從兩側向內滑動是返回,從底部向上滑動是回到桌面,向上滑動並停住則是檢視近期開啟的應用程式。至於選「Swipe from bottom」操作手勢,從底部三個不同區域向上滑動各代表檢視近期開啟程式、回到桌面、以及返回。如果你不習慣這種手勢操作,仍然可以選用傳統的導覽列(它是預設的選項)。值得一提的是,裝上隨盒附贈的保護套,在做向上滑動或由兩側向內滑動手勢操控時,保護套邊緣有時會擋到手指的操作,這時就可以將「Back gesture sensitivity」手勢觸控靈敏度調高(下面有圖說明)。

▼ 淺色、暗黑模式、自動亮度選項
P4_2.jpg

▼ 深色模式設定,可設定時間排程,時間一到,若當下你正在使用手機,為了避免干擾使用,它會等你沒用手機時再啟動。「Adaptive colour filter」讓你開啟暗黑模式時同時啟用濾藍光功能。
P4_3.jpg

▼ 導覽列設定,在此選「Full screen gestures全手勢操控」。「gesture hints」打開的話,在全螢幕手勢操控時,畫面底部會有淡灰色細橫條提示滑動的區域。「show button to hide keyboard」打開的話,在鍵盤輸入下方會出現可隱藏鍵盤的「向下箭頭」按鈕,它只會在手機直式顯示時出現,開啟時,畫面最底部會有黑色海帶條,將「 show button to hide keyboard」選項關掉就不會。
P4_4.jpg

▼ 選擇傳統式「近期開啟程式」、「 首頁」、「 返回」的導覽列
P4_5.jpg

▼ 選「Full screen gestures」全螢幕手勢操控,還有「Swipe from sides and bottom」及「Swipe from bottom」兩個選項。 「Swipe from sides and bottom」提供從兩側向內滑動為返回,從底部向上滑動是回到桌面,向上滑動並停住則是檢視近期開啟的應用程式。「Swipe from bottom」則是從底部三個不同區域向上滑動各代表檢視近期開啟程式、桌面、返回。「Back gesture sensitivity」是調整手勢觸控靈敏度,手機裝保護套時若影響你在螢幕邊緣區域的手勢操作,可以調高增加邊緣的觸控靈敏度,反之若你常會誤觸螢幕邊緣區域,可以將靈敏度調低。

P4_6.jpg

P4_7.jpg

S20+生物識別功能有超音波指紋感測與基本的相機臉部辨識。指紋辨識器使用起來沒什麼問題,新增指紋檔後開始使用時的辨識率準確,但與傳統光學式相比,三星近期旗艦的屏幕下指紋辨識的使用者體驗仍然有改善空間 – 解鎖速度與準確性還不到業界頂尖。臉部辨識解鎖方式使用起來可以較直覺,但安全性不像iPhone的3D立體影像感測那麼好。

P4_8.jpg

 

▼ 系統設定與生物辨識安全設定。第二張圖的「On Always On Display」可以在AOD畫面永遠顯示指紋辨識區域,「Tap to show」則是點一下才讓螢幕顯示指紋辨識區域,「Never」則是不顯示。第三張圖提醒用戶不要使用螢幕保護貼以影響屏幕下指紋辨識體驗。如果要貼的話請確認它不會影響指紋辨識感測器。

Biometric_1.jpg

Biometric_2.jpg

Biometric_3.jpg

Biometric_4.jpg

 ▼ 臉部註冊

Biometric_5.jpg

Biometric_6.jpg

One UI 2.1基本上與One UI 2.0大同小異,甚至與One UI 1.0也很類似。值得注意的是,亮度調整選項原本在第一次下拉通知選單就可以看到,現在位置被放到要進入功能快速開/關捷徑選單才看得到。

▼ 桌面 • 資料夾裡收納Google的程式 • 所有程式

Home_1.jpg

Home_2.jpg

Home_3.jpg  

▼ 依序為通知中心 • 功能快速開/關捷徑選單 • 亮度調整

Home_4.jpg

Home_5.jpg

Home_6.jpg  

▼ 與Android Pie長按「檢視近期開啟程式」按鈕即可載入分割視窗的方式不同,在Android 10改成要先叫出檢視近期開啟程式的介面,然後在你想要進行分割視窗的程式圖示上長按(見下方第二張圖–選「Open in split screen view」),選「以分割畫面檢視」,接下來上半部視窗會顯示第一支程式的畫面,然後依照畫面指示再選擇要顯示在下半部視窗的應用程式。

Task_Swi_1.jpg

Task_Swi_2.jpg

Task_Swi_3.jpg  

「Edge panels - 側邊螢幕」是三星很有名並存在已久的功能,在S20系列有再做細微調整變得更臻完美,但是提供的功能仍然大同小異。你可以將app捷徑、指令動作、工具等放在螢幕側邊方便快速啟用,平常是隱藏,要用時只要從螢幕側邊滑出即可。你可以選擇側邊螢幕要放在螢幕左側或右側,並可調整上下位置。側邊螢幕的子選單還有所謂的「Edge lighting」– 可以為訊息通知設定不同的螢幕外環/圍發光效果,透過環狀燈光特效得知任何新的通知提示。

▼ 「Edge panels - 側邊螢幕」

Edge_1.jpg

Edge_2.jpg

▼ Edge lighting燈光通知顯示時,點擊該支程式的通知可開啟該程式,下拉該支程式的通知則是以彈跳(pop-up)視窗開啟該支程式。
Edge_3.jpg

▼ Edge lighting,有效果、色彩與進階設定,例如燈光透明度、寬度、播放時間長度。

Edge_4.jpg

Edge_5.jpg

▼ 軟體部份的小改變包括電話程式將Google Duo整合進來,讓你可以在電話程式中直接進行Google Duo視訊。

Duo_1.jpg

Duo_2.jpg

▼ S20系列的「Music Share - 音樂分享」功能可透過藍牙5.0把S20+與藍牙喇叭連接後,開啟音樂分享功能(把S20+當成hub,類似中繼器身份),讓其它手機透過S20+所連接的藍牙喇叭播放音樂,例如其它手機不需要再與藍牙喇叭配對,而是直接與S20+手機連線就可以播放,S20+與其它手機都要在同一個Wi-Fi底下並開啟藍牙,其它手機搜尋藍牙裝置時,要點選音樂分享的喇叭裝置,而不是S20+。

Duo_3.jpg

Duo_4.jpg

▼ 「Quick Share - 快速分享」是可搜尋附近藍牙裝置並以Wi-Fi Direct傳輸資料,但只適用於三星自家裝置,這個功能在Note 3叫作「Quick Connect - 快速連結」。快速分享可讓你立即與朋友分享相片、影片和其他文件。最多可以同時與5個人分享文件,且無需配對裝置。
Duo_5.jpg

 

S20+ 基準跑分

與在S20評測時一樣,S20+同樣有兩種晶片版本–Snapdragon 865與Exynos 990。台灣上市的為高通版本,本篇評測S20+版本為Exynos 990。S20、S20+、S20 Ultra也都有Exynos 990與Snapdragon 865版本,晶片都是7nm+製程,基頻晶片都是外掛(出現在主機板上,沒有整合在SoC),理論上會比較不利於效能。但根據「驍龍 865為什麼還是外掛5G晶片?」這篇報導,基頻晶片雖是外掛,但效能不一定比較不好,原因可點入閱讀。但基頻晶片外掛的缺點在電力的調配上還是會比較耗電些。

Benchmark_1.jpg

再者,S20+還有5G及非5G版本,本篇為非5G版,然而根據gsmarena網站觀察(他們對S20系列做了很多研究),提到線索明確到讓他們很肯定的說Galaxy S20+配置的基頻晶片與S20及S20 Ultra為同一款都是Exynos Modem 5123,可以提供完整5G功能,但是拆解後透露更多內部玄機,機身內缺少某些佔空間與昂貴的5G天線。換句話說,三星在4G版本的S20+(Exynos 990晶片)也用了Exynos Modem 5123基頻晶片,但只啟用它的4G LTE連線功能而已。就整體開發成本而言,這樣的方法讓人理解,但考量到外部基頻晶片解決方案較低的電源控制效率,這種方法並不理想。再者,gsmarena這篇拿到的LTE版本S20+,並不具備5G連網,因此推論S20+是拿Exynos Modem 5123 5G基頻晶片來當4G使用,三星可能有測試過這樣的做法會是比較省電的設定。但儘管如此,我們不免覺得以手機內部工程觀點來看這有一些擾人,在電源功率或空間效率應用上,這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話再說回來,與S20 Ultra相同,S20+雖然有5G及非5G版本,但數據晶片對運算性能差異是不會像晶片不同所帶來的差異那麼明顯。

 

在以下大部份的基準跑分項目,S20+都稍微比S20與S20 Ultra低一些(差異很細微)。三款S20系列都是Exynos晶片,提到Exynos對上Snapdragon,底下測試中,Oppo Find X2 Pro就是Snapdragon 865晶片,在CPU多核運算項目明顯比Exynos 990的Galaxy S20+好很多,在單核運算則很接近。在顯示晶片測試項目可以看到Exynos 990與Snapdragon 865的GPU是不相上下的。
 

AnTuTu8.png

Geek51_Single.png

Geek51_Multi.png

 

 

 

▼ GFX 3.1 Manhattan (1080p螢幕關閉模式),數字代表每秒影格,愈高表示畫面愈流暢
GFX_31_Manhattan_1080p_offscreen.png

 

▼ GFX 3.1 Manhattan (螢幕開啟模式),數字代表每秒影格,愈高表示畫面愈流暢
GFX_31_Manhattan_Onscreen.png

▼ GFX 3.1 Car scene(1080p螢幕關閉模式),數字代表每秒影格,愈高表示畫面愈流暢
GFX_31_Car_scene_1080p_Offscreen.png

▼ GFX 3.1 Car scene(螢幕開啟模式)
GFX_31_Car_Scene_Onscreen.png

▼ 3DMark SSE OpenGL ES 3.1 1440p
3DMark_SSE_OpenGL_ES_31_1440p.png

▼ 3DMark SSE Vulkan 1440p
3DMark_SSE_Vulkan_1440p.png

全新三鏡頭相機設置

S20+鏡頭設置比較接近S20的,但有做一些調整 – 它加入S20 Ultra的飛時測距鏡頭(ToF),支援30萬點景深偵測,品牌名稱為「DepthVision」。而真正可執行拍照的鏡頭是1200萬畫素廣角鏡與6400萬畫素長焦鏡。

P5_1.jpg

 

從表面來看,相機規格並沒有讓人很期待。與上一代設定相比,例如Galaxy Note10,S20+在長焦鏡頭畫素的提升並不突出,而且超廣角鏡畫素還反而降低,1200萬畫素的廣角鏡還把雙光圈拿掉。

當然,還是必須更深入的分析,才能知道新一代相機系統有什麼升級地方。從主鏡頭這顆三星S5K2LD 1200萬畫素元件開始,它的光圈有f/1.8,搭配很不錯而且尺寸又大1.8µm的像素尺寸,元件尺寸放大至1/1.76",相較於上一代1.4µm像素尺寸與1/2.55"的元件寸,S20+這樣的升級是有感的。其它方面,這顆三星ISOCELL元件仍有Dual Pixel PDAF技術與光學防震。

超廣角鏡頭元件型號S5K2LA(光圈f/2.2)的尺寸在這一代也有加大。1.4µm的像素尺寸聽起來不像廣角鏡的1.8µm那麼厲害,但相較於Note 10的超廣角才1.0µm,S20+的1.4µm升級是有感的。此外,原本就很厲害的Super Steady錄影現在也可以透過超廣角鏡頭拍攝,也就是說超廣角鏡首次支援Super Steady錄影。

P5_2.jpg

最後來看或許是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新加入的而且有引起一些爭議,此爭議或多或少是源自於三星的市場布局操作,而又造成不少人困惑。這裡談的是6400萬畫素長焦鏡頭,元件型號是Bright S5KGW2,尺寸1/1.72",像素尺寸0.8µm是三星S20所主打「3x混合光學變焦」所用的硬體,表面上它的規格看起來不錯,但事實上是,這顆長焦鏡實際提供的光學變焦比自己的1200萬畫素標準鏡頭遜色。因此當你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三星其實是透過裁切,並給合一些先進的處理演算來完成所謂的「混何光學變焦」,達到「聽起來很厲害」的30倍變焦。在名稱上使用「光學」字眼,算是技術正確,但就理解上就有那麼一點混淆消費者的味道。即使如此,如果真的有效果,那麼這個方法就不笨。所以,我們對於S20與S20+這種變焦的應用抱持開放的心態,並且在接下來的拍攝測試中相信此技術有它可以達到的效果。此外,這顆Bright S5KGW2長焦鏡頭元件還有一個有趣之處,就是它有支援光學防震。

 

拍照使用者體驗與功能

三星相機程式功能豐富,在這次版本有將某些加以簡化,例如現在可以直接在觀景窗手動切換換HDR(但其實只是「自動HDR」或關閉這兩個選項)

▼ Galaxy S20+相機程式介面
CamUi_1.jpg

CamUi_2.jpg

CamUi_3.jpg
  

另一方面,相機介面仍然有點凌亂與笨拙,舉例來說,觀景窗左側的比例切換鈕可以讓你在4:3、1:1、16:9和全屏模式(Full mode)之間切換,此外在S20與S20+還可以選擇64MP模式,選64MP時,原本是用1200萬畫素鏡頭會變成切換到新的6400萬畫素鏡頭拍攝照片,這樣的設計還不錯,但如果可以改放到更顯眼位置或獨立的切換按鈕更好。

錄影模式的選單同樣令人困惑,提供的選項有1:1、全屏模式、16:9、然後是16:9 8K,除了16:9 8K外,其他比例模式就沒有像「8K」這樣的解析度提示。或許這不會造成使用者使用太大的混淆,但我們仍然覺得將寬亮比例與畫素混合在單一一個按鈕讓用戶切換並不是很完美的解決方案。此外,當你再納入變焦選項的操作時,情況會變得更加令人困惑。

我們要說的是,對於三星的實際變焦控制,儘管它們確實有一些令人不太容易了解的地方,但在大部份情況下整體用起來是有其用意,若與S20 Ultra相比,S20與S20+的操作還比較好理解些。根據你目前所使用的拍攝模式,觀景窗右側可以讓你選擇各種變焦焦段。一般模式的拍照可達30x變焦,夜間模式可達10x,錄影的話可以達12x。由於三星是透過裁切來進行變焦,所以在觀景窗中看到的介於這些範圍的變焦也可能是透過這種方式而來,而且可在觀景窗以向內/向外滑動進行變焦。

▼ 相機設定。「Scene optimiser」使用Bixby自動偵測場景以優化拍攝結果。「Shot suggestions」在觀景窗顯示導引來協助你拍出更棒的照片。「Smart selfie angle」當前鏡頭偵測到有兩人以上時,自動切換為廣角。「Swipe Shutter button to edge to」指定在快門按鈕做向下滑動的動作,有連拍與建立GIF影像兩選項。「Save options」選擇相片儲存格式以及是否修正照片的失真變形。
Cam_Set_1.jpg

▼ 選擇後鏡頭錄影畫面比例與像素、前鏡頭錄影畫片比例與像素、「Advanced recording options」可選擇是否以HDR品質錄影,或是壓縮影片,或是朝著拍攝方位加強錄影時的收音強度。「Video stabilisation」是錄影防手震。「Selfie tone」調整自拍照的色調(偏暖色或冷色調)。「Tracking auto-focus」追蹤對焦,選定要對焦的主體後,當主體移動時鏡頭持續鎖定對它的對焦。
Cam_Set_2.jpg

▼ 「Pictures as previewed」打勾的話,自拍照片不做左右翻轉修正。「Shooting methods」自訂音量鍵拍攝功能,將快門設成漂浮式按鈕
Cam_Set_3.jpg

▼ 錄影進階設定。「High efficiency video」以HEVC格式儲存影片以節省空間。「HDR10+ video」使用HDR10+提升影片的對比與色彩,使用HDR10+錄出來的影片要在有支援此格式的裝置或服務(例如YouTube)才可以播放此格式帶來的效果。「Zoom-in mic」錄影時加強變焦方位/方向的收音。
Cam_Set_4.jpg

▼ 相片儲存選項。「HEIF」以HEIF格式儲存相片以節省空間。「Save RAW copies」在專業模式下拍照時,同時將相片儲存一份JPEG與RAW格式。「Ultra wide shape correction」自動修正超廣角鏡頭拍出照片的失真變形。
Cam_Set_5.jpg

從觀景窗介面可進到相機設定,裡面各個選項不難理解。進階選單裡有更多進階設定與一些實驗功能,HDR10+錄影在此就可找到。「Zoom-in」錄影時加強變焦方位/方向的收音預設是開啟。

▼ 前、後鏡頭錄影尺寸選項
Cam_Set_6.jpg

Cam_Set_7.jpg

Cam_Set_8.jpg

Cam_Set_9.jpg
   

錄影解析度的選擇設計還不錯,舉例來說,64MP長焦鏡或超廣角這兩顆鏡頭的錄影都不支援60fps,因此當你切換到超廣角時,4K@60fps與FullHD@60fps這兩個解析度選項會呈現灰色無法選擇狀態。按照同樣的邏輯,若你一開始先到設定中選擇60fps拍攝模式,那麼變焦切換鈕就無法使用(因為長焦鏡頭不支援60fps)。S20與S20+使用1200萬畫素主鏡頭做一般影片的錄影,但如果你進行變焦或做8K錄影時,它就會切換到6400萬畫素長焦鏡頭。

如果你真的想要變焦又有同時做60fps的錄影,有一個方法可以做到。首先你要先選擇30fps模式錄影,然後放大變焦,然後再次進到設定去選60fps。相機實際上會去記住你在大多數設定更改中的變焦縮放設定,因此,您就可以同時獲得有變焦又有60fps錄影這樣的放大模式,但錄出來的影片將會是由主鏡頭的1200萬畫素相機裁剪而來,使用這個偷吃步獲得的成像品質看起來非常令人失望。 不過,如果你想要有變焦同時有60fps時,這是一個方式。

▼ 錄影,開啟HDR
Video_UI_1.jpg

▼ 錄影,超廣角
Video_UI_2.jpg

▼ 錄影,開啟防手震
Video_UI_3.jpg

錄影「Super Steady - 超級防手震」僅能在FullHD解析度下使用,S20 Ultra與S20同樣也有這個限制,但讓人感到驚訝的是,S20 Ultra是經由超廣角鏡頭透過演算處理「Super Steady - 超級防手震」,S20+與S20則使用主鏡頭(當然它們兩支也可以使用超廣角鏡頭+超級防手震),如果使用主鏡頭時,S20+與S20的「Super Steady - 超級防手震」錄影還多了自動對焦功能,S20 Ultra儘管也有兩段變焦,但因為使用超廣角鏡來處理Super Steady - 超級防手震,因此並沒有自動對焦功能。

▼ 自拍時可調整膚色色調,向左滑會偏冷色調,向右滑會偏暖色調
Self_tone_1.jpg

▼ 更多拍攝選項,專業、全景、食物、即時景深、專業錄影、超級慢動作、慢動作、縮時攝影
Self_tone_2.jpg

▼ 透過拖曳方式將常用的拍攝模式放在觀景窗底部的模式選單,或是調整它們的順序
Self_tone_3.jpg

▼ Single Take(一鍵拍錄)是這次加入的新功能,使用時它會同時幫你拍照與錄製短片,過程會提醒你可以嘗試用不同角度或平移手機(最長可拍攝10秒),完成後,你會獲得由AI幫你處理的相簿輸出,相簿裡會包含各個鏡頭拍攝的最佳照片,有些會幫你套用風格效果、gif動畫、並包含短片。Single Take(一鍵拍錄)效果出奇的好,很適合捕捉動態時刻和四處移動的主體,例如小孩與寵物。三星在主鏡頭模式選單上將一鍵拍錄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是有理由的。
Single_T_1.jpg

Single_T_2.jpg

▼ 動態照片與套用濾鏡
Single_T_3.jpg

Single_T_4.jpg
 

若你只想要拍攝動態照片(使用照相功能拍出短影片),可以選「Motion」模式。

如果要套用濾鏡,除了系統提供的濾鏡效果,你也可以自訂濾鏡,例如你蠻喜歡先前某一張照片的風格,你就可以在自訂濾鏡裡選擇該張照片做為程式參考,然後它會依這張照片進行演算將效果套用在你想要的照片上。

除了美肌模式,AR的區域應用仍在,包括:

  • AR貼圖相機:創建與您相似的人物貼圖,並使用人物貼圖來拍照和錄影。
  • 手繪動態攝影:可在臉部或任一處手寫或繪圖,繪製的物件會保留或停留在觀景窗該處,進而錄製成有趣的影片。
  • AR貼圖工作室:編輯或裝飾我的人物貼圖,並為我的貼圖創建具有個人特色圖案和衣物。
  • AR貼圖:使用我的人物創建專屬自己的貼圖。
  • 裝飾圖片:使用各種裝飾圖片拍攝照片或影片。
  • 快速測量:對準物品直接算出長寬高

白天拍照的相片品質

白天環境下,Galaxy S20+拍出的照片很漂亮。標準鏡頭在影像方面的處理令人滿意。自動HDR的處理也可靠(亮部區域細節的提升程度比較明顯),色彩生動而且不會太誇張。

▼ 主鏡頭,1倍,白天
Day_Pho_1x_2.jpg

Day_Pho_1x_4.jpg

Day_Pho_1x_1.jpg

Day_Pho_1x_5.jpg

Day_Pho_1x_6.jpg

Day_Pho_1x_7.jpg

Day_Pho_1x_8.jpg

Day_Pho_1x_3.jpg

超廣角鏡拍得照片的畫質足夠(當然若放大原尺寸觀看時,市場上所有手機的超廣角鏡頭一定都不會有像自身主鏡頭拍的那麼細膩),顏色與主鏡頭的表現接近,動態範圍好。

▼ 超廣角鏡頭,白天,0.5倍變焦
Day_UltraW_05x_1.jpg

Day_UltraW_05x_2.jpg

Day_UltraW_05x_3.jpg

Day_UltraW_05x_4.jpg

Day_UltraW_05x_5.jpg

Day_UltraW_05x_6.jpg

Day_UltraW_05x_7.jpg

Day_UltraW_05x_8.jpg

Galaxy S20+長焦鏡提供的光學變焦剛好是主鏡頭的1.07x(註:長焦鏡頭為28mm,主鏡頭為26mm,28mm/26mm=1.07算出來),在白天光線充足條件下,6400萬畫素長焦鏡拍出的相片很好看。

▼ 長焦鏡頭,白天,1倍變焦
Day_Tel_1x_1.jpg

Day_Tel_1x_2.jpg

Day_Tel_1x_3.jpg

三星變焦演算的處理也許與別家不同,但最終成像品質才是重量的。在此看到S20+的2倍及3倍變焦照片細節表現仍然不錯。

▼ 長焦鏡頭,白天,2倍變焦
Day_Tel_2x_1.jpg

Day_Tel_2x_2.jpg

Day_Tel_2x_3.jpg

Day_Tel_2x_4.jpg

▼ 長焦鏡頭,白天,3倍變焦
Day_Tel_3x_1.jpg

Day_Tel_3x_2.jpg

Day_Tel_3x_3.jpg

Day_Tel_3x_4.jpg

變焦4倍時,即使放大原始尺寸觀看時,相片看起來還是不錯,但銳利度開始降低。

▼ 白天,長焦鏡,4倍變焦

Day_Tel_4x_1.jpg

Day_Tel_4x_2.jpg

Day_Tel_4x_3.jpg

Day_Tel_4x_4.jpg

拍照的變焦雖然可達到30倍,但10倍就差不到是照片實用性的上限了,10倍變焦拍出的照片如果放大全螢幕比例觀看還是很棒。

▼ 白天,長焦鏡,10倍
Day_Tel_10x_1.jpg

Day_Tel_10x_2.jpg

Day_Tel_10x_3.jpg

Day_Tel_10x_4.jpg

為了讓大家有所比較,底下是同一個場景使用S20+不同變焦拍出來的照片,我們覺得,30倍變焦只適合用來「查看」遠方有什麼物體,並不適合用來拍出好看的照片。

▼ 以下分別為0.5 • 1x • 2x • 3x • 4x • 10x • 30x變焦
Compare_1.jpg

Compare_2.jpg

Compare_3.jpg

Compare_4.jpg

Compare_5.jpg

Compare_6.jpg

Compare_7.jpg

  

低光源拍照表現

S20+低光源拍照仍然很出色,動態範圍在沒有開啟夜間模式時的表現就已經很棒,細節出色而且噪訊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 低光源環境,主鏡頭,1倍變焦
LoLig_main_1x_1.jpg

LoLig_main_1x_2.jpg

LoLig_main_1x_3.jpg

開啟夜間模式後,噪訊有所以改善,而且陰影區域的亮度有明顯提升進而呈現出額外細節。

▼ 低光源環境,主鏡頭,1倍變焦,開啟夜間模式
LoLig_main_Nt_1x_1.jpg

LoLig_main_Nt_1x_2.jpg

LoLig_main_Nt_1x_3.jpg  

▼ 低光源環境,超廣角頭,0.5x變焦,在此看到在相片模式下,照片會有曝光不足的問題
LoLig_Ultra_05x_1.jpg

LoLig_Ultra_05x_2.jpg

LoLig_Ultra_05x_3.jpg  

▼ 低光源環境,超廣角頭,0.5x變焦,開啟夜間模式,曝光有拉上來,照片細節有很明顯的改善
LoLig_Ultra_Nt_05x_1.jpg

LoLig_Ultra_Nt_05x_2.jpg

LoLig_Ultra_Nt_05x_3.jpg  

使用3x變焦,夜間模式開啟前後也有類似的差異 – 開啟前可以看到相片曝光不足(但整體看起來還可以),開啟後曝光度就拉上來而且陰影區呈現的細節明顯提升,噪訊也進一步改善。

▼ 低光源環境,主鏡頭,3x變焦
LoLig_tel_3x_1.jpg

LoLig_tel_3x_2.jpg

LoLig_tel_3x_3.jpg  

▼ 低光源環境,主鏡頭,3x變焦,開啟夜間模式
LoLig_tel_Nt_3x_1.jpg

LoLig_tel_Nt_3x_2.jpg

LoLig_tel_Nt_3x_3.jpg

▼ Galaxy S20+與iPhone 11 Pro Max、Galaxy S20 Ultra在工作室的拍照比較,分ISO 12233、室內充足光源、室內低光源三個圖卡,點入後可以再挑選其它手機進行比較
1.png

2.png

3.png

 

人像模式

在Galaxy S20+上面的即時景深受益於飛時測距鏡頭的加入,讓它能夠比S20更精準的測量拍攝場景中的景深資訊。人像模式提供兩種視野選項,一個是主鏡頭拍攝的「wide廣角」模式,另一個是長焦鏡拍攝的「zoom-in放大」模式。兩種模式在主體輪廓的辨識處理都很棒,人物拍起來很好看。

▼ Live focus,即時景深,「zoom-in放大」模式
LiveFo_Zoom_ mo_1.jpg

LiveFo_Zoom_ mo_2.jpg

LiveFo_Zoom_ mo_3.jpg

▼ Live focus,即時景深,wide廣角模式

LiveFo_Wide_ mo_1.jpg

LiveFo_Wide_ mo_2.jpg

LiveFo_Wide_ mo_3.jpg

我們有發現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當進行自拍時你可能會使用倒數計時器,它會在你「按下快門並開始倒數五秒」時鎖住對焦,而不是「拍照時」當下才對焦。如果你一個人單手拿著手機對自己自拍時,那麼情況會有點棘手,而且程序上也會有點錯誤,因為這五秒緩衝時間變成你若變更手機與你之間的距離,對焦可能會因此跑掉。之後三星或許該考量這個自打計時器的操作邏輯來加以改善。

▼ 當你想要將物體從背景中突顯出來時,即時景深也可用來拍攝它們,以下是S20+使用即時景深拍攝物體,「zoom-in放大」模式,表現很出色。

LiveFo_sub_Zoom_Mo_1.jpg

LiveFo_sub_Zoom_Mo_2.jpg

LiveFo_sub_Zoom_Mo_3.jpg

LiveFo_sub_Zoom_Mo_4.jpg

LiveFo_sub_Zoom_Mo_5.jpg

▼ S20+使用即時景深拍攝物體,「廣角」模式,表現一樣很出色。

LiveFo_sub_Wide_Mo_1.jpg

LiveFo_sub_Wide_Mo_2.jpg

LiveFo_sub_Wide_Mo_3.jpg

LiveFo_sub_Wide_Mo_4.jpg

LiveFo_sub_Wide_Mo_5.jpg

 

自拍

如果你有看過本站「Galaxy S20評測」,S20+前鏡頭拍攝表現其實就與S20相同,從規格來看,S20+前鏡頭與去年Note10為同一顆,型號也是S5K3J1。拍出的照片看起來很出色,在光線充足下捕捉到的細節完整。在昏暗光線條件下,在面對要保留細節或是抑制噪訊的取捨時,手機會優先保留細節。當光線條件再更暗時,就會更常拍出沒有對到焦的照片。與背部主鏡頭相比,前鏡頭拍得的照片在顏色表現會稍微平淡一些。

▼ S20+前鏡頭拍的

Selfie_1.jpg

Selfie_2.jpg

Selfie_3.jpg

Selfie_4.jpg

▼ 前鏡頭拍照亦支援人像模式,如果你了解單顆鏡頭處理景深的能力有限,那在不苛求的前提下,S20+前鏡頭拍出的照片是可以的,差在頭髮邊緣與背景的分離處理無法完美就是。

Selfie_Live_1.jpg

Selfie_Live_2.jpg

Selfie_Live_3.jpg

Selfie_Live_4.jpg

S20+與S20有相同配置的鏡頭,意謂它們在拍照與錄影品質也相同。底下我們仍然進行實際錄影來讓大家看看S20+的表現。先前在S20開箱評測時我們有詳細分析S20的相機表現,建議大家也可以移到這篇的第八頁觀看。

 

錄影畫質評

S20+有與S20一樣的錄影模式,從主打的8K@24fps到4K@30fps及4K@60fps都有。

P7_1.jpg

錄影時你可以開啟HDR10+,影片可以在同樣有支援HDR10+播放的裝置播放(例如S20系列三款都有支援)或上傳至YouTube。影片儲存格式可選較省空間的h.265或是相容性較好的h.264,h.264是系統預設的格式,但若做8K錄影則會強制使用h.265格式。

▼ 8K@24fps

1x變焦的錄影由1200萬畫素主鏡頭負責,超廣角鏡頭則負責0.5x變焦。8K以及所有2x以上變焦的錄影則由6400萬畫素鏡頭負責。

▼ 內崁六段短片,分別是4K@30fps(主鏡頭1x變焦)、4K@60fps(主鏡頭1x變焦)、1080p@30fps(主鏡頭1x變焦)、1080p@60fps(主鏡頭1x變焦)、4K@30fps(超廣角鏡頭0.5x變焦)、1080p@30fps(超廣角鏡頭0.5x變焦)

▼ 內崁八段短片,分別是4K@30fps(2x變焦)、1080p@30fps(2x變焦)、4K@30fps(3x變焦)、1080p@30fps(3x變焦)、4K@30fps(4x變焦)、1080p@30fps(4x變焦)、4K@30fps(10x變焦)、1080p@30fps(10x變焦)

包括8K@24fps與4K@60fps,所有模式的錄影都有防手震功能,如果你不想要的話還可以到設定裡將它關掉,這點還不錯,因為有些手機廠商並無法讓你將防手震功能關掉。

此外還有Super Steady(超級防手震)功能,它提供「較廣角」與「一般廣角」兩種選擇,前者是使用超廣角鏡頭,後者則使用主鏡頭,如果使用主鏡頭錄影開啟超廣防手震時,還會多了自動對焦功能。就這點來看,S20與S20+比S20 Ultra還靈活,因為S20 Ultra不論是「較廣角」與「一般廣角」的錄影,都只能用超廣角鏡頭。

▼ S20+防手震影片測試,內崁九段,依序4K@30fps(主鏡頭)、4K@60fps(主鏡頭)、4K@30fps(超廣角鏡頭)、1080p@30fps(廣角模式)、1080p@30fps(裁切模式)、4K@30fps(2x變焦)、4K@30fps(3x變焦)、4K@30fps(4x變焦)、4K@30fps(10x變焦)

前鏡頭錄影支援4K、1080p、60fps、30fps、自動對焦、防手震只限在30fps模式。

▼ 前鏡頭錄影,以下包含四段短片:4K@30fps、4K@60fps、1080p@30fps、1080p@60fps

跟S20 Ultra及S20一樣,S20+也支援夜間縮時攝影,以長時間曝光來創造很棒的光軌效果,方法是以每秒一張影像的速度進行連續拍攝,之後再以每秒60張的速度播放。拍攝時建議要用三腳架固定手機,或至少拿個東西將手機牢靠地固定

▼ S20+ 1080p夜間縮時攝影

由於有大尺寸的感測器元件,S20+一般的低光源環境錄影表現也是相當好。

▼ S20+ 4K@30fps,低光源環境錄影

▼ S20+與其它手機在錄影畫質的比較,分ISO 12233、室內充足光源、室內低光源三個圖卡,預設拿iPhone 11 Pro Max與Galaxy S20 Ultra與S20+相比,點入後可以挑選更多手機比較。

4.png

5.png

6.png  

2020年三款S20旗艦系列中,S20 Ultra可算在市場上手機的相機配置上沒有妥協的。S20與S20+就有稍做降級的配置來與Ultra拉出區隔,但兩款的差異其實不會很明顯。若是單約拿S20+與S20相比,這它們的差異只剩螢幕 – S20+的螢幕較大。因為面對要選S20+或S20時,只剩螢幕尺寸這個考慮項目。

P8_1.jpg

與S20相比,若你願意多花大約3000元就可入手S20+,你能擁有的是較長的電池續航與較大尺寸的螢幕。若你願意再加上約10000元(與S20相比),就可以換成S20 Ultra,能擁有更完整的相機配置、多一倍的儲存容量(S20+是128GB,S20 Ultra是256GB),但10000元幾乎是一台中階手機的價位了。

 

▼ 左邊是S20 Ultra,右邊是S20

samsung-galaxy-s20-ultra-.jpg samsung-galaxy-s20-.jpg
 

除了與自家S20系列比較,在其它品牌手機中,iPhone 11 Pro Max可能會是S20+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客觀來說,Galaxy S20+有較好的螢幕,相機配置領先,重量較輕,較細長些,價格便宜約20%。但iPhone的軟體使用者體驗與果粉們對蘋果品牌的信仰,眼中就會看不到Galaxy S20+這些優點。

▼ iPhone Pro Max,開箱評測可按此

apple-iphone-11-pro.jpg

對於三星這三款S20系列,如果你想要擁有高階中的高階,且預算不是問題,那可以考慮S20 Ultra。如果你希望一台價格能夠合理些,同時想要有出色的相機拍攝,那麼就考慮S20。至於卡在中間的S20+,一時要找到推薦它的理由並不是那麼的直覺,有的話就是它有比S20更大的螢幕與電池容量,然後你可以透過資費綁約來縮小它與S20之間的差價。然後,如果你不是那麼急著換機,那可以再等個一個月或二個月,價格到時可能會調降再入手。

P8_2.jpg

 

本篇評測觀察到Galaxy S20優點

  • 出色的組裝品質,規格齊全,IP68防塵防水
  • 令人熟悉的,設計更具現代感
  • 很棒的120Hz AMOLED螢幕
  • 電池續表現優於S20與S20 Ultra,快速的充電方式,內附25W充電器
  • 很棒的立體聲喇叭
  • 出色的性能表現
  • 豐富的三鏡頭設置,令人印象深刻且穩定的拍照品質

本篇評測觀察到Galaxy S20缺點

  • 屏幕下指紋辨識表現輸競爭對手
  • 負載時機身會發熱,CPU會進行相當程度的溫控調頻
  • 變焦拍照的銳利度不像S20 Ultra的4倍或10倍變焦那樣銳利

參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Galaxy S20+
    全站熱搜

    cookt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