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5G市場,三星動作很快的推出Galaxy A51 5G與Galaxy A71 5G提供消費者選擇。先前有幫大家整理「Galaxy A71 開箱評測」及「Galaxy A51 開箱評測」。本篇Galaxy A51 5G開箱評測來看看它與4G版本的Galaxy A51相比較有帶來哪些改變。

▼ Galaxy A51 5G開箱影片(英文講解),後面的文章會幫大家整理影片中提到的重點。

首先,處理器不同–Galaxy A51 5G搭載的Exynos 980帶來5G連線能力,性能比起Exynos 9611則有明顯提升。Galaxy A51 5G電池容量還有再大一些。

如果你想搶先多付一點錢享受5G上網,即使像A51 5G這樣一款中階手機,也能獲得三星為它設計的高檔質感,它的邊框換上鋁材質而不是塑膠材質。由於電池容量加大以及5G天線模組,Galaxy A51 5G的重量比Galaxy A51多了15公克,這些大致上是A51從4G變成5G所帶來的改變。

P1_1.jpg

三星Galaxy A51 5G 主要規格

  • 機身:長158.9mm x 寬73.6mm x 8.7mm,重量187公克,正面康寧玻璃(三代),塑膠材質背蓋,鋁製邊框,冰礦粉、冰礦白、冰礦黑
  • 螢幕:6.5吋Super AMOLED,寬高比20:9,FHD+ (1080x2400px),細膩度405 ppi
  • 處理器:Exynos 980 (8奈米)–八核(2核2.2 GHz Cortex-A77 + 6核1.8 GHz Cortex A55)。顯示晶片Mali-G76 MP5
  • 記憶體:6/128GB、8/128GB二種版本,UFS 2.1規格,microSD卡槽(混合式),支援至1TB
  • 系統:Android 10 + 三星 One UI 2.0
  • Rear cameras: Wide (main): 48 MP, f/2.0, 26mm, 1/2.0", 0.8µm, PDAF; Ultra wide angle: 12 MP, f/2.2, 123˚; Macro: 5 MP, f/2.4; Depth: 5 MP, f/2.2; LED flash, panorama, HDR.
  • Front camera: 32 MP, f/2.2, 26mm (wide), 1/2.8", 0.8µm; HDR.
  • 背鏡頭:
    • 主鏡頭:4800萬畫素,元件尺寸1/2.0",像素尺寸0.8µm,26mm等效焦距,光圈f/2.0
    • 超廣角鏡頭:1200萬畫素,123˚,像素尺寸1.12µm,13mm等效焦距,光圈f/2.2
    • 微距焦距:500萬畫素,光圈f/2.4
    • 景深鏡頭:500萬畫素,光圈f/2.2
  • LED補光燈,全景,HDR
  • 前鏡頭:3200萬畫素,元件尺寸1/2.8",像素尺寸0.8µm,26mm等效焦距(廣角),光圈 f/2.2,支援HDR
  • 錄影:
    • 背鏡頭:4K@30fps、1080p@30/120fps,支援EIS
    • 前鏡頭:支援1080p@30fps.
  • 電池:4500 mAh,支援快充15W
  • 其它:屏幕下指紋辨識,加速度計、陀螺儀,距離感知器、數位羅盤,NFC、FM收音機、RDS、ANT+、收音機錄影、藍牙5.0、Wi-Fi 802.11 a/b/g/n/ac、3.5mm耳機孔

裝載Galaxy A51 5G的盒子與A51 4G版一樣,但外觀多了5G字樣。

P1_2.jpg

 

盒子裡有Galaxy A51 5G手機、15W充電器,、一條USB-A轉USB-C傳輸線、一副款耳機(有三顆線控按鈕)、軟矽樹脂手機保護套。

 

設計

A51 5G比4G多了1G,聽起來似乎只是內部零件的升級,但事實上三星也在外觀質感加以改善。原本A51的邊框是塑料材質,A51 5G就換成鋁框。如果你有到展間比較過,就會感受A51 5G的外觀確實拉高一個檔次。

P2_1.jpg

三星並沒有特別說明A51 5G的背蓋使用什麼材質,我們認為它是塑料材質。A51 5G背蓋的柔軟度比A31軟,如果能夠以莫式硬度來分辨,其實三星這幾款不同A系列的背蓋是具有不同硬度等級。

P2_2.jpg

除了材質,A51 5G背蓋紋路也有重新設計。A51是兩條斜紋線將背部分成四個不同深淺光澤的象限,A51 5G變成如下圖所示的水平兩層(直拿方向),上層是較輕的顏色,下層是較實心的色彩。然後在中心點稍微的下方處,當光線照射角度改變與適當的條件下,你可以再次看到四個稍微不同光澤的區域,這個光影變化很細微,很難用文字表現出來,建議大家可到展間看看實機體驗。

P2_3.jpg

與2020年三星其它的手機一樣,A51 5G背部鏡頭模組也位於左上角,LED閃光燈也在裡面。整塊鏡頭模組只向外稍微突出一點高度,手機平放於桌子上時還不至於引起明顯的晃動。

P2_4.jpg

回到正面來看,它與A51幾乎沒有差異。螢幕尺寸同樣是6.5吋Super AMOLED,Infinity-O設計(不是水滴形瀏海頭)–因此前鏡頭位於螢幕中央上方採取圓形小孔設計。對許多人來說,前鏡頭周圍還有細細的小圓形飾環,會對原本不是那麼普遍地被喜歡的小圓孔前鏡頭設計造成不必要的注意力,但純粹就前鏡頭這個圓孔來說,它的直徑真的小。

P2_5.jpg

螢幕周圍的邊框很顯薄,雖然沒有Galaxy S20那般細,但其實也夠細了。螢幕下方邊框比其它三邊來得稍微厚一些,可能會對追求四邊邊框同樣薄的用戶感到困擾(見下圖)。

P2_6.jpg

 

▼ 控制I/O與其它取消Bixby按鈕的三星手機一樣。在A51 5G上,電源按鍵位於機身右側偏上方處,技術上來說它的功能是「側邊鈕」,仍然具有一些Bixby功能,但如果用不到話可以在設定中將它關掉。音量按鈕同樣位於右側(在電源按鈕上方),鍵程回饋力道佳。
P2_7.jpg

▼ SIM卡槽位於手機頂部,Galaxy A51卡槽設計可同時放兩張4G nano SIM與一張microSD卡,但Galaxy A51 5G則是三選二卡槽設計,只能放nano SIM+一張microSD,或是放兩張nano SIM卡。第二組麥克風也在頂部這裡。
P2_8.jpg

▼ USB-C埠、3.5mm音效接孔、主麥克風及喇叭位於機身底部。
P2_9.jpg

Galaxy A51 5G:長158.9 x 寬73.6 x 厚8.7 mm,重量187公克
Galaxy A5:長158.5 x 寬73.6 x 厚7.9 mm,重量172公克
A51 5G在長度、厚度、以及重量都比A51多一些。重量很接近Galaxy S20+的186公克,因此A51可以說是相當輕巧,A51 5G就有一些重量。與其它品牌的中階手機相較,LG Velvet是180公克,MOTO Edge有188公克,小米10 Lite則有192公克。
P2_10.jpg

 

6.5吋Infinity-O Super AMOLED螢幕表現

與Galaxy A51很相同,Galaxy A51 5G的螢幕也是6.5吋Super AMOLED面板,解析度1080x2400,20:9寬高比,細膩度405 ppi,其使用三星所謂的Infinity-O面板–意謂正面的鏡頭為圓形挖孔。

P3_1.jpg

由於面板與Galaxy A51是同一塊,A51 5G在以下螢幕亮度測試結果很相似,手動模式與自動模式的最大亮度分別為410 nits與642 nits,這樣的數值亮度足夠,但與旗艦機種動輒800 nits相比仍然落後一截。售價更高的LG Velvet與MOTO Edge的螢幕亮度表現與Galaxy A51 5G差不多,但在自動模式下則比A51 5G低一些。

 

顏色準確度的測量部份,Galaxy A51 5G與A51 4G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但差異很細微。三星近期手機的顯示器選項都有「生動」與「自然」兩種模式,系統預設的「生動」模式在我們的DCI-P3檢測色盤下測得dE2000 3.6,你可以透過將白平衡滑桿調整至最暖色調,來降低螢幕稍微偏藍白的表現,如此一來可以得到更接近完美的白點表現,進而讓數值改進至de2000 3.2

「自然」模式對應到sRGB檢測內容,我們測得平均dE2000 2.2。

A51 5G沒有提及螢幕是否支援HDR。如果你的手機螢幕有支援HDR,在播放YouTube影片時它會目前以HDR功能播放的提示,但我們用A51 5G看YouTube時並沒有看到影片的色彩重現與亮度有HDR畫素啟用時慣有的明顯的變化。即使觀看Netflix時也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可以斷定A51 5G螢幕面板仍然不具備HDR。

註:deltaE 是國際標準色差,差值越小代表越精準:
DeltaE 差 1 以內 -- 人眼感受不到的差異,
DeltaE 差 3 以內 -- 人眼幾乎感受不到,
DeltaE 差 6 以內 -- 除非兩款裝置擺在一起比較,否則人眼不易察覺,
DeltaE 差 6 以上 -- 人眼未經比較即可察覺色彩有異。

Speak_TEST_1.png

 

Galaxy A51 5G 電池續航力

Galaxy A51 5G配置4500 mAh電池,比4G版的A51多500 mAh。與目前中階5G手機的電池容量落於4000 mAh至4800 mAh來看,A51的4500 mAh落在中間(Find X2 Lite、Reno3 Pro 5G有4000 mAh。紅米30i 5G有4800 mAh)。

A51 5G電池續航表現各別項目如下
3G連續通話:22小時15
網頁連續瀏覽:14小時30
影片連續播放:18小時35
綜合耐久成績獲得90小時

方便大家比較,以下是A51 4G的電池續航表現
3G連續通話:21小時51分
網頁連續瀏覽:13小時21分
影片連續播放:14小時22分
綜合耐久成績獲得86小時

可以看到A51 5G比A51多了4小時的影片播放時間,網頁連續瀏覽同樣也比A51多了一小時,3G連續通話則多了約30分。待機時間部份,A51 5G稍微比A51短,我們的測試標準是連到3G網路,會影響最後的評測結果,因此最後A51 5G反而獲得到90小時,比A51的86小時多4小時。

A51_5G_battery.jpg

A51_5G.jpg

 

如果你使用手機的習慣是較常上網,很少打電話或是看影片,那麼可以進入此頁依照自己使用手機的習慣做調整,測出比較接近你使用習慣的手機續航力參考,例如把上網調至2小時,通話與影片播放調至30分鐘,就可看到電池續航會根據這些調整做變化,此連結連過去還能看到其它手機的續航力表現。

與A51相同,A51 5G亦支援Adaptive(自適應)Charging標準,盒子內附充電器基於高通QuickCharge 2.0標準,最大輸出15W,幫A51 5G充電,從0%充電至100%需要90分鐘,若充30分鐘則可以從沒電狀態充至40%。

同樣是內附15W充電器,A51的充電效率,若充30分鐘則可以從沒電狀態充至35%,比A51 5G慢。

 

A51 5G 喇叭評價

Galaxy A51 5G只有單喇叭,位於手機底部。它的音量不會太大聲,在我們的測試中獲得「一般」的整體評價 – 與Galaxy A51相同。A51 5G喇叭的音質也不會很厲害–輸出有點被蒙住的悶感,而且在低頻與高音清晰度都表現不足。

註:LUFS絕對值愈低代表音量愈大。「Speaker frequency response - 喇叭響應頻率」圖表則告訴你各款手機在低音、高音和中頻的重現與滿載輸出「0db」這條水平線的距離。

底下這張圖是Galaxy A51 5G喇叭在LUFS及響應頻率的測試,請點擊此張截圖連結,整張都是超連結可連過去Gsmarena官網,然後可以再點擊「Song 1、Song 2、Song 3至Song 7」來實際聆聽經由Galaxy A51 5G喇叭播放的示範音樂,相當有趣!建議大家使用耳機聆聽。此外你還可以選擇不同款的手機來試聽它們的音色表現,方法是點擊「+Add to comparison」加入更多手機來做比較(方式:由下拉式選單挑選手機,挑選的手機載入清單後,你就可以看到各它們各自LUFS曲線圖,並點取播放示範音樂,音樂會自動從Song1播到Song7,過程中你可以隨時點選下方的手機以即時試聽同一首曲子不同手機播放的音色)。

Speak_TEST.png

 

音效晶片輸出表現

不管是哪個品牌,現今手機所使用的音效晶片都已經非常出色,接上耳機及主動式喇叭時,輸出的音質差異很細微,只剩下專業儀器測試數字上的些微差異而已,人耳幾乎聽不出來,因此這裡就不再提供實驗室的結果了。

Android 10 與 One UI 2.1

Galaxy A51 5G搭載三星最新版本OneUI,Android版本為10。整理本篇時它才剛更新六月一日的安全性補丁。各個版本OneUI都維持相當不錯的一致性,所以在A51 5G的使用體驗與在S20上的是相同。

P4_1.jpg

 

在A51 5G已可看到許多近期各家手機廠商加入的主流功能。例如Android 10系統層級的深色模式可觸發有支援此模式app的深色主題(程式介面會變成黑色與不同深淺程度的灰色,除了三星內建的app之外,幾乎所有程式都都有支援了除了Google地圖之外)。此外你可以設定永遠以深色模式顯示或是設定排程,時間一到再啟用。

除了傳統的導覽列(返回、首頁、切換程式),也提兩種「Swipe from sides and bottom」與「Swipe from bottom」類型手勢操控。從兩側向內滑動是返回,從底部向上滑動是回到桌面,向上滑動並停住則是檢視近期開啟的應用程式,這個是在全螢幕手勢操控底下的「Swipe from sides and bottom」選項。若是從底部三個不同區域向上滑動各代表返回、桌面以及檢視近期開啟程式的方式,這個是在全螢幕手勢操控底下的「Swipe from bottom」選項。

▼ 顯示設定有淺色與深色模式。自動亮度、濾藍光、字體與風格、螢幕縮放比例也在此。
P4_2.jpg

▼ 深色模式設定排程,「Sunset to sunrise」是日落到日出這段期間,「Custom schedule」是自訂時間。「Apply to wallpaper」指將深色模式套用在桌布。「Adaptive color filter」若有打開,日落到日出這段期間會自動開啟濾藍光功能。
P4_3.jpg

▼ 「gesture hints」打開的話,在全螢幕手勢操控時,畫面底部會有淡灰色細橫條提示滑動的區域。「show button to hide keyboard」打開的話,在輸入鍵盤下方會出現可隱藏鍵盤的「向下箭頭」按鈕,它只會在手機直式顯示時出現,出現時,畫面最底部會被佔用一定高度的黑色海帶條,將「 show button to hide keyboard」關掉就不會。
P4_4.jpg

▼ 選全螢幕手勢操控時,還有細分「Swipe from bottom」與「Swipe from sides and bottom」兩種。「Back gesture sensitivity」是調整返回手勢的操控靈敏度,如果你有幫手機裝保護套,在螢幕邊緣使用向內滑動手勢做返回指令可能會遇到不靈敏情況,此時就可透過此將靈敏度調高。選「Swipe from bottom」時,可作向上滑動並懸停手勢來叫出「device assistance app(裝置協助應用程式)」。
P4_5.jpg
P4_6.jpg

Galaxy A51 5G生物識別有光學式指紋感測與基本的相機臉部辨識兩種。指紋辨識器使用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學競爭對手的速度相比還是稍微慢一些。雖然它用的是光學辨識器,但與Galaxy A51一樣,在A51 5G上用起來同樣讓人覺得速度不是最快的,反而像是三星在旗艦機使用超音波指紋辨識元件那種速度而已,與真正光學指紋辨識器那種處理速度相比仍有一些延遲感,而且即使有轉場動畫嘗試掩蓋這種感覺,你還是會發現辨識速度的延遲感還是在的。不過在實際的使用時,這樣的辨識速度不至於造成太大困擾。

臉部辨只是透過前鏡頭基本的功能而已,這種方法並不安全,但有其便利性。

▼ 設定指紋辨識
P4_7.jpg
P4_8.jpg
P4_9.jpg
P4_10.jpg   

▼ 設定臉部辨識,會詢問你是否有在戴眼鏡,選「Yes」你可以戴著眼鏡來註冊臉部資訊,之後進行辨識時可以戴或不戴眼鏡來操作
P4_11.jpg
P4_12.jpg

One UI 2.1與One UI 2.0基本來說是一樣,操作上沒有什麼太大差異。

▼ 螢幕鎖定與桌面
P4_13.jpg
P4_14.jpg

▼ 資料夾收納,在此收納Google的app
P4_15.jpg

▼ 所有程式 
P4_16.jpg

▼ 下拉通知中心與功能快速開/關捷徑選單
P4_17.jpg
P4_18.jpg

在此還是有分割視窗檢視功能,與Android Pie長按「檢視近期開啟程式」按鈕即可載入分割視窗即可方便的載入視窗分割方式不同,Android 10現在改成要先叫出檢視近期開啟程式的介面,然後在你想要進行分割視窗的程式圖示上長按,叫出右鍵選單後再選擇「Open in split screen view(以分割畫面開啟)」,此時上半部視窗就會顯示第一支程式的畫面,然後再依照畫面指示選擇要顯示在下半部視窗的應用程式。

▼ 載入分割視窗步驟:先叫出「檢視近期開啟的應用程式」→ 挑選第一支要進行分割檢視的程式(在程式圖示上長案叫出選單,然後選「Open in split screen view」)→  按照指示挑選第二支欲以分割視窗檢視的程式
P4_19.jpg
P4_20.jpg
P4_21.jpg  

「Edge panels - 側邊螢幕」己內化為One UI標準功能的一部份,不限於旗艦,近期三星的手機幾乎都有這個功能。它讓你可以將app捷徑、指令動作、工具等放在側邊螢幕,平常是隱藏,要用時再從螢幕側邊滑出即可快速使用。你可以選擇側邊螢幕要放在螢幕左側或右側,並可調整它在螢幕要偏上或偏下的位置。側邊螢幕的子選單還有所謂的「Edge lighting」– 可以為訊息通知設定不同的螢幕外環/外圍發光特效,可選擇選項與風格蠻豐富的。

▼ Edge screen底下有「Edge panels - 側邊面板」與「Edge lighting - 通知燈光特效提醒」功能
P4_22.jpg

▼ Edge面板功能。有Apps、Smart select(智慧選擇)、Tools(工具)等面板。
P4_23.jpg

▼ Edge lighting提醒時,你可以點擊通知來開啟該app,或是向下滑動以彈窗開啟該app
P4_24.jpg

▼ Edge lighting的效果(Effect)、色彩(Color)與進階(Advanced)設定。進階(Advanced)設定可以選擇色彩透明度、寬度、發光持續時間。
P4_25.jpg

▼ Edge lighting的、色彩(Color)設定。
P4_26.jpg

▼ 其它軟體部份,電話程式有將Google Duo整合進來,讓你可以在電話中直接進行Google Duo視訊或網路通話。
P4_27.jpg

「Quick Share - 快速分享」是基於藍牙裝置搜尋以及使用Wi-Fi Direct做資料傳輸共享解決方案的最新名稱,但只能適用於三星自家裝置,這個功能以前在Note 3稱作「Quick Connect - 快速連結」。「Quick Share - 快速分享」還可以用來分享相片、影片與檔案,最多同時與5個人分享,而且彼此的裝置不需配對,類似iOS的AirDrop。

A51 5G沒有「music share」功能。

註:「music share」是Galaxy S20所帶來功能之一。透過藍牙5.0將Galaxy S20與藍牙喇叭連結後,S20會被當成hub(類似中繼者角色),讓其它手機透過它就可直接連接該台藍牙喇叭,其它手機不需要再與該台喇叭配對,只要與這台Galaxy S20連線後,其它手機裡的音樂就可以直接透過藍牙喇叭播放,操作時,S20與其它手機都要在同一個Wi-Fi底下才行,其它手機搜尋藍牙裝置時,直接點選該台喇叭裝置,而不是S20。

A51 5G內建相簿程式仍然使用三星自家的,可以依照時間順序與相簿來檢視,並有故事相冊建立功能與整合三星雲端備份服務。此外還有收音機程式,它支援RDS以及錄音(可將廣播節目錄下來)。「My Files」檔案管理整合Google Drive、微軟的OneDrive以及三星自家的Samsung Cloud雲端服務。

▼ Quick Share • 相簿 • FM收音機程式 • 檔案管理程式
P4_28.jpg
P4_29.jpg
P4_30.jpg
P4_31.jpg   

 

Galaxy A51 5G 性能跑分

Galaxy A51 5G搭載處理器Exynos 980–三星內部開發的中階系統單晶片(SoC),整合5G數據晶片,使用八奈米製程。CPU為2+6兩叢集,由2核Cortex-A77(時脈2.2GHz)與6核Cortex-A55(時脈1.8GHz)組成。落在這一階處理器作為Exynos 980競爭對手是高通的Snapdragon 765G,其設置為1+1+6三叢集,由1核Cortex-A76(時脈2.4GHz)與1核Cortex-A76(時脈2.2GHz)與6核Cortex-A55(時脈1.8GHz)組成。

三星EXynos 980系統晶片內的GPU為Mali-G76。

Galaxy A51 5G的RAM兩種容量選項–6GB與8GB,都是LPDDR4X,本篇評測版本為6GB。儲存容量為128GB,為UFS 2.1(註:Galaxy A51的ROM規格為UFS 2.0)

P4_32.jpg

 

在單核運算上,Galaxy A51 5G的Exynos 980展示了面對Snapdragon 765時的優勢,但在多核運算部份,Exynos 980與Snapdragon 765系列兩款晶片就伯仲之間(LG Velvet、MOTO Edge、Oppo Reno3 Pro 5G皆使用Snapdragon 765G晶片)。至於去年旗艦晶片Snapdragon 855+(Realme X3 SuperZoom)性能仍然比Exynos 980高一階,但S855+並沒有5G連網能力。

GeekBench_51_Multi.png
GeekBench_51_Single.png

AnTuTu是測試手機「多執行緒」、「Android執行環境」、「RAM運算」、「RAM速度」、「CPU性能壓力測試」、「CPU浮點運算」、「單線程CPU整形性能」、「單線程CPU浮點性能」、「2D繪圖性能」、「3D繪圖性能」、「存儲I/O」、「數據庫I/O」的綜合效能,測試繪圖性能時,手機螢幕是在開啟下進行,它只適用Android平台。Galaxy A51 5G的Exynos 980小勝搭載S765G的MOTO Edge、Reno3 Pro 5G、以及LG Velvet,不過分數差異很細微便是。

Antutu8.png

顯示晶片性能測試方面,Exynos 980的Mali-G76顯示晶片的表現與S765G的Adreno 620表現在伯仲之間,雖然有些落後,但差異細微。Reno3 Pro 5G在以下GFXBench及3DMark項目獲得的分數倒是有較明顯的領先。

3DMark_SSE_Vulkan_1440P.png
3DMark_SSE_OpenGL_ES31_1440P.png
Aztek_Vulkan_ES31_High_Scr_ON.png
Aztek_Vulkan_Hign_Scr_ON.png
GFX31_Car_Scene_ScrON.png
GFX31_Car_Scene_1080p_ScrOff.png
GFX31_Manhattan_Scr_ON.png
GFX31_Manhattan_1080p_Scr_Off.png

所以總結來說,三星自己研發的中階5G晶片與高通的中階5G晶片在性能上不相上下。然而,Galaxy A51 5G在單核心運算部份的表現稍微較好,在顯示晶片性能則稍微落後高通S765G的Adreno 620,但這些差異在實際生活使用其實不太感受得出來。而且與搭載高通S765G的手機類似,在連續跑分軟體執行下,Galaxy A51 5G的工作溫度維持不錯,不會有明顯熱區或是因為工作溫度上升而降頻。

 

二個半的照相鏡頭

Galaxy A51 5G相機配置做什麼更新,規格與Galaxy A51相同,包括光圈f/2.0的4800萬畫素主鏡頭、光圈f/2.2的1200萬畫素廣角鏡、以及一對500萬畫素鏡頭(一顆做為近拍,另一顆做為景深測量)。

P5_1.jpg

前鏡頭的規格同樣沒變,都是3200萬畫素,Tetracell像素合併技術,光圈f/2.2,沒有自動對焦。

不同三星手機的相機配置或許會有不同的規格,但相機程式幾乎沒有太大差異,而且與其它品牌手機的照相程式相比,他牌的功能在三星上面大部份也都有。向左或向右滑動可以在不同模式間切換,而且可以將常用的模式顯示在觀景窗旁方便快速啟用。上下滑動則是前/後鏡頭切換。

P5_2.jpg

相機程式的設定捷徑位於觀景窗左上角,裡面有常用的設定包括影片解析度、參考格線、地理位置等。你還可以開啟或關閉場景優化並將HDR設定為自動或手動模式(但沒有強制永遠開啟這個選項)。此外,觀景窗右側可以直接選擇照片的寬高比,在此就有4800萬畫素模式可以選(讓人一看就懂),不像A51要選「4:3H」才是選4800萬畫素,但「4:3H」這樣的顠示並不直覺(有多少人會想到4:3H是4800萬畫素?)

專業模式也有改善。三星中階手機照相程式的專業模式原本只有ISO、曝光補償、白平衡調選項(A51就只有這些基本選項),A51 5G的專業模式功能更齊全,接近旗艦等級的完整。A51 5G讓你可以選擇ISO(50到3200)、快門(1/6000秒至10秒)、手動對焦(有峰值對焦)、白平衡(依據光線溫度,一般常見的光源的數字旁有對應的圖示)、測光模式、自動對焦區域、相片對比控制、飽和度等。不過同樣沒有直方圖參考資訊。

▼ 相機程式UI,選擇寬高比,在此選3:4,主鏡頭拍攝
P5_3.jpg

▼ 超廣角模式
P5_4.jpg

▼ Scene Optimizer - 場景優化器,鏡頭辨識出一個主題或場景時,螢幕上會出現一個圖示,然後自動應用優化後的色彩。
P5_5.jpg

▼ 即時景深預覽模式(Live Focus mode)
P5_6.jpg

▼ 用拖曳方式在觀景窗中加入或移除各種拍攝模式,放在觀景窗中的拍攝模式能方便你快速開啟。這有專業模式、全景、微距、超級慢動作、慢動作、縮時攝影等。
P5_7.jpg

▼ 相機設定。「Scene optimiser」:在觀景窗中加入場景優化器按鈕,當鏡頭識別出一個主題或場景時,螢幕上會出現一個圖示,可自動應用優化後的色彩。「Shot suggestions」:構圖建議。「Smart selfie angle」:使用前鏡頭自拍時,若取景框裡有兩個人以上,自動切換到廣角拍攝。「Scan QR codes」:辨識QR二維條碼。「Hold Shutter button to」:設定按住快門不放進行連拍。「Save options」:選擇照片儲存格式,並是否開啟修正超廣角鏡頭拍攝時的失真。
P5_8.jpg

值得一提是,連按兩下手機的電源鍵可以快速載入拍照程式,在拍照程式下又可以再連按兩下電源鍵來切換前鏡頭與後鏡頭。啟動拍照程式後,使用音量鍵就可以當快門來拍照,因此你可以完全不用觸控螢幕就能快速地進行拍照,對於有些使用者或某些場合來說,這個功能蠻實用的。

 

Galaxy A51 5G拍照品質

在白天的光線條件下,A51 5G拍出的照片真的好看,噪訊控制的很好,精細的細節有被保存下來,但還是可以看到三星照相程式固有的特色,就是在草坪與樹葉區域的銳利度會特別明顯,看起來會有些許不自然。雖然我們拍攝時的時間是在中午大太陽時間,導致大樓的騎樓區域的陰影深度很深,但整體來說它還是可以給你寬廣的動態範圍表現。顏色重現具備三星現今手機該有的水準–生動,不會太矯作過了頭。

▼ 主鏡頭,場景優化功能關閉
main_Scene_opti_off_1.jpg
main_Scene_opti_off_2.jpg
main_Scene_opti_off_3.jpg
main_Scene_opti_off_4.jpg
main_Scene_opti_off_5.jpg
main_Scene_opti_off_6.jpg
main_Scene_opti_off_7.jpg
main_Scene_opti_off_8.jpg
main_Scene_opti_off_9.jpg

 

 

 

 

 

 

 

 

將場景優化功能打開後,色彩飽和度有進一步提升,藍色有變深(但差異很細微),綠色也有稍微變得往暖色調靠攏(見下圖)。

▼ 主鏡頭,場景優化功能開啟
main_Scene_opti_ON_1.jpg
main_Scene_opti_ON_2.jpg
main_Scene_opti_ON_3.jpg

 

 

▼ 主鏡頭,4800萬畫素模式。在光線充足條件(如下面三張照片),使用4800萬模式拍出的照片在對比度與色彩飽和度會比較低,而且雜訊也會比較明顯,但相對的可以獲得較佳的細節。
main_48MP_1.jpg
main_48MP_2.jpg
main_48MP_3.jpg

 

 

超廣角鏡頭拍得的照片同樣很好,儘管相片四個角落區域的銳利度柔軟些,整體來說捕捉到細節仍然不錯,而且動態範圍表現也很好,色彩渲染表現不輸主鏡頭,同樣生動。

▼ 超廣角鏡頭拍攝
Ultra_Wide_1.jpg
Ultra_Wide_2.jpg
Ultra_Wide_3.jpg
Ultra_Wide_4.jpg
Ultra_Wide_5.jpg
Ultra_Wide_6.jpg
Ultra_Wide_7.jpg
Ultra_Wide_8.jpg
Ultra_Wide_9.jpg

與4G版本的Galaxy A51相比,5G版本Galaxy A51的夜拍有所改善,雖然噪訊仍無法避免,但與Galaxy A51相比,A51 5G的主鏡頭可以捕捉到更好的細節(以下照片的寬高比為1:1)。色彩飽和度也保持良好,同樣也比A51優秀。最後,儘管深度陰影區域和光源點附近的細節會被削減,這樣的動態範圍表現還可以接受。

 

 

 

 

 

 

 

▼ 低光源環境拍攝,主鏡頭,相片模式
Main_PhotoMode_1.jpg
Main_PhotoMode_2.jpg
Main_PhotoMode_3.jpg
Main_PhotoMode_4.jpg
Main_PhotoMode_5.jpg
Main_PhotoMode_6.jpg

接下來看「夜晚」模式,明亮區域表現同樣維持得很好,暗部區域的亮度有提升,但提升的力道保守,以至於雖然可以感受到提升,但差異並不是那麼大。夜晚模式下的噪訊有再降低,而且畫質細節沒有因此被犧牲。色彩飽和度在此提升的程度也是感受得出來。

 

 

 

 

 

▼ 低光源環境拍攝,主鏡頭,開啟夜晚模式
Main_Night_mode_1.jpg
Main_Night_mode_2.jpg
Main_Night_mode_3.jpg
Main_Night_mode_4.jpg
Main_Night_mode_5.jpg
Main_Night_mode_6.jpg

與A51相比,A51 5G超廣角鏡頭的拍攝也有所改善。雖然沒有到達很驚人的程度,但影像確實包含一些細節,尤其是光源附近區域,不過還是可以看到預期得到的噪訊。再來,色彩渲染表現好–飽和度沒有大幅度的衰退,而且以超廣角鏡頭在這種低光源條件的拍攝標準來看,它的動態範圍表現是可以的。

 

 

 

 

 

▼ 低光源環境拍攝,超廣角鏡頭,相片模式
Ultra_wide_Photo _mode_1.jpg
Ultra_wide_Photo _mode_2.jpg
Ultra_wide_Photo _mode_3.jpg
Ultra_wide_Photo _mode_4.jpg
Ultra_wide_Photo _mode_5.jpg
Ultra_wide_Photo _mode_6.jpg

接著我們開啟夜晚模式,在能力所極的極限下,它提供了更好的色調,更高的直線銳利度,而色彩飽和度也有提升。同樣都是夜晚模式,在A51 5G表現會比A51優秀。

 

 

 

 

 

▼ 低光源環境拍攝,超廣角鏡頭,夜晚模式
Ultra_wide_Night_mode_1.jpg
Ultra_wide_Night_mode_2.jpg
Ultra_wide_Night_mode_3.jpg
Ultra_wide_Night_mode_4.jpg
Ultra_wide_Night_mode_5.jpg
Ultra_wide_Night_mode_6.jpg

人像模式

 

 

 

 

A51 5G在景深即時預覽模式時,人像拍照的主體與背景分離在大部分情況下表現令人滿意。景深效果強度在預設的第五段恰到好處(共有七段可以選,支援拍照後再調整)。實時景深預覽模式(Live Focus mode)也支援HDR,許多其它品牌手機雖然有人像模式,但並沒有景深即時預覽模式

▼ 主鏡頭,人像模式
Portrait_1.jpg
Portrait_2.jpg
Portrait_3.jpg
Portrait_4.jpg

 

 

 

近拍

近距離拍攝微小物體時,A51 5G的微距鏡頭做得不錯。它比市面上大部份其他品牌手機的微距鏡頭好,由於有更高畫素(五百萬),它能提供更多細節,而且由於畫素較高,相對地讓你能以較長的距離(三到五公分)進行拍攝仍然保有不錯的細節。然而由於它是定焦鏡,意謂拍攝時,你的手要保持穩定,否則會因為沒有抓到適當焦距(甜蜜點)而讓影像模糊。

▼ 微距鏡頭拍出,500萬畫素
Close_1.jpg
Close_2.jpg
Close_3.jpg
Close_4.jpg
Close_5.jpg
Close_6.jpg

 

 

 

 

 

前鏡頭拍攝表現

與在A51一樣,A51 5G前鏡頭輸出的畫素是 1200萬畫素。你沒看錯,A50與A51前鏡頭元件也都是3200萬畫素,在此看到的1200萬畫素,是由3200/4=800萬後,再放大至1200萬畫素而來。前鏡頭有提供3200萬畫素模式,但若使用此模式就沒有HDR功能,所以實際拍攝時,建議大家使用預設的800萬模式

Anyway,不論三星在背後的演算法如何,前鏡頭拍出的相片很不錯,細節保存很好,即使是1200萬畫素(經過四像素素合一技術將3200萬轉變成800萬畫素,再放大1200萬畫素而來),在原尺寸比例觀察下(見下面兩組圖),1200萬畫素相片畫質與預設的800萬畫素幾乎沒有什麼不同,都一樣好,動態範圍出色(以前鏡頭的標準來看),色彩表現令人喜歡(不至於太鮮豔)。

▼ 前鏡頭,1200萬畫素
Selfie_12MP_1.jpg
Selfie_12MP_2.jpg
Selfie_12MP_3.jpg
Selfie_12MP_4.jpg

 

 

 

▼ 前鏡頭,800萬畫素
Selfie_8MP_1.jpg
Selfie_8MP_2.jpg
Selfie_8MP_3.jpg
Selfie_8MP_4.jpg

 

 

 

除了上述1200萬與800萬畫素,你也可以使用3200萬畫素模式,但我們找不到有什麼必要的理由與實用性非得使用到3200萬畫素不可。

▼ 前鏡頭,3200萬畫素
Selfie_32MP_1.jpg
Selfie_32MP_2.jpg
Selfie_32MP_3.jpg
Selfie_32MP_4.jpg

 

 

 

前鏡頭也有人像模式,主體與背景之間邊緣區域的分離還不錯,耳朵區域不會模糊,衣服邊緣也辨識的不錯,如果被拍攝的人的頭髮凌亂,那在頭髮邊緣與背景之間部份區域的散景處理就會有不自然的地方,不過以前鏡頭來說,這樣的成像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人像模式在銳利度表現會比一般模式來得低。

▼ 前鏡頭,人像模式.
Selfie_Portrait_1.jpg
Selfie_Portrait_2.jpg
Selfie_Portrait_3.jpg
Selfie_Portrait_4.jpg

 

 

 

Galaxy A51 5G錄影表現

與A51一樣,A51 5G的錄影無法到60fps。後鏡頭與前鏡頭都支援4K@30fps及1080p@30fps。

如果想節省儲存空間可以選擇h.265的儲存格式。如果選預設的h.264格式,2160p影片的比特率大約達48Mbps,1080p模式的影片比特率在17Mbps,這樣的比特率算常見。影片的錄音品質是立體聲256kbps。

主鏡頭4K模式錄出來的影片銳利度明顯很高,不過還是有保存大量的細節,而大致上沒有什麼雜訊。動態範圍與顏色的表現都出色。1080p模式錄出來的影片在處理上看起來比較內歛些,以1080p畫質的角度來看,這樣表現算中上。

▼ 主鏡頭錄影,內崁二段影片,第一段是4K,第二段是1080p

使用超廣角鏡頭錄影,若你將影片放大檢視,雖然影片細節相當夠,但看起來就是有處理太過的樣子。動態範圍表現出色,色彩飽和度則比主鏡頭錄影看到的還高一些。

▼ 超廣角錄影,內崁二段影片,第一段是4K,第二段是1080p

A51 5G所有錄影模式都支援防手震(註:A51只有1080p@30fps模式才支援)。如同我們在A51看到的,使用A51 5G的主鏡頭邊走邊錄影時,它也會持續重新抓焦/對焦,這樣的情形蠻擾人的,讓防手震的功能大打折扣。但若你錄影時保持在同一個方向,或是只做左右平移,那樣就還好,影片看起來就會流暢許多。至於超廣角,因為本身不具自動對焦,因此邊走邊路時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此外還有「Super steady–超級防手震」,在此模式A51 5G同時會用到超廣角鏡,頭,但只會用來提供超級防手震演算所需要的圖像資訊,以容納更大的震動程度,讓影片的穩定度更高。「Super steady–超級防手震」時,每秒影格數可以一直維持在30fps,這與A51只能維持在25.5fps不同。另外有一點奇怪的是,當手機平移時你可以看到觀景窗的影像會延遲,但不至於影最終的錄影結果便是。

▼ A51 5G影片防手震功能,內崁五段影片,第一段4K(主鏡頭)、第二段1080p(主鏡頭)、第三段4K(超廣角鏡頭)、第四段1080p(超廣角鏡頭)、第五段是1080p超級防手震

 

其它可入手的參考機款

2020年可以說是5G元年,5G會逐漸成為主流,這個新世代的連網功能現在不一定要在旗艦機款才看得見,愈來愈多中階機款也都有支援。A51 5G是三星在這個層級中價格比較能讓消費者負擔得的起的,16900元這樣的價錢除了A51 5G之外,底下幫大家整理還有什麼競爭對手的產品可以參考。

P6_1.jpg

 

整理本篇時,市場上價格最便宜的5G手機是小米10 Lite 5G,售價約330歐元起(相當於新台幣11900元),讓它與Galaxy A51 5G相比時,價格很有競爭力,小米10 Lite 5G的1080p錄影就有支援到60fps,有紅外線發射器,螢幕支援HDR10+(Galaxy A51 5G螢幕不支援HDR)。相機配置與Galaxy A51 5G類似,搭載的晶片則是與Exynos 980性能接近的Snapdragon 765G。電池續航力還是等待小米10 Lite 5G開箱評測結果出來才能知道,但我們猜測Galaxy A51 5G應該會略勝一籌。A51 5G支援microSD及FM收音機可以邊聽邊錄則是小米10 Lite 5G沒有的功能。

▼ 小米10 Lite 5G
xiaomi-mi10-lite-5g.jpg

Moto Edge剛上市時售價600歐元,約新台幣20900元,在國外的售價已有降到約新台幣17500元,此價位就接近A51 5G了。Moto Edge有四鏡頭,包含6400萬主鏡頭、1600萬的廣角鏡頭、800萬的遠攝鏡頭及500萬專門製造景深的鏡頭,立體聲喇叭,90Hz螢幕更新率(OLED面板)。

▼ Moto Edge
motorola-edge-midnight-magenta.jpg

售價19990元(6G RAM / 128G ROM)的LG Velvet嚴格來說與Galaxy A51 5G屬於不同價格帶的產品,但它使用高通S765G晶片(Exyons 980的目標對手),因此在此我們一起併入比較。LG Velvet有IP68防塵防水,立體聲喇叭,如果你有雙螢幕的操作需求,那它提供的雙螢幕配件「Dual Screen」就實用,否則以一款搭載S765G晶片賣到19990元這樣的價格並不是那麼划算。

▼ LG Velvet
lg-velvet-.jpg

Galaxy A71 5G在國外已經降到430美元(新台幣約12900元),如果你覺得它目前在台灣的售價19900元還太高,不妨等台灣方面的價格也調整再說。它的螢幕比A51 5G多了0.2吋,照相元件也比較大(A71 5G的主鏡頭6400萬畫素,光圈f/1.8,A51 5G主鏡頭4800萬,光圈f/2.0。超廣角、微距、景深鏡頭規格都一樣),電池容量4500 mAh(A51 5G是4000 mAh)。

▼ Galaxy A71 5G
samsung-galaxy-a71-5g.jpg

若不仔細分析,你可能會以為A51 5G只是A51多了5G連線功能而已,不值得另外再寫一篇評測文。但經過本篇介紹,讓大家知道它在性能、電池續航力、甚至是拍照表現都有所提升。

P6_2.jpg

 

在讀完本篇後,你知道了A51 5G是三星目前最便宜的5G手機,雖然它提供的性價必無法像小米的那麼好,但面對LG Velvet與MOTO Edge時是有競爭力的。因此它形塑了一種形象,對於想早一點享受5G連網手機,但又不想像買一台旗艦手機那樣花太多錢的消費者來說,會是一台不錯的推薦機型。

本篇評測觀察到Galaxy A51 5G優點

  • 高品質的機身打造
  • 出色的電池續航,全理的充電速度
  • Super AMOLED螢幕亮度相當足夠,顏色表現很好
  • 出廠就內建Android 10 + One UI 2.1
  • 在輕旗艦級距的手機中,性能表現具有競爭力
  • 白天拍照的能力不錯,低光源拍照的表垷像樣(比Galaxy A51好很多)

本篇評測觀察到Galaxy A51 5G缺點

  • 屏幕下指紋辨識速度若可以更快的話更好
  • 沒有遠攝鏡頭
  • 錄影不支援60fps

參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Galaxy A51 5G Exynos 980
    全站熱搜

    cookt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