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品比別家或自家「Plus」系列更厲害時,「Ultra」會是廠商使用的字眼。三星今年推出比自家「Plus」系列 – Galaxy S20+更厲害的機種,就是取名「Galaxy S20 Ultra」。

P1_1.jpg

 

▼ Galaxy S20 Ultra 開箱影片(英文講解),後面的文章會幫大家整理影片中提到的重點。

 

做為2020年頂尖且具領導地位的產品,與2019年產品線相比,「Ultra」標誌代表一種轉變。去年三星也有類似的產品策略,S10與S10+之下多了價位較低的S10e,今年則是S20與S20+之上多了價位較高的S20 Ultra。

Ultra代表超級好的意思,有更大的螢幕,更大容量電池,比S20與S20+更快的充電速度,此外你還能選擇超誇張的16GB RAM版本,S20與S20+的RAM最多只有12GB。厲害不僅於此。

S20 Ultra相機配置可能是我們目前為止所看到最特別的配置,主鏡頭使用了1億800萬畫素這顆相當大尺寸的元件,它將9個微小的像素合併為一個大像素,利用收集到的額外影像資訊加以處理 – 三星稱它為「Nonacell」。

P1_2.jpg

長焦鏡頭則配置1顆4800萬畫素元件並搭載能提供4倍光學變焦的潛望鏡,讓S20 Ultra具備「100倍空間變焦」,這部份我們稍後會做測試,看看是否真的能夠輕鬆的拍到月亮,不論如何,光「100倍空間變焦」規格描述就讓人夠驚訝的了。

 

超廣角鏡仍是有點小遺憾,雖然這顆新元件的尺寸更大,而且像素尺寸也很大,但仍然缺少自動對焦功能。

 

與S20及S20+的1000萬畫素前鏡頭不同,三星在S20 Ultra前鏡頭配置是4000萬畫素模組。

 

三星Galaxy S20 Ultra 5G主要規格

  • 機身:長166.9 x 寬76.0 x 厚8.8mm,重量222公克(非5G版本則是220公克),正反面都是曲面康寧六代保護玻璃,金屬邊框,IP68防塵防水,有星空黑與星空灰兩種顏色
  • 螢幕:6.9吋Dynamic AMOLED 2X,解析度1440 x 3200px,高寬比20:9,螢幕細膩度511 ppi,120Hz螢幕更新率,240Hz觸控更新率,支援HDR10+
  • 晶片:依推出市場有Exynos 990 (7nm+)與Snapdragon 865 (7nm+)兩種版本。Exynos 990 (7nm+)是八核心,由2核2.73 GHz Mongoose M5 + 2核2.50 GHz Cortex-A76 + 4核2.0 GHz Cortex-A55組成,GPU為Mali-G77 MP11。 Snapdragon 865 (7nm+)也是八核心由1核2.84 GHz Kryo 585 + 3核2.42 GHz Kryo 585 + 4核1.8 GHz Kryo 585所組成,GPU為Adreno 640 GPU
  • 記憶體:12/16 GB RAM,儲存記憶體128/256/512 GB(UFS 3.0規格),支援microSD(共享式卡槽)
  • 系統:Android 10,One UI 2.1
  • 後鏡頭:
    • 廣角(主鏡頭):1億800萬,元件尺寸1/1.33",像素尺寸0.8µm,相當於26mm焦距(FoV 79°),光圈f/1.8,PDAF,OIS
    • 長焦鏡:4800萬,元件尺寸1/2.0,像素尺寸0.8µm,光圈f/3.0,103mm 潛望鏡(FoV 24°),光圈f/3.5,PDAF,OIS
    • 超廣角鏡:1200萬,元件尺寸1/2.6",像素尺寸1.4µm,相當於12mm焦距(FoV 123°),光圈f/2.2,定焦
    • 飛時測距鏡頭:300萬畫素,光圈f/1.0
  • 前鏡頭:4000萬,光圈f/2.2,焦距26mm(廣角),像素尺寸0.7µm,PDAF
  • 錄影:後鏡頭8K 4320p@24fps、4K 2160p@30/60fps、FullHD 1080p@30/60/240fps、720p@960fps。前鏡頭4K 2160p@30/60fps、FullHD 1080p@30/60fps
  • Battery: 5,000mAh, 45W fast charging support over Power Delivery 3.0 (25W charger supplied in the box).
  • 電池:5000 mAh,支援Power Delivery 3.0標準可使用45W快充(盒子內附45W充電器) 
  • 其它:15W快速無線充電Qi/PMA,Power bank/Reverse 9W反向無線充電, 超音波屏幕下指紋辨識,NFC,FM收音機(只限美國、加拿大),立體聲喇叭,支援Samsung DeX support(類桌上型電腦使用體驗)

提醒大家,本篇受測的S20 Ultra為5G版本,三星另外有推出非5G版的Galaxy S20 Ultra,不論有沒有支援5G,這對評測的差異影響不大,至於晶片版本則為Exynos,主要會對跑分篇的評測有影響,其餘部份則沒有關係。

 

盒子裡有附一只矽樹脂透明保護套,雖然S20 Ultra支援45W快充,但盒子內只附25W PD(Power Delivery)充電器(支援可編程電源,全名是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簡稱PPS,一種使用USB PD協議輸出的可以實現電壓電流調節的電源)。

 

此外還內附一條Type-C對Type-C傳輸線,會建議大家儘量使用原廠附的這條傳輸線,因為外面販售的Type-C線材,在實際導體質量、額定電流以及內部電路(電子標記等)的設計都是相同的。耳機則是Type-C規格的AKG耳道式耳機,不是很花俏,但AKG有一定的水準。

 

S20+與S20 Ultra也都內附這款充電器。此外,由於它是Power Delivery規格並使用Type-C介面,應用面會比較廣,並且符合目前手機裝置充電的主流標準。

P1_3.jpg

 

設計

S20的定義設計元素在於其背部這個大尺寸外凸的相機模組,必須說的是,若光是從這樣的外觀來看,你可能會很難想像背後所蘊藏的強加拍攝能力。

P2_1.jpg

因為要容納很多硬體元件,此相機陣列佔據背蓋很大面積,4800萬畫素潛望式長焦鏡可能是讓它有這樣高度的原因,因為它的1/2"大尺寸元件與手機當中一個平面相互垂直。再者,主鏡頭雖然以較傳統的位置擺放,但元件尺寸也來到1/1.33"這麼大,而f/1.8大光圈亦需要更大空間才能容納,諸多因素就造成這樣誇張的組合。

 

P2_2.jpg

雖然很多人不喜歡背部鏡頭模組凸起的高度,但這是內部硬體零件使然。然而這塊鏡頭模組玻璃右下角印上「Space zoom 100x」讓人就覺得雞助,感覺像是新品牌入門款手機比較會做的事,不像一款要價將近五萬元三星旗艦的設計感,這裡若能印上相機規格的話看起來會更專業。

 

P2_3.jpg

其它讓我們抱怨的還有,整個S20系列初上市可選的顏色款式有限,S20 Ultra更只有星空黑與星空灰(本篇為星空灰)。如果你是積極想入手S20 Ultra的人,顏色缺乏多樣性對你來說或許可能只會讓你一點點失望而已,並不會影響你入手意願。

 

左邊是星空灰S20 Ultra,右邊是Note10+(會隨著光影變化色澤)。

P2_4.jpg

 

機身打造的工藝就很棒–正反面都使用康寧六代玻璃,中間具弧度的金屬邊框則將所有東西結合在一起。網路上有許多關於邊框是不鏽鋼或是鋁材質的爭論,而三星在宣傳文件中並沒有表明這點。根據過去經驗來看,S20 Ultra邊框材質應該也是鋁材質,像S20與S20+就是,只不過網路仍有認為S20 Ultra邊框應該像iPhone一樣也是不鏽鋼材質的傳言就是。如果之後有進一步獲得三星的說明,會再幫大家更新。

P2_5.jpg

 

手機正面有一個稍微讓人小小驚訝之處,而且可能會讓某些不喜歡手機「為設計而設計」的消費者感到高興,不像前幾年Galaxy旗艦手機的螢幕兩側那種誇張的圓弧角度(曲度)設計,S20 Ultra的螢幕兩側雖然也有弧度,但曲度這次沒有那麼大,如此一來可以提升握感並且減少因不小心誤觸而導致螢幕反應。這個改變帶來的感受因人而異,但是我們確實在這方面發現了一些改進,很難量化說明它,但如果你有親自拿到手機,對這個描述會更有感。

P2_6.jpg

然而這並不會降低S20 Ultra的外觀吸引力。它有具備現今無邊框螢幕的超薄水準,但底部邊框稍微厚一些,所以你若是對無邊框標準要求嚴格的人,可能會覺得這裡不符合你的期待。

 

S20 Ultra前鏡頭為挖孔式,比起S10的膠囊形狀並位於螢幕右上方,我們覺得S20 Ultra位於中央的安排讓視覺得起來較平衡也比較舒適。

P2_7.jpg

 

螢幕中另一個功能是屏幕下指紋辨識器,與一般光學式不同,三星旗艦系列的指紋辨識多採用超音波技術並置入螢幕下方。然而就我們的經驗是,三星的光學式指紋辨識沒有競爭對手的快,所以對於S20 Ultra採用超音波技術的屏幕下指紋辨識方案,我們對於它的期待也不會很高,如同在Galaxy S20評測提到的,它的準確度不算高,我們認為這無法做為旗艦手機使用者體驗該有的水準。

P2_8.jpg

指紋辨識器實際運作表現,只能說接近使用S10及Note10的程度而已,據gsmarena網站編輯的描述,全辦公室同事使用的結果一致認為S20 Ultra屏幕下指紋辨識的速度並不夠快(或準確),絕對無法與使用光學式的指紋辨識器相比(例如OnePlus 7T與華為Mate 30 Pro)。辦公室試用S20 Ultra的同事進行指紋解鎖時都遇到無法順利解鎖的情況,反而會較傾向使用較方便,但安全性較低的臉部解鎖。如果周遭有朋友宣稱他們每次都可以成功地辨識指紋成功,建議大家可以親自實際去弄清楚。

 

從S9之後,三星旗艦就都採用立體聲喇叭,三款S20系列也是。與Note10的設計類似,S20 Ultra的聽筒也是一條細細寬寬的細縫,位於邊框與螢幕邊緣的交接處,頂端有個圓孔可排除音壓以改善低頻響應表現。

P2_9.jpg

主喇叭位於手機底部,旁邊有USB-C連接埠與主麥克風,取消了3.5mm耳機孔。microSD卡槽位於頂部邊框,採三選二設計(可放兩張nano-SIM,或是一張nano-SIM及一張microSD卡)。

P2_10.jpg

 

與Note10將電源按鈕與音量按鈕放在左側不同(讓許多用戶抱怨),S20 Ultra將它們移到機身右側。嚴格講起來現在的電源按鈕不叫做電源按鈕,而是叫作「側鍵」,預設並不是用來關機,而是可以自訂長按與連兩下的動作,例如按兩下開啟Bixby、執行應用程式、快速啟動相機或是長按喚醒Bixby、開啟電源關閉功能表。

P2_11.jpg

 

5G版S20 Ultra 長166.9 x 寬76 x 厚8.8 mm,重量222公克,LTE版本則少2公克。不論是222公克或是220公克,這樣的重量都不會說很輕。但iPhone 11 Pro Max更重來到226公克。當你如下圖所示拿著S20 Ultra時,食指剛好可以停靠在鏡頭模組,藉此分擔落在無名指與小指的手機重量。

P2_12.jpg

 

 

Ultra的6.9吋Dynamic AMOLED 2X螢幕表現

 

S20 Ultra的螢幕尺寸堪稱Galaxy S系列有史以來最大,Note10+螢幕有6.8吋,S20 Ultra有6.9吋,解析度3200x1440,20:9寬高比,細膩度換算有511 ppi。


然而S20 Ultra螢幕最大的賣點是它的螢幕更新率。S20全系列的螢幕更新率都是120 Hz,但只有當你切換至2400x1080p時才會有120Hz,若在最大螢幕3200x1440解析度時,只支援到60Hz。S20 Ultra還支援240Hz觸控更新率,目前手機中只有ROG Phone II與Black Shark 2s才有240Hz。

P3_1.jpg

 

因此你必須在螢幕銳利度與更新率之間做選擇,還好大部份用戶不太會去注意螢幕銳利度的差別,反而是螢幕更新率會人更有感。此外,也會有使用者不會注意到120Hz與60Hz螢幕更新率的差異,除非有明確的指示教導他們如何使用。

 

▼ 螢幕更新率設定,120 Hz讓動畫轉場更真實,而且螢幕滑動更平滑。60Hz則是有較長的電池續航力。

P3_2.jpg

 

▼ 螢幕解析度設定

P3_3.jpg

 

▼ 選WQHD+螢幕解析度時,會跳出提醒通知告訴你此解析度不支援120 Hz螢幕更新率,這應該是基於電力消耗與性能表現之間取得平衡的考量

P3_4.jpg

 

在「Vivid - 鮮豔」而且把自動亮度打開時,S20 Ultra最大亮度可來到894 nits,分別比Note10+及iPhone 11 Pro Max多了100 nits及70 nits。如果關閉自動亮度將滑桿調至最右邊,最大亮度只有達到400 nits,然而即使關閉自動亮度時,當你處在光線很明亮的環境(例如戶外),手機仍然會提高螢幕亮度喔。在「Natural - 自然」模式手動將亮度調到最大時,測得370 nits,但若在自動亮度模式下,最大亮度則可達到900 nits。切換螢幕解析度或更新率並不會影響螢幕亮度變化。

Bright_TEST.png

顏色表現上,「Natural - 自然」模式可提供精準的sRGB色彩重現,我們測到平均DeltaE 2.2。切到「Vivid - 鮮豔」模式時S20 Ultra在DCI-P3定義色彩空間測出平均DeltaE 3.6,如果將色溫調到暖色調中間值,可進一步提升至DeltaE 3.2。我們有看過三星其它手機表現更好的,但S20 Ultra在這方面也很優異,沒有讓人抱怨的地方。

 

「Dynamic」這個英文字代表S20 Ultra螢幕支援HDR 10+,這是由三星、SONY、LG等大廠共同推出的開放平台,功能與Dolby Vision(杜比視界)類似,但是HDR10+只支援10bit,Dolby Vision可達12-bit,因此單就影像品質來說Dolby Vision會較強,但為Dolby Vision需要授權費,因此市面採用的裝置不像HDR10+般廣泛。

 

內容上,目前Netflix與YouTube都有提供HDR10+內容。

 

註:deltaE 是國際標準色差,差值越小代表越精準:

  • DeltaE 差 1 以內 -- 人眼感受不到的差異,
  • DeltaE 差 3 以內 -- 人眼幾乎感受不到,
  • DeltaE 差 6 以內 -- 除非兩款裝置擺在一起比較,否則人眼不易察覺,
  • DeltaE 差 6 以上 -- 人眼未經比較即可察覺色彩有異。

 

 

Galaxy S20 Ultra 5G 電池續航力

 

S20 Ultra配置5000 mAh電池,過去除了S10 5G版本與S10 Lite有4500 mAh容量,三星從來沒在S系列放入這麼大容量的電池過。

 

之所以會用這麼大容量電池有兩個原因,一個是5G連線,另一個是120Hz螢幕更新率。此外,S20 Ultra還要應付這麼大尺寸螢幕所需耗量,所以若沒有給個5000 mAh容量電池恐怕嫌太小。

 

既然有提供120 Hz螢幕更新率,我們猜想大部份的用戶都會選擇使用。在120 Hz模式下,S20 Ultra電池續航力不算特別出色,但還算可以。Wi-Fi網頁連續瀏覽有10小時32分,這樣的成績只能算勉強及格。離線影片連續播放有12小時53分,這樣的表現只算同級手機之下。相較之下,ROG Phone II(電池容量6000 mAh)同樣在120 Hz模式有13小時22分網頁連續瀏覽與16小時50分影片連續播放的實力,OnePlus 7T Pro(電池容量4085 mAh)在90 Hz螢幕更新率下有12小時3分網頁連續瀏覽與18小時15分影片連續播放表現。

 

▼ S20 Ultra在120Hz的電池續航表現

battery.jpg

切到60 Hz螢幕更新率後,電力續航表現看起來好一些,網頁連續瀏覽可達12小時8分,影片連續播放可達16小時。iPhone 11 Pro Max在60Hz模式則分別可以比S20 Ultra各多3個小時。ROG Phone II在60Hz模式則更厲害,有高達15小時28分網頁連續瀏覽與25小時的影片連續播放時間。至於OnePlus 7T Pro則有13小時的網頁連續瀏覽與18小時的影片連續播放。

 

3G連續通話部份,不論是120Hz或是60Hz,S20 Ultra都是24小時20分,這樣的表現算好,但不算什麼,因為7T Pro可達35小時,ROG Phone II則有40小時的實力,因此S20 Ultra在此就遜色點,不過iPhone 11 Pro Max更低,3G連續通話只有21小時。

 

▼ S20 Ultra在60Hz的電池續航表現

battery_2.jpg

最後在綜合耐久時數部份,S20 Ultra在120Hz/1440p與60Hz/1080p模式分別測出87小時與97小時,不算很棒,但也不致於太差。(註:電池續航綜合耐久測試是在手機充飽電後,每天通話一小時、瀏覽網頁一小時、影片播放一小時,然後放在旁邊待機,手機處於開機狀態下進行。如果你使用手機的習慣是較常上網,很少打電話或是看影片,那麼可以進入此頁依照自己使用手機的習慣做調整,測出比較接近自己使用習慣的手機續航力參考,例如把上網調至2小時,通話與影片播放調至30分鐘,就可看到電池續航會根據這些調整做變化,此連結連過去還能看到其它手機的續航力表現。)

 

拿盒子內的25W充電器幫S20 Ultra充電,充半小時可將手機從沒電狀態充至64%電量,若完全充飽話要58分鐘。雖然S20 Ultra支援45W充電,但參考這裡使用25W充電得到的數據,以及先前Note10+使用45W充電器的表現,我們判斷若拿45W充電器來幫S20 Ultra充電,並不會明顯得將電量更快充至100%。

 

三星從Galaxy S4之後的機種都有支援無線充電,S20 Ultra的無線充電功率支援到15W,沒有像華為Mate 30及30 Pro的27W,或是小米9 Pro與小米10及10 Pro的30W那麼誇張。透過「Wireless PowerShare」,S20 Ultra還能以9W功率幫其它裝置無線充電,例如可以幫你手邊的Galaxy Buds+進行無線充電。Galaxy Buds+評測可參考此篇。

 

 

喇叭評測

 

S20 Ultra為立體聲喇叭,主揚聲器位於機身底部,另一組揚聲器位於聽筒位置(多媒體播放時聽筒就變成喇叭)。

 

在新版的喇叭測試下,S20 Ultra是最大聲的一款手機之一,比iPhone 11 Pro還大聲,雖然輸給ROG Phone II的「非常出色」的評價,但S20 Ultra在此仍獲得「很好」的水準。這麼說好了,iPhone的低音表現比較明顯,Galaxy S20 Ultra的高音表現較豐富。

 

底下這張圖是Gsmarena關於Galaxy S20 Ultra的喇叭在LUFS及響應頻率的測試,請點擊此張截圖連結進到Gsmarena官網(或按此進入Gsmarena),然後再點擊「Song 1、Song 2、Song 3」等可實際聆聽經由S20 Ultra喇叭播放的示範音樂(建議使用耳機)。此外還可點擊「+Add to comparison」加入更多手機來與S20 Ultra做比較(由下拉式選單挑選手機,挑選後會載入清單,你就可以看到各手機的LUFS曲線圖,並選取要播放的示範音樂歌曲),透過播放每支手機的Song 1、Song 2、Song 3等,你可以試聽S20 Ultra喇叭播放的音樂與其它手機的差異。

 

LUFS絕對值愈低代表音量愈大。「Speaker frequency response - 喇叭響應頻率」圖表則告訴你各款手機在低音、高音和中頻的重現與滿載輸出「0db」這條水平線的距離。

speaker.png

在此我們幫大家抓出S20 Ultra 5G、iPhone 11 Pro、以及Sony Xperia 1的資訊。LUFS部份,S20 Ultra 5G獲得-23.2,iPhone 11 Pro則是-24.3,Xperia 1是-26.7,因此可以知道S20 Ultra喇叭音量是高於iPhone 11 Pro,Xperia 1在這三款中算最小聲,因此獲得「好」的音量表現而已。

 

 

OneUI 2.1 

 

三星在最新版原生的Android所加入的Launcher – OneUI 2.1,與伴隨Android 1.0更新所帶來的OneUI 2.0相比幾乎沒有什麼顯著差異。OneUI 2.1只是把許多地方加以琢磨,讓軟體介面視覺元素稍微變大一些,用起來更舒適。

P4_1.jpg

從OneUI 2.0到OneUI 2.1,這小數點0.1帶來介面的微幅改變中,最大的調整在於暗黑模式多了許多設定,現在顯示設定選單最上方就可以選擇暗黑模式,另外下拉功能快速開/關選單多了電源選單捷徑,而暗黑模式不僅讓系統介面變深色,多虧Android了,還會觸發app各自的深色主題(如果有的話)。

 

三星還在最新的Android系統上加入自己設計的手勢操控,其中包括幾種不同的選項,選「Swipe-in from sides and bottom」時,從兩側向內滑動是返回,從底部向上滑動是回到桌面,向上滑動並停住則是檢視近期開啟的應用程式。選「Swipe from bottom」時,從底部三個不同區域向上滑動各代表檢視近期開啟程式、桌面、返回。如果你不習慣這種手勢操作,仍然可以將傳統的導覽列叫出來放在底部。值得一提的是,把S20裝上盒子附贈的保護套時,在做向上滑動或由兩側向內滑動手勢的話,保護套邊緣會形成一些阻礙,這時就可以將「Back gesture sensitivity」手勢觸控靈敏度調高(下面有圖說明)

 

▼ 淺色或深色模式,或開啟自動亮度

P4_2.jpg

 

▼ 深色模式設定,可以設定排程,當進入排程開啟時,若當下你正在使用手機,為了避免干擾,它會等你沒用手機時再啟動。Adaptive colour filter可以讓你開啟暗黑模式時同時啟用濾藍光功能。

P4_3.jpg

 

▼ 導覽列設定,在此選Full screen gestures全手勢操控。「gesture hints」打開的話,在全螢幕手勢操控時,畫面底部會有淡灰色細橫條提示滑動的區域。「show button to hide keyboard」打開的話,在鍵盤輸入下方會出現可隱藏鍵盤的「向下箭頭」按鈕,它只會在手機直式顯示時出現,當它出現時,畫面最底部會被佔用一定高度的黑色海帶條,將「 show button to hide keyboard」關掉就不會。

P4_4.jpg

 

▼ 導覽列設定,在此選Full screen gestures全手勢操控,開啟「gesture hints」提示

P4_5.jpg

 

▼ 選Full screen gestures時,還可以再選「Swipe from sides and bottom」或「Swipe from bottom」。 「Swipe from sides and bottom」提供從兩側向內滑動為返回,從底部向上滑動是回到桌面,向上滑動並停住則是檢視近期開啟的應用程式。「Swipe from bottom」則是從底部三個不同區域向上滑動各代表檢視近期開啟程式、桌面、返回。如果你不習慣這種手勢操作。「Back gesture sensitivity」是調整手勢觸控靈敏度,手機裝保護套時若影響你在螢幕邊緣區域的手勢操作,可以調高增加邊緣的觸控靈敏度,反之若你常會誤觸螢幕邊緣區域,可以將靈敏度調低。

P4_6.jpg

 

▼ 選擇傳統導覽列

P4_7.jpg

S20的生物識別功能包括超音波指紋感測與基本的相機臉部辨識。指紋辨識器使用起來沒什麼問題,新增指紋檔後開始使用時的辨識率準確,但與傳統光學式相比,屏幕下指紋辨識的使用者體驗仍然有改善空間。臉部辨識解鎖方式使用起來可以較直覺,但安全性不像iPhone的3D立體影像感測那麼好。

 

▼ 系統設定與生物辨識安全設定。第二張圖的「On Always On Display」可以在AOD畫面顯示指紋辨識區域,「Tap to show」則是點一下才讓螢幕顯示指紋辨識區域,「Never」則是不顯示。

P4_8.jpg

P4_9.jpg

P4_10.jpg

 

▼ 臉部註冊

P4_11.jpg

P4_12.jpg

 

▼ 桌面 • 資料夾裡收納Google的程式 • 所有程式

P4_13.jpg

P4_14.jpg

P4_15.jpg

 

▼ One UI 2.1基本上與One UI 2.0大同小異,甚至與One UI 1.0也很類似。值得注意的是,亮度調整選項原本在第一次下拉通知選單就可以看到,現在位置被放到要進入功能快速開/關捷徑選單才看得到。底下三張依序為通知中心 • 功能快速開/關捷徑選單 • 亮度調整

P4_16.jpg

P4_17.jpg

P4_18.jpg

 

▼ 與Android Pie長按「檢視近期開啟程式」按鈕即可載入分割視窗的方式不同,在Android 10改成要先叫出檢視近期開啟程式的介面,然後在你想要進行分割視窗的程式圖示上長按,選「以分割畫面檢視」,接下來上半部視窗會顯示第一支程式的畫面,然後依照畫面指示再選擇要顯示在下半部視窗的應用程式。

P4_19.jpg

P4_20.jpg

P4_21.jpg

 

▼ 除了視窗分割,多工檢視還可以彈窗(pop-up)方式顯示

P4_22.jpg

 

「Edge panels - 側邊螢幕」是三星很有名並存在已久的功能,在S20系列有再做細微新設計,變得更臻完美,不過提供的功能仍然大同小異。你可以將app捷徑、指令動作、工具等放在側邊螢幕,平常是隱藏,要用時只要從螢幕側邊滑出即可。你可以選擇側邊螢幕要放在螢幕左側或右側,並可調整上下位置。側邊螢幕的子選單還有所謂的「Edge lighting」– 可以為訊息通知設定不同的螢幕外環/圍發光效果,當中提供的選項功能蠻豐富的。

 

▼ 「Edge panels - 側邊螢幕」

P4_23.jpg

P4_24.jpg

P4_25.jpg

 

▼ Edge lighting,有效果、色彩與進階設定。

P4_26.jpg

P4_28.jpg

 

▼ Edge lighting的進階設定可以選擇色彩透明度、寬度、發光持續時間

P4_27.jpg

 

▼ 軟體部份的小改變包括電話程式將Google Duo整合進來,讓你可以在電話中直接進行Google Duo視訊。

P4_29.jpg

P4_30.jpg

 

▼ 「Quick Share - 快速分享」是可搜尋附近藍牙裝置並以Wi-Fi Direct傳輸資料,但只能適用於三星自家裝置,這個功能在Note 3叫作「Quick Connect - 快速連結」。快速分享可讓你立即與朋友分享相片、影片和其他文件。最多可以同時與5個人分享文件,且無需配對裝置。

P4_31.jpg

 

▼ 提到分享選項,S20 Ultra所帶來的更有趣的選項之一是「Music Share - 音樂分享」功能。透過藍牙5.0把S20 Ultra與藍牙喇叭連接後,開啟音樂分享功能(把S20 Ultra當成hub,類似中繼器身份),讓其它手機透過S20 Ultra所連接的藍牙喇叭播放音樂,例如你朋友的手機不需要再與喇叭配對,直接將他的手機與S20 Ultra的手機連線後,將他手機裡的音樂在藍牙喇叭上播放即可,S20 Ultra與朋友的手機都要在同一個Wi-Fi底下並開啟藍牙,朋友的手機搜尋藍牙裝置時,要點選音樂分享的喇叭裝置,而不是S20 Ultra。

P4_32.jpg

 

▼ 音樂分享的細部設定。「Share device with」可以選擇只限你的聯絡人或是任何人來經由「音樂分享」與你的S20 Ultra連線。「Ask for permission to connect」別人連接你的S20 Ultra時是否需要先經你的授權。「Disconnect when nothing is played for」可以設定時間,在此設定10分鐘,當都沒音樂播放達10分鐘時,自動斷開音樂分享的連線

P4_33.jpg

 

Galaxy S20 Ultra性能跑分

 

三星的旗艦一向會有兩種晶片版本,一個是三星自家晶片,另一個是高通晶片。台灣上市的為高通版本,本篇評測S20 Ultra的版本為Exynos 990。S20、S20+、S20 Ultra也都有Exynos 990與Snapdragon 865版本,兩款晶片都是7nm+製程,基頻晶片都是外掛(出現在主機板上,沒有整合在SoC)。根據「驍龍 865為什麼還是外掛5G晶片?」這篇報導,基頻晶片雖是外掛,但它的效能不一定比較不好,關於原因可點入閱讀。但基頻晶片外掛的缺點在電力的調配上會比較耗電,本篇Exynos 990版本的S20 Ultra就證實這點。

 

P4_34.jpg

 

S20 Ultra雖然有5G及非5G版本,但對效能的影響不會像晶版本的差異來得大,以下S20 Ultra為Exynos晶片版本。

GeekBench_44_Multi.png

GeekBench_44_Single.png

GeekBench_51_Singlei.png

GeekBench_51_Multi.png

AnTuTu7.png

AnTuTu8.png

3DMarkSSE_OpenGL_ES_31_1440.png

3DMark_SSE_Vulkan_1440p.png

 

同樣是Exynos版本的Note10+,S20 Ultra在CPU單核心運算性能大約多了10-17%(不同版本GeekBench測試軟體會跑出不同分數),CPU多核心運算則多了17-25%,綜合性能的AnTuTu項目大致上也是這樣的差距。此外,在Vulkan及OpenGL負載測試3DMark項目部份,S20 Ultra大約有33-35%的提升。

事實是,即使只執行一次跑分測試,S20 Ultra仍能很快地進入溫控調頻(thermal-throttle),以致於隨後幾次的測試結果不太令人滿意。此外,系統負載較重時會明顯感受到機子的溫度。

 

 

三鏡頭相機設置

 

S20 Ultra的相機系統配置自成一格 – S20、S20+的相機規格雖然接近S20 Ultra,但還是有不少地方與功能讓S20 Ultra與其它兩款之間有所差異。

 

▼ Galaxy S20 Ultra相機功能解說(英文版),聽不懂沒關係,下面文章會幫大家做整理

 

首先來看主鏡頭,它是基於三星自家Isocell Bright HM1元件,搭載「Nonacell」技術,有1億800萬畫素。「Nona」一字來自拉丁文,代表數字9的意思,表示在像素前方的拜耳彩色濾光片陣列將9個相鄰的像素(單位像素為0.8μm大小)以3x3陣列組合在一起,用以捕獲相同的原色,並模擬成尺寸更大的2.4μm像素。這樣大的像素尺寸就像是一台Sony RX199 VII輕巧專業相機,有著2000萬畫素,尺寸元件有1吋這麼大。 

P5_1.jpg

「Nonacell」技術是目前「Tetracell」技術的進階版,「Tetracell」是2X2陣列將4個相鄰像素合併為單一大像素,「Nonacell」則是3X3陣列將9個相鄰像素合併為單一大像素,帶來更佳的降噪與無與倫比的HDR表現。三星表示,隨著鄰接元件數量的增加,色彩串擾亦隨之增加,使像素合併技術更具挑戰性,儘管這些挑戰使Nonacell在理論面上受到侷限,但在ISOCELL Plus技術的加持下,HM1能大幅降低色彩串擾,使光學損耗和光學反射降至最低。

 

主鏡頭元件本身尺寸就很大,這樣的條件讓它有很棒的光線捕捉能力,並且能提供更淺的景深,讓對焦的物體越清晰,物體的前後景模糊效果愈明顯,配合f/1.8大光圈,S20 Ultra將可拍出超自然的散景照片(以手機標準而言)。關於淺景深、深景深的說明,可以參考淺談什麼是景深

P5_2.jpg

另一方面,你可能也會有需要更深的景深的時候 – 例如拍攝遠處風景照,或是近拍時希望整個主體全部都在對焦範圍內,而不是只有對焦區的小一部份而已(不需要太淺的景深)。在一般相機上,你必須將光圈縮小才能做到,三星在先前的旗艦機種的解決方案是提供可變光圈(f/1.5與f/2.4),但現在不這麼做了。過去感光元件尺寸相對來說較小的1/2.6"時代,要將可變光圈技術應用在相機模組是一項很大的挑戰。S10系列採用f1.5與f2.4可變光圈式(雙光圈模式),隨著技術演進,這次S20系列主鏡頭光圈就統一改為f/1.8,讓S20 Ultra的散景可以比任何其它家手機更加明顯。

 

P5_3.jpg

長焦鏡頭採用潛望式,這樣的設計在華為P30 Pro與Oppo Reno 10x zoom(具備4倍變焦)都有看過。

 

智慧手機裡的潛望式鏡頭是把傳感器置入在一個與機身呈垂直方向角度位置,然後透過稜鏡將鏡頭捕捉進來的光線90度折射到傳感器,如此一來可以有空間實際取得更長的焦距,增大焦段幅度郤又不必讓鏡頭變焦時,鏡頭向外凸出機身幾公分,手機鏡頭防塵性和機身結構也都有更佳的一致性。

 

S20 Ultra比其它手機的潛望式鏡頭出色在於它的元件尺寸有1/2"這麼大,4800萬畫素,並且採用Quad Bayer四像素合一技術,這樣的規格已是很多中階機種的主鏡頭水準。鏡頭提供4倍光學變焦,等效焦距103mm,雖然光圈f/3.5表面上看來不是很大,但感測元件尺寸夠大,因此彌補光圈大小不足處。

 

超廣角鏡S20 Ultra三鏡頭的變革中算最少的,它仍然沒有自動對焦,但1.4µm像素尺寸是手機的超廣角規格中首見,等效焦距約13mm,光圈f/2.2,這樣的光圈算相當快且大。

 

此外還有飛時測距感測器,有這個功能很好,但它並不是可實際用來拍攝的鏡頭,而是用來協助景深測量,提升人像模式拍攝表現,這部份會再稍後分析飛時測距對人像模式的拍攝有多少改善。

P4_4.jpg

翻回正面,S20 Ultra有另一個它才有的功能 – U20、S20+前鏡頭都是1000萬,唯獨S20 Ultra是4000萬畫素。雖然單位像素尺寸才0.7µm,但透過Quad Bayer四像素合一技術可模擬成1.4µm。26mm等效焦距的廣角剛好足夠,然而關於它的應用有讓我們抱怨的地方,這會再稍後提到,光圈f/2.2也算夠,最重要的是它支抯自動對焦。

 

 

相機程式介面

 

S20 Ultra搭載三星最新版照相程式,針對它相機規格的特別處有再加入一些調整。基本的操作沒變,向左或向右滑動切換模式,並可以自訂各模式先後順序、在觀景窗中加入或移除模式。向上或向下滑動可切換前後鏡頭。

P5_4.jpg

 

變焦部份,三顆樹圖示代表超廣角,兩顆樹代表使用主鏡頭(廣角),一顆樹圖示代表使用長焦鏡頭。有個奇怪的情況是,當點擊一顆樹圖示使用長焦鏡時,它會變成5x變焦,而不是原始的4倍變焦,此外會出現2x、4x、10x、30x、100x這些額外變焦選項按鈕,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做4倍光學變焦,就必須另外按4x這個按鈕,但當你點擊4x按鈕圖示時,原本的小樹圖示居然變回2顆樹圖示,好像你切換了主鏡頭,但實際上你還在長焦鏡頭上,這真的有點怪。

 

▼ 1倍變焦 • 5倍變焦 • 4倍變焦

P5_5.jpg

P5_6.jpg

P5_7.jpg

 

▼ 1億800萬畫素拍照

P5_8.jpg

 

▼ 即時景深預覽模式(Live Focus mode)

P5_9.jpg

 

▼ Single Take(一鍵拍錄),你只需使用按下快門,AI將在3到10秒的攝影時間內拍攝最多14種不同類型的照片和影片,讓你捕獲最佳時刻/照片,讓你你不必猶豫當下要錄影或是拍照而沒有在第一時間拍照精彩照片。產出內容類型 – 照片的話會包括AI最佳時刻、超廣角拍攝、AI濾鏡、即時景深。影片話會包含一般、快轉、跳轉效果。使用方式是按下快門後,可向四周平移來拍攝最佳相片。相機將自動拍攝場景的最佳影像和剪輯畫面。

P5_10.jpg

 

前鏡頭運作也是有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方,如同在S20開箱評測抱怨過,前鏡頭拍攝的照片預設都會裁切部份視角,雖然你可以手動切換以較廣視角拍攝,但下一次使用前鏡頭時,它又會回恢復裁切部份視角來拍攝,而且不論你上次是使用相片或即時景深模式,它同樣不會記憶你使用的設定,下次使用時,照樣恢復到裁切部份視角的預設值。

 

好消息是,三星可能有聽到很多評測文都在抱怨這點,現在有在修改前鏡頭拍攝功能,在相機設定裡提供一個開關,讓你可以啟用當前鏡頭偵測到更多臉部時,自動切換到廣角模式。

 

▼ 更多模式選項

P5_11.jpg

 

▼ 感光度、光圈、自動/手動對焦、白平衡、 曝光值 ( EV值 )

P5_12.jpg

 

▼ 相機設定。「Scene optimiser」使用Bixby自動偵測場景以優化拍攝結果。「Shot suggestions」在觀景窗顯示導引來協助你拍出更棒的照片。「Smart selfie angle」當前鏡頭偵測到有兩人以上時,自動切換為廣角。「Swipe Shutter button to edge to」指定在快門按鈕做向下滑動的動作,有連拍與建立GIF影像兩選項。「Save options」選擇相片儲存格式以及是否修正照片的失真變形。

P5_13.jpg

 

▼ 「Swipe Shutter button to edge to」連拍示範

 

▼ 相片儲存選項。「HEIF」以HEIF格式儲存相片以節省空間。「Save RAW copies」在專業模式下拍照時,同時將相片儲存一份JPEG與RAW格式。「Ultra wide shape correction」自動修正超廣角鏡頭拍出照片的失真變形。

P5_14.jpg

 

▼ 影片設定包括背鏡頭與前鏡頭錄影尺寸。進階錄影選項,可選擇是否以HDR品質錄影、壓縮影片、或是加強錄影方向的收音。「Video stabilisation」是錄影防手震。「Auto HDR」加強捕足亮部與暗部區域的畫質細節。「Selfie tone」調整自拍的色溫。「Tracking auto-focus」持續對焦移動中的物體。「Picture as previewed」是否鏡射翻轉前鏡頭拍攝的影像。

P5_15.jpg

 

▼ 自拍時調整膚色色調,向左滑會偏冷色調,向右滑會偏暖色調

P5_16.jpg

 

雖說是專業模式,但三星不同款手機拍照的專業模式仍然有所區別,主要分為兩種。S20 Ultra拍照的專業模式是完整版,你可以選擇ISO(50-3200)、快門(1/12000秒-30秒)、手動對焦(包括峰值對焦)、白平衡(光線溫度,對應普通光源數字旁的圖示)、測光模式、自動對焦區域、控制相片的對比、飽和度等。不過同樣沒有直方圖參考資訊。

 

Single Take(一鍵拍錄)是這次加入的新功能,如果你覺得拍照功能選項多到讓你一時不知道該選哪一種時(例如要錄影或是拍照,而拍照又該選什麼模式?),現在可以不必傷腦筋,把一切交由Single Take(一鍵拍錄)的AI處理就行。它會同時幫你拍照與錄製短片,過程會提醒你可以嘗試用不同角度或平移手機(最長可拍攝10秒),完成後,你會獲得由AI幫你處理的相簿輸出,相簿裡會包含各個鏡頭拍攝的最佳照片,有些會幫你套用風格效果、gif動畫、並包含短片。Single Take(一鍵拍錄)效果出奇的好,很適合捕捉動態時刻和四處移動的主體,例如小孩與寵物。三星在主鏡頭模式選單上將一鍵拍錄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是有理由的。

 

 

白天拍照品質

 

白天光線條件下,主鏡頭拍的照片品質,嗯⋯是不錯。1億800萬畫素傳感器的拜爾濾波器陣列所捕獲的細節並沒有我們所認知的3x3像素合一技術那麼多,這麼說好了,S20 Ultra主鏡頭拍出的1200萬畫素照片品質(108,000,000 / 9 = 12,000,000)接近Note10+的原生畫素1200萬。高頻細節(例如下面第一張與第二張照片的草地、路面)的渲染就不是那麼好,大樓陽台白色百葉窗上的複雜圖案就被抹除,圖案細節幾乎不見。

 

但像素合一技術表現沒有那麼厲害、以及上述高頻細節提到的現象,並不是只有S20 Ultra才有,而是照相程式軟體演算的關係,只是S20 Ultra表現比較明顯。

 

然而優點還是有的,雜訊幾乎看不到,尤其在實色區域,諸如天空與反射其上的窗戶都處理得非常好。

註:高頻就是頻率變化快。影像中什麼時候灰度變化快?就是相鄰區域之間灰度相差很大,這就是變化得快。影像中一個影像與背景的邊緣部位,通常會有明顯的差別,也就是說變化那條邊線那裡,灰度變化很快,也即是變化頻率高的部位。因此,影像邊緣的灰度值變化快,就對應著頻率高,即高頻顯示影像邊緣。影像的細節處也是屬於灰度值急劇變化的區域,正是因為灰度值的急劇變化,才會出現細節。低頻就是顏色緩慢地變化,也就是灰度緩慢地變化,就代表著那是連續漸變的一塊區域,這部分就是低頻。

 

▼ 主鏡頭,白天光線環境,1倍變焦

P_17.jpg

P_18.jpg

P_19.jpg

P5_20.jpg

P5_21.jpg

P5_22.jpg

 

談到天空,S20 Ultra照相程式處理出來的藍是我們所看過最深藍而且飽和度最高的,但我們並有指這並不好,整體來說顏色渲染討喜、生動但不超過。

 

動態範圍也很好 – 亮部區域表現出色,但陰影區的細節如果可以再提升的話更好。雖然陰影區細節可以透過軟體調整,但如果三星第一時間就直接在照相軟體裡處理好的話不是更好?

 

▼ 主鏡頭,白天光線環境,1倍變焦

P5_27.jpg

P5_24.jpg

P5_26.jpg

P5_28.jpg

P5_25.jpg

P5_23.jpg

 

主鏡頭大尺寸元件的近拍表現超棒,雖然拍攝距離無法小於10公分,但它仍可拍出小物體並讓背景有明顯散景效果。

 

▼ 主鏡頭,1倍變焦,近拍

P5_29.jpg

P5_30.jpg

P5_31.jpg

P5_32.jpg

P5_33.jpg

P5_34.jpg

 

我們試著不以Quad Bayers像素合一技術,而是基於原生像素來拍照看其品質,但結果證明這麼高的像素不是讓我們這樣使用的。雖然在特殊情況,使用1億800萬畫素的確能捕捉更多細節,但這不是百分百保證,而且也不能指望帶來很大的差異。

 

同樣的,「Nonacell」3X3陣列將9個相鄰像素合併為單一大像素在戶外光線充足條件下的拍照,對畫質提升的幅度也沒有我們預期大。然而在光線充足的室內工作室環境拍攝圖卡時,「Nonacell」技術確實能捕捉更多線條與細節。也就是說,在陽光普照戶外環境的拍攝,就紋理與圖案細節的表現上,「Nonacell」技術其實就像是一般1200萬畫素鏡頭拍出的品質一樣,沒有什麼明顯差異。那若在低光源拍攝呢?這會再稍後分析。

 

▼ 主鏡頭,白天光線環境,1億800萬畫素

P5_35.jpg

P5_36.jpg

P5_37.jpg

P5_38.jpg

P5_39.jpg

P5_40.jpg

 

超廣角鏡頭拍出的照片算OK,顏色好看,以超廣角鏡的標準來看,動態範圍表現相當好,但畫質細節不論是拍遠處或近物就沒有什麼特別地方。

 

▼ 超廣角鏡頭,白天光線環境,0.5倍變焦

P5_41.jpg

P5_42.jpg

P5_43.jpg

P5_44.jpg

P5_45.jpg

P5_46.jpg

 

問題來了,S20 Ultra沒有自動對焦功能,所以你若想要獲得超廣闊的視野同時聚焦在近物,你就必須讓超廣角鏡可拍出景深效果。然而這兩種需求是如此的「對位」以至於沒有什麼手機的超廣角鏡能同時做到。華為Mate 30 Pro的超廣角雖有自動對焦,但焦距為18 mm,嚴格來說不符合超廣角定義,至於OnePlus 7T超廣角有自動對焦,而且焦距可達13mm,但FoV沒有你預期的廣闊。因此這樣來看,S20 Ultra有12mm等效焦距,又有FoV 123°,它的超廣角鏡已經是很不錯的選擇。

 

▼ 超廣角鏡頭,白天光線環境,0.5倍變焦

P5_47.jpg

P5_48.jpg

 

由於鏡頭的關係,使用超廣角拍照時照片難免會些失真變形,但在設定中可以開啟自動修正。開啟後相片小部分區域會被裁切掉以作為軟體失真校正演算使用,相片四個角落的細節與銳利度也都會下降些,但影響很小,因此我們會建議大家把這項功能打開。

 

▼ 超廣角鏡頭,失真校正沒開

P5_49.jpg

 

▼ 超廣角鏡頭,失真校正有開

P5_50.jpg

 

▼ 超廣角鏡頭,失真校正沒開

P5_51.jpg

 

▼ 超廣角鏡頭,失真校正有開

P5_52.jpg

 

▼ 超廣角鏡頭,失真校正沒開

P5_53.jpg

 

▼ 超廣角鏡頭,失真校正有開

P5_54.jpg

 

太空變焦,標準變焦

 

三星的望遠鏡頭號稱可以變焦變到太空,這只是一個誇張的行銷手段。底下就來看看它的表現可以到達什麼程度。

 

如同先前提過,S20 Ultra潛望鏡原生焦距相當有103mm,與主鏡頭相比話,望遠鏡大約有4倍變焦。所以先來看看4倍變焦的照片表現,在以下第一組照片中,可以看到細節非常出色,幾乎沒有雜訊,顏色討喜,動態範圍廣,對比度高 – 幾乎沒有可挑剔的地方。而且在大尺寸照相元件及長焦鏡頭結合下,可以創造很不錯的壓縮感與具景深的背景。

 

註:當我們使用旅遊鏡,只要將鏡頭焦距拉長到100mm,或是200mm、300m以上,都會發現裡頭的人、事、物,好像都擠在一起分不出前後的感覺?肉眼在現場看又不會這樣?為何會發生這種狀況呢?這種現像我們稱之為「壓縮感」,所謂的壓縮感,顧名思義,A、B兩物體前後有一定的距離,卻在長焦段鏡頭下使得AB之間的距離消失了,看起來兩者是緊貼、緊鄰在一起,這種現像我們稱為「壓縮感」,而這種壓縮感通常都只在長焦段的情況下才十分明顯。隨著鏡頭焦距變長,物體前後距離在照片中越不明顯,看起來前後緊貼,且較遠的物體,能與最近的物體靠的更近一些。關於壓縮感攝影示範,可參考賀禎禎這篇「壓縮感介紹與運用」介紹。

 

▼ 白天光線環境,長焦鏡頭,4倍變焦

P5_56.jpg

P5_60.jpg

P5_59.jpg

P5_57.jpg

P5_48.jpg

P5_62.jpg

P5_63.jpg

P5_61.jpg

 

在觀景窗選一顆樹圖示就會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會直接變成5x變焦,然而長焦鏡頭原始變焦是4倍光學變焦,所以你若要使用它,要再按一下旁邊的變焦選項,選擇4x才行。與4x相比,5x變焦拍出的照片因有經過軟體尺寸放大演算,因此在銳利度稍微低些,但不至於太破壞照片品質。

 

▼ 白天光線環境,長焦鏡頭,5倍變焦

P5_64.jpg

P5_65.jpg

P5_66.jpg

P5_67.jpg

P5_68.jpg

P5_69.jpg

 

繼續拉長焦段來看看10倍變焦,這個焦距拍出的相片使用原尺寸檢視時,品質仍然在可接受範圍。如果你在手機螢幕或電腦螢幕以符合螢幕大小的比例觀看照片,很可能還是會對銳利度和細節感到滿意的。

 

直接使用數位變焦而不是先光學變焦然後再裁剪以模擬出變焦照片的優點是,對焦的對象可以獲得較正確的曝光;如果你一開始取的景較寬廣(隨後再裁切並以軟體放大尺寸來模擬長焦變焦),相機將基於較寬廣的景來進行測光,相機可能就會無法針對你感興趣的特定主題做正確的曝光。

 

▼ 白天光線環境,長焦鏡頭,10倍變焦

P5_70.jpg

P5_71.jpg

P5_72.jpg

 

▼ 白天光線環境,長焦鏡頭,30倍變焦

P5_73.jpg

P5_74.jpg

P5_75.jpg

 

Ultra觀景窗還有2倍變焦按鈕,我們知道S20 Ultra並沒有2倍變焦鏡頭,那2倍變焦照片要怎麼產生呢?首先照相程式會先在相片中心位置填滿由潛望式4倍變焦鏡頭捕獲的圖像資訊,接著將周圍區域填滿由主鏡頭捕捉的圖像資訊 – 因為是主鏡頭數位變焦而來,周圍區域的影像細節會比較少。在以下六張照片,你可以輕易的查看到這樣的過渡差異,尤其第一張照片的百葉窗與第三張照片牆壁上的壁畫最明顯,但這些必須以原尺寸觀看照片才看得出來,如果是放大成適合螢幕大小是不容易看出的。

 

▼ 白天光線環境,長焦鏡頭與主鏡頭協同合作產生出的2倍變焦照片

P5_76.jpg

P5_77.jpg

P5_78.jpg

P5_79.jpg

P5_80.jpg

P5_81.jpg

 

低光源拍照表現

 

從規格來看,S20 Ultra有相當厲害的夜拍武器 – 傳感器尺寸是業界最大款的其中之一。主鏡頭在相片模式下可拍出很出色的1200萬畫素照片,細節很好,雜訊控制得宜。顏色渲染很棒,當其它手機對於某些場景的飽和度掌控開始覺得吃力時,S20 Ultra仍然應付得了。動態範圍的表現也很好。

 

▼ 主鏡頭,低光源環境,1倍變焦

P7_1.jpg

P7_2.jpg

P7_3.jpg

P7_4.jpg

P7_5.jpg

P7_6.jpg

P7_7.jpg

P7_8.jpg

P7_9.jpg

P7_10.jpg

P7_11.jpg

 

使用夜間模式後,暗黑區域的表現整個大提升。亮部區域的表現也進一步改善,建築物光源周圍的光影變更生動,色彩飽和度也明顯提升,雜訊抑制到讓畫面很乾淨。也許軟體演算過程會遺失最細膩的細節,但你不會近距離的檢查照片這些缺失,即使這麼做,你也不太會在意的。

 

▼ 主鏡頭,低光源環境,開啟夜間模式,1倍變焦

P7_12.jpg

P7_13.jpg

P7_14.jpg

P7_15.jpg

P7_16.jpg

P7_17.jpg

 

使用夜間模式時,程式會需要一些時間做影像資訊的擷取。雖然新的照相介面有提供時間預估,但你如果你將曝光時間拉長,有時候甚至要等到整整八秒。

 

▼ 主鏡頭,低光源環境,開啟夜間模式,1倍變焦

P7_18.jpg

P7_19.jpg

P7_20.jpg

P7_21.jpg

P7_22.jpg

 

與某些手機的超廣角鏡頭在低光源環境拍照相比,S20 Ultra的超廣角鏡有明顯的進步。在光線捕捉能力不如主鏡頭,但多虧超廣角鏡超寬廣的FoV,讓構圖可以取得很大範圍的夜空。以超廣角鏡頭而言,在光線足夠時,其捕捉的畫質細節還算可以,並且顯示相當好的動態範圍。

 

▼ 超廣角鏡,低光源環境,0.5倍變焦

P7_23.jpg

P7_24.jpg

P7_25.jpg

P7_26.jpg

P7_27.jpg

P7_28.jpg

P7_29.jpg

P7_30.jpg

P7_31.jpg

 

▼ 當單次曝光無法捕獲場景動態範圍的整體性時,夜間模式可以適當的提升亮度。超廣角鏡開啟夜間模式後,不僅改善亮部區域的渲染,顏色也再提升,雜訊變得比較(但整體來說銳利度稍微下降)。以下八張是超廣角鏡,低光源環境,0.5倍變焦,開啟夜間模式

P7_32.jpg

P7_33.jpg

P7_34.jpg

P7_35.jpg

P7_36.jpg

P7_37.jpg

P7_38.jpg

P7_39.jpg

P7_40.jpg

 

接下來使用長焦鏡頭進行低光源環境拍攝測試,在觀景窗選擇「一顆樹」的圖示就會切換到長焦鏡頭,但如前面提到,按下「一顆樹」圖示會直接變成5倍變焦,在此我們仍然優先測試4倍變焦的夜拍,因此要再選觀景窗旁的「4x」圖示才是用長焦鏡頭4倍變焦。相片在4倍變焦的表現不僅可以,而且相當討人喜歡。在這樣的變焦倍率與燈光下,S20 Ultra的細節表現比很多手機還要多很多,色彩渲染與動態範圍同樣都很厲害。

 

▼ 長焦鏡,低光源環境,4倍變焦

P7_41.jpg

P7_42.jpg

P7_43.jpg

P7_44.jpg

P7_45.jpg

P7_46.jpg

P7_47.jpg

P7_48.jpg

 

▼ 長焦鏡在4倍變焦開啟夜間模式後,相片變得更加好看。光源周圍的細節進一步改善,色彩變更鮮豔,陰影區域細節表現也有增強,但銳利度有減損一些。

P7_49.jpg

P7_50.jpg

P7_51.jpg

P7_52.jpg

P7_53.jpg

P7_54.jpg

P7_55.jpg

P7_56.jpg

 

▼ 長焦鏡在5倍變焦。從照片來看,5倍變焦成像品質還OK,銳利度沒像4倍變焦好,但也不至於到讓人擔心的程度。

P7_57.jpg

P7_58.jpg

P7_59.jpg

P7_60.jpg

P7_61.jpg

 

▼ 長焦鏡在5倍變焦,這次則加開夜間模式

P7_62.jpg

P7_63.jpg

P7_64.jpg

P7_65.jpg

P7_66.jpg

 

最後來看低光源環境的2倍變焦表現。前面我們有解釋過S20 Ultra的2倍變焦運作方式,首先程式會先在相片中心位置填滿由潛望式長焦鏡的4倍變焦所捕獲的圖像資訊,接著將周圍區域填滿由主鏡頭捕捉的圖像資訊 – 因為是主鏡頭數位變焦而來,周圍區域的影像細節會比較少。明白這個原理,我們原本預期在此2倍變焦的夜拍表現會不好,不過結果並非如此

 

此外我們發現同樣是2倍變焦,白天與低光源的運作方式有一點差異,長焦鏡頭在低光源的某些場景完全不介入,中心區域的圖像資訊甚至完全交由主鏡頭捕捉(以下第二張與第四張就是完全由主鏡頭拍出的)。

 

▼ 低光源環境,長焦鏡頭與主鏡頭協同合作產生出的2倍變焦照片

P7_67.jpg

P7_68.jpg

P7_69.jpg

P7_70.jpg

 

讓人更感到好奇的一個發現是,在低光源環境下,長焦鏡頭2倍變焦並且開啟夜間模式時照片有很明顯的差異。與上面四張照片相比較,以下四張照片我們幾乎看不出上述主鏡頭與長焦鏡頭分工合作取景的痕跡,這是因為透過光閥(light thresholds)調整,在某些條件下,手機會先處理一組圖像資訊,然後在另一組的情況下修改演算。可以想像在一開始需要將主鏡頭與長焦鏡頭擷取的圖像資訊做對齊,這樣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演算處理,並且拍攝多張不同曝光的照片(最長可能需要到8秒)。

 

▼ 低光源環境,長焦鏡頭與主鏡頭協同合作產生出的2倍變焦照片,開啟夜間模式

P7_71.jpg

P7_72.jpg

P7_73.jpg

P7_74.jpg

 

▼ Galaxy S20 Ultra與iPhone 11 Pro Max、Galaxy Note10+在工作室的拍照比較,分ISO 12233、室內充足光源、室內低光源三個圖卡,點入後可以再挑選其它手機進行比較

1.png

2.png

3.png

 

人像模式

 

Galaxy S20 Ultra的人像模式解釋起來也有點複雜,當你拍攝人物並想讓背景有散景效果時,你才會切換到這個模式。與近期三星旗艦機款一樣,S20 Ultra人像模式也提供兩種視野選項,一個是「wide廣角」另一個是「zoom-in放大」選項。在Note10與S20是以兩顆樹及一顆樹代表這兩種選項,兩顆樹會使用主鏡頭,一顆樹圖示會用長焦鏡頭,協同其它模組提供景深資訊。

 

然而在S20 Ultra郤不是用小樹圖示設計。不論是「wide廣角」與「zoom-in放大」選項,S20 Ultra在人像模式一律使用主鏡頭來擷取影像,景深估計資訊則交由飛時測距鏡頭負責,「zoom-in放大」選項相當於2倍變焦的視野。由於這兩種選項都是用主鏡頭,這表示當你選「wide廣角」選項時,會讓你距離拍攝對象太近,讓被拍攝的人可能會覺得不舒服(為了要拍出有景深的人物照片,手機距離拍攝者太近的欵慮),另一方面由於使用廣角鏡在這麼近距離拍照,照片的人物會有臉部比例失真的問題。

 

▼ Live focus,即時景深,wide廣角模式

P8_1.jpg

P8_2.jpg

P8_3.jpg

P8_4.jpg

 

▼ 選「zoom-in放大」選項/模式時,因為照相程式需要先裁剪由主鏡頭拍出相當於2倍變焦的影像的周圍,然後再用軟體放大至1200萬畫素,因此相片銳利度會降低。特別的是,動態範圍在此模式反而比wide廣角模式好。

P8_5.jpg

P8_6.jpg

P8_7.jpg

P8_8.jpg

 

還有另一種「人像模式」是在長焦鏡頭的4倍變焦下使用相片模式,S20 Ultra長焦鏡的103 mm等效焦距接近許多專業攝影玩家所認為的人像模式的105 mm鏡頭。在S20 Ultra上,當拍攝主體與背景之間有適當的距離時,就可以拍出不錯的景深效果,而且主體與背景的分離處理很完美 – 4倍變焦是光學,完全沒有經過軟體演算。在此唯一遇到的問題是,即便使用自拍棒,要將整張臉納入相片中仍不是件容易的事(見以下第三張照片)。以下四張照片是使用長焦鏡頭拍出的人像照片,嚴格來說這不是人像模式。

 

P8_9.jpg

P8_10.jpg

P8_11.jpg

P8_12.jpg

 

▼ 即時景深同樣可以用來拍攝非人物的照片,以下三張是wide廣角模式

P8_13.jpg

P8_14.jpg

P8_15.jpg

 

▼ 即時景深用來拍攝非人物照片,以下三張是「zoom-in放大」模式。運作方式也是先裁剪主鏡頭拍出2倍變焦影像的周圍,然後再用軟體放大至1200萬畫素,因此相片銳利度會變得較低

P8_16.jpg

P8_17.jpg

P8_18.jpg

 

前鏡頭拍照

 

複習一下,前面有提過,S20 Ultra前鏡頭運作也有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方,如同在S20開箱評測抱怨過,前鏡頭拍攝的照片預設都會裁切部份視角,雖然你可以手動切換以較廣視角拍攝,但下一次使用前鏡頭時,它又會回恢復裁切部份視角來拍攝,而且不論你上次是使用相片或即時景深模式,它同樣不會記憶你使用的設定,下次使用時,照樣恢復到裁切部份視角的預設值。好消息是,三星可能有聽到很多評測文都在抱怨這點,現在有在修改前鏡頭拍攝功能,在相機設定裡提供一個開關,讓你可以啟用當前鏡頭偵測到更多臉部時,自動切換到廣角模式。

 

明白這一點後,接下來看前鏡頭的拍照品質(4000萬畫素,使用像素合併技術變成1000萬),細節相當完整,顏色棒,動態範圍表現出色。以下五張照片為前鏡頭,廣角模式。

P8_18 (1).jpg

P8_19.jpg

P8_20.jpg

P8_21.jpg

P8_22.jpg

 

▼ 前鏡頭,預設的裁剪模式,650萬畫素

P8_23.jpg

P8_24.jpg

P8_25.jpg

P8_26.jpg

P8_27.jpg

 

接下是前鏡頭開啟即時景深模式,成像結果可以看出並非每張照片都沒失誤,還是偶而會看到人物邊緣與背景交界處,一些小地方沒有對焦到,或是衣服邊緣模糊掉了。不過整體而言,以單顆鏡頭進行人像拍攝,S20 Ultra在此表現屬於中上水準。

P8_28.jpg

P8_29.jpg

P8_30.jpg

P8_31.jpg

P8_32.jpg

 

前鏡頭也可以使用原始的4000萬畫素拍照,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確實有更好的細節表現,尤其在眼睛下方的皺紋區域。我們還是習慣用1000萬畫素來自拍,如果你覺得自然就是美,那可以切換為4000萬原始畫素。

 

▼ 前鏡頭,廣角模式(Wide mode),1000萬畫素

P8_33.jpg

P8_34.jpg

P8_35.jpg

 

S20 Ultra前鏡頭拍照有個調整膚色的新功能,讓你可以將膚色調整看要偏暖色或是冷色調,調整效果很細微不明顯,但還是可以看出調整後的變化便是。我們覺得預設渲染最好看,對比度比較高,膚色也最紅潤,而且美肌效果的強度最小,相片看起來自然。此外,有時這些功能稍嫌多餘,至少我們是這麼覺得,但如果有需要的用戶還是可以透過它來調整膚色。以下三張照片是前鏡頭自拍,膚色依序是預設值、暖色調、冷色調。

P8_36.jpg

P8_37.jpg

P8_38.jpg

 

自動對焦與膚色問題

 

後鏡頭使用相片模式拍攝人物時,踫到幾個預料之外的情況,它們可以說是相同的問題,只是在不同的照片中表現出來。第一個是人物的膚色太過倉白,而且美肌程度太強,因此相片中的人物看起來假假的(見下方第一張照片),或是人物膚色看起不自然(見第二張照片)。

P8_39.jpg

P8_40.jpg

 

此外,上面兩張照片的銳利度不足,看起來是系統處理人物照片的問題。又例如以下這六張照片,只有第三張與第六張的銳利度有到位些,其它的美肌程度還是太強了。這應該不是對焦的問題,因為在觀景窗中我們可以看到相機程式有辨識到臉的圖示,而且臉部區域也有對到焦,而且我們也確定被拍的人有站好不動,拍攝的人也有拿穩手機。

P8_41.jpg

P8_42.jpg

P8_43.jpg

P8_44.jpg

P8_45.jpg

P8_46.jpg

 

 

白天環境的錄影表現

 

S20 Ultra有一缸子的錄影選項,最厲害的到8K錄影(24fps),此外還有4K@30fps(全部鏡頭都有支援)、4K@60fps(只有主鏡頭)。

 

錄影使用2倍變焦時是透過主鏡頭達成,主鏡頭支援4K@30fps外,還有4K@60fps、1080p@30fps、1080p@60fps。變焦4倍及4倍以上時,就由長焦鏡頭接手,它支援4K@30fps與1080p@30fps。如果選4倍變焦,然後到設定選擇4K@60fps的話,觀景窗的小樹圖示會消失,此時是其實是由主鏡頭負責4K@60fps錄影,我們建議不要這麼做,畫質會不如預期的好。

 

使用超廣角鏡頭錄影時可以捕捉寬廣的視野,但60fps選項會變灰呈不能選的狀態。

 

所有模式都支援防手震,也就是說8K@24fps與4K@60fps都有支援。如果你不需要這個功能的話可以關掉,很多手機不允許你這麼做,因此三星有提供讓我們將防手震功能關掉的選擇還不錯。

 

此外還有「Super Steady - 超級防手震」,這個功能從S10s開始加入,但一開始只有超廣角錄影時才有支援。後來Note10s推出時,三星讓主鏡頭也支援Super Steady,意謂錄影同時有超級防手震與有自動對焦,這樣的選項後來也下放到S10。

 

S20 Ultra也有「Super Steady - 超級防手震」,如何運作的呢?你可能會以為錄影時,觀景窗中的三顆樹圖示代表使用超廣角,二顆樹代表使用標準鏡頭,然而這樣想是錯的,當你啟用「Super Steady - 超級防手震」時,不論在觀景窗選三顆樹或是二顆樹圖示,它都是使用超廣角鏡頭,選二顆樹圖示所獲得的影像是由超廣角鏡的裁剪而來的!

 

前鏡頭錄影支援4K與1080p,都有60fps與30fps、自動對焦,但防手震只有30fps模式才有。

 

錄影時還可啟用HDR10+,讓你可以之後在有支援HDR10+規格的螢幕(例如電視或手機)播放S20 Ultra錄製的影片,或是上傳到有支援HDR的YoutTube。影片儲存可以選擇較節省空間的h.265格式(預設是h.264格式)。8K錄影則會強制使用h.265格式。

 

8K錄影的比特率在80Mbps,一分鐘的影片的檔案大小達600MB。

 

我們可以接受8K影片(7680x4320)很佔空間這件事,但影片內的細節層次沒因此增加很多,而且也沒提供任何比4K更具優勢的地方。對照先前拍照時,我們用原始的1億800萬原始畫素拍的照片經驗來看,8K畫質表現同樣低於預期並不讓人意外。此外,108,000,000 ÷ (7680x4320) = 3.26,不等於3,而是大於3,也就是說8K影片沒有用到照相元件的全部區域,只用到大部份的中央區域 – 並使用像素素合一技術,每個色彩原色由9px子像素陣列組成,雖然像素尺寸較大,但與沒有使用像素合併技術捕獲的細節還是會有那麼一點差異。但這不是指拍攝8K時傳統拜耳陣列會比較好,話又說回來,是否有人會覺得手機有必要做到8K錄影嗎? 嗯,有些離題了,底下內崁兩段影片,可以參考8K錄影的樣子,第一段有架三腳架拍攝,第二段是手持手機拍攝,使用電腦觀看時建議使用i5以上的處理器,比較不容易卡頓。

 

來自主鏡頭的4K@30fps錄影(比特率38Mbps)畫質相當好,提供的細節完整,色彩生動,動態範圍廣且維持不錯的對比。4K@60fps錄影(比特率70Mbps)在銳利度有進一步提升,但這樣的差別要近看時才能發現,一般距離觀看的話其實與4K@30fps無異。

 

1080p@30fps(比特率14Mbps)與1080p@60fps(比特率21Mbps)在我們看來,畫質兩者幾乎相同,同樣都很出色。以下內崁四段影片,分別是4K@60fps、4K@30fps、1080p@60fps、1080p@30fps,都是主鏡頭拍攝,一倍變焦

 

S20 Ultra超廣角鏡錄影畫質與Note10很接近(兩台超廣角鏡的規格不同)。若與自己相比,S20 Ultra的4K與1080p畫質都很好,色彩表現與主鏡頭的相當,後者錄影的顏色穩定度有時還不若超廣角鏡。以下內崁二段超廣角錄影影片,第一段4K@30fps,第二段1080p@30fps

 

使用主鏡頭2x變焦錄影,4K@30fps的畫質很不錯,雖然不如長焦鏡2x變焦獲得的效果好,但影像處理得自然,影片看起來好看。另一方面,4K@60fps的銳利度則是稍嫌高,以至於影像看起來有過度加工的感覺。1080p在30fps與60fps畫質看起來幾乎相同,雖然銳利度也有高一些,但還不至於太壞。

 

變焦到4倍時由長焦鏡接手,可以錄出很棒的4倍變焦4K@30fps與1080p@30fps影片。然而,用4倍變焦錄影要保持手機穩定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使用三腳架輔助固定,你最好確保周圍沒有太強勁的風吹拂,以免降低攝影品質。此外很讓我們驚訝的是,1080p模式變焦到10倍,影像不是只有堪用的程度,而是有蠻不錯的品質,而4K模式變焦10倍的錄影需經過軟體放大處理,因此像素就沒有那麼細膩。以下內崁八段影片,第一段2160p@30fps 4x變焦-長焦鏡、第二段1080p@30fps 4x變焦-長焦鏡、第三段2160p@30fps 10x變焦-長焦鏡、第四段1080p@30fps 10x變焦-長焦鏡、第五段2160p@60fps 2x變焦-主鏡頭、第六段2160p@30fps 2x變焦-主鏡頭、第七段1080p@60fps 2x變焦-主鏡頭、第八段1080p@30fps 2x變焦-主鏡頭

 

如果你停留在一處並且只是將手機朝某方向拍攝,主鏡頭的電子防震將維持一個方向(不做重新穩定校正)。平移的穩定效果很好,在開始和結束時都不會突兀的搖晃感。然而,若邊走邊錄時,影片會有一些搖晃感,而且偶而可以看到鏡頭重新對焦的作動。

 

超廣角鏡錄影的防震就沒有這個問題 – 多虧有較寬廣焦距提供軟體演算的空間,邊走邊錄的晃動感可以完整的被處理掉,而且因為超廣角是定焦鏡,所以不會有嘗試再對焦的情形。上述提到,當啟用「Super Steady - 超級防手震」時,不論在觀景窗選三顆樹或是二顆樹圖示,它都是使用超廣角鏡頭,選二顆樹圖示所獲得的影像是由超廣角鏡的裁剪放大而來的!但這樣的影像視野較窄,而且銳利度較低。手拿手機做4倍與5倍變焦錄影的晃動感太明顯,見以下第8段到11段影片。

 

內崁11段影片示範防手震功能,第一段2160p@60fps-主鏡頭、第二段2160p@30fps-主鏡頭、第三段1080p@60fps-主鏡頭、第四段2160p@30fps -超廣角鏡、第五段1080p@30fps-超廣角鏡、第六段1080p@30fps-Super Steady廣角模式、第七段1080p@30fps-Super Steady裁剪模式、第八段2160p@30fps-長焦鏡4倍變焦、第九段1080p@30fps-長焦鏡4倍變焦、第十段2160p@30fps-長焦鏡5倍變焦、第十一段1080p@30fps-長焦鏡5倍變焦。

 

S20 Ultra前鏡頭錄影同樣表現出色,影片畫質細節很好,膚色到位,而且背景也處理的很好。30fps模式支援數位防震,能輕鬆將晃動感平整化,但影片視野被裁切的範圍不小(作為數位防震軟體演算用),會讓你想要使用自拍桿以得到更多的視野範圍。60fps每秒雖有更多禎幅,但少了數位防震,所以影片的晃動感較明顯,建議這個模式使用自拍棒。

 

 

低光源錄影表現

 

我們不會測試每款手機的低光源環境錄影(錄影畫質圖卡測試當中有包括室內低光源環境另當別論),但S20 Ultra值得來看一下。 雖然我們預期S20 Ultra擁有業界最大尺寸傳感器,表現自然會優於競爭對手,但看到它的成像結果仍然感到相當驚訝。

 

在其它手機在這種光線條件可能已經無法勝任而放棄時,S20 Ultra三顆鏡頭捕捉到的影像仍然乾淨並有足夠細節,動態範圍廣而且顏色棒。我們拿Note10+與S20 Ultra做比較,並在兩種不同的光線條件用0.5x到4倍變焦做拍攝,模式選擇4K30fps。

 

拍攝時間是快入夜的黃昏,因為在這種快進入夜晚前的光線變暗非常快,如果一台先拍,另一拍後拍的話對會讓先拍的那麼手機佔優勢,因此我們將兩台手機架在相機小提籠同時拍攝。

 

1x變焦時(主鏡頭),Note10+可以跟上這種環境的光線挑戰,S20 Ultra主鏡頭錄出的影片在銳利度仍然比較高,也有比較多的細節,動態範圍也比較好。

 

切換到0.5x的超廣角鏡頭,擁有較大尺寸傳感器超廣角鏡頭的S20 Ultra表現有很大的不同,鏡頭看起來真的很好看,雖然雜訊有一些,但細節郤充足,反觀Note10+的影片已經變模糊。動態範圍的表現,S20 Ultra在此仍然比較好。

 

切換到2x變焦,Note10+的2倍光學變焦讓它可以跟得上S20 Ultra(S20 Ultra的2倍變焦是由主鏡頭拍攝經過裁剪經軟體演算獲得),畫質細節上,兩款手機平分秒色,但我們仍然比較喜歡S20 Ultra動態範圍表現。

 

變焦到4x時,因為Note10+只有2倍光學變焦,S20 Ultra有4倍光學變焦,因此S20 Ultra完勝Note10+是可預期的,但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S20 Ultra的畫質已經是另一個等級,不是Note10+可以比的了。

 

▼ S20 Ultra低光源錄影,內崁四段,分別是2160p 1x、2160p 0.5x(超廣角)、2160p 2x、2160p 4x

 

▼ Note10+低光源錄影,內崁四段,分別是2160p 1x、2160p 0.5x(超廣角)、2160p 4x、2160p 2x

 

當天色變更暗,我們準備三腳架開始拍攝,S20 Ultra與Note10+的畫質差異變更明顯,Ultra仍然可以獲得不錯的1x鏡頭,但Note10+幾乎無法派不上用場。0.5x超廣角模式,比起10分鐘前,S20 Ultra鏡頭有更多雜訊,但畫面仍然不錯,Note10+則完全不行。2x變焦模式下,Note10+鏡頭變得模糊,S20 Ultra仍然hold得住 – 銳利度不是那麼高便是,但仍然比Note10+好。到了4x模式,Note10+的鏡頭裡只能看出基本外觀,但S20 Ultra仍保有外觀一些細節。

 

▼ S20 Ultra低光源錄影(光線更低),內崁四段,分別是2160p 1x、2160p 0.5x(超廣角)、2160p 2x、2160p 4x

 

▼ Note10+低光源錄影(光線更低),內崁四段,分別是2160p 1x、2160p 0.5x(超廣角)、2160p 2x、2160p 4x

 

低光源錄影品質除了整體有所改善外,S20 Ultra還有「Night hyperlapse - 夜間縮時攝影」這個新模式,以長時間曝光來創造很棒的光軌效果。它是以每秒一張影像的速度進行連續拍攝,之後以每秒60張的速度播放,因此拍攝時一定要用三腳架固定手機,或至少拿個東西將手機牢靠地固定。Note10+目前沒有「Night hyperlapse - 夜間縮時攝影」模式,只有一般的縮時攝影(S20 Ultra也有),因此沒辦法像S20 Ultra表現這麼好,但Note10+未來或許能透過軟體升級獲得這個模式,在這之前,S20 Ultra夜間縮時的表現完勝Note10+。

 

▼ S20 Ultra低光源環境,Night hyperlapse - 夜間縮時攝影

 

▼ Note10+低光源環境,縮時攝影

 

整體來說我們覺得S20 Ultra在低光源環境(包括黃昏與晚上)的錄影很厲害。然而是否因為這個因素讓你願意多付錢,或更想要S20 Ultra則因人而異,但如果你用到這個功能,它絕對可以勝任拍出很棒的作品。

 

以下是S20 Ultra其它手機在錄影畫質的比較,分ISO 12233、室內充足光源、室內低光源三個圖卡,點入後可以挑選更多手機比較。

4.png

5.png

6.png

 

如果你考慮花4萬多將近5萬元買一台手機,有可能是沒出於什麼理由,就是想要入手而已。但即是衝動型或「有新機就想第一時間享受」的消費者,看到這樣的售價也不免要思考一下。

P10_1.jpg

 

這樣的價格可以買到Galaxy Z Flip,拿著它出門當然會比拿S20 Ultra更引人注目。但Galaxy Z Flip比較脆弱,相機表現沒有S20 Ultra厲害,螢幕更新率更只有一般60Hz(最上層保護層還是只有塑膠材質),而且不是5G。

samsung-galaxy-z-flip-01.jpg

 

 

Galaxy Z Flip深度評測

 

 

 

有趣的是,在某些國家,S20 Ultra的價格可以讓你買兩台Note10+。如果你買Note10,甚至是Note10+,也一樣可以讓你省下一筆錢,而且別忘了Note系列還有S Pen應用。然而,Note10的長焦鏡頭變焦只有S20 Ultra一半,而且螢幕更新率也是只有一半而已。

samsung-galaxy-note10-plus-.jpg

Note10+深度評測

 

那麼iPhone如何?iPhone 11 Pro Max 256GB售價與S20 Ultra接近,相機使用體驗上,iPhone可以省去你判斷現在是使用哪一顆鏡頭攝影的麻煩 – iPhone錄影時三顆鏡頭同時作動。當然,S20 Ultra的4倍變焦及120Hz是iPhone所沒有的。而且在某些國家,iPhone 11 Pro Max賣得很便宜,例如在印度的售價就比S20 Ultra便宜30%。所以若是在印度的消費者,就買iPhone 11 Pro Max沒錯。

apple-iphone-11-pro.jpg

 

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測度評測

 

S20與S20+仍然會是我們等待它們降價好入手的選擇,它同樣有最新的晶片,120Hz螢幕更新率,拍照體驗也很好玩,即便是S20+,尺寸都比S20 Ultra更方便隨身攜帶,而且有較活潑的顏色選擇。

samsung-galaxy-s20-plus.jpg

 

Galaxy S20深度評測

 

Galaxy S20 Ultra並非沒有特色,太空望遠與Nonacell照相技術,對比稍嫌過度的功能宣傳以及背部相機突起的高度,讓我們覺得並沒有神奇到那種程度。

 

潛望式鏡頭很棒沒錯,而且S20 Ultra的潛望式鏡頭在各方面都比一年前在其它廠牌手機搭載的潛望鏡長焦鏡優秀。S20 Ultra主鏡頭有大尺寸的傳感器,原本我們以為它可以做出很棒的拍照體驗,但使用幾週下來並沒有看見什麼驚為天人的表現。此外,雖然它擁有三星最棒的螢幕面板,但為何無法在最大解析度下同時使用120Hz螢幕更新率呢?

P10_2.jpg

 

如果能付擔S20 Ultra的售價,你當然還是可以入手來享受這款手機帶來的功能。如果不是,那我們建議你可以參考售價相對較低一些的S20與S20+。或者,如果你不會讓指甲刮到螢幕,那也許可以考慮Galaxy Z Flip。

 

S20 Ultra深度評測優點整理

  • 超大、漂亮的120Hz AMOLED螢幕
  • 潛望式長焦鏡頭提供多樣化的變焦選項
  • 新一代晶片效能提升是有感的
  • 立體聲喇叭音量大而音質好
  • 充電很快

 

S20 Ultra深度評測缺點整理

  • 售價超貴
  • 120Hz螢幕更新率開啟後,綜合性電力續航力表現從97小時掉到87小時
  • 1億800萬畫素Nonacell拍照技術表現,沒有行銷宣傳那樣神奇
  • 太空變焦100倍宣傳效果大於實質結果
  • 指紋辨識感應的表現弱後競爭對手

參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Galaxy S20 Ultra
    全站熱搜

    cookt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