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上次Sony推出一對(或兩款)高階手機,當中較小尺寸的規格反而比較高端是什麼時候?本篇評測的主角-Xperia 5 II 就是這種情況。

▼ Xperia 5 II 開箱影片(英文講解),後面的文章會幫大家整理影片中提到的重點。

你或許會問Xperia 5 II有多好?首先,它螢幕有120Hz更新率,Xperia 1 II的才60Hz。儘管Xperia 5 II螢幕解析度不像Xperia 1 II有4K,但它450 ppi已經不是夠用而已,而是非常細膩了,所以我們不覺得這部分規格有被降級。

Xperia 5 II其它比Xperia 1 II更好的地方是其電池容量,雖然與Xperia 1 II都是4000 mAh,但別忘了Xperia 5 II的機身尺寸是比Xperia 1 II小的。這可能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兩款不同尺寸但屬於同一世代手機使用相同容量電池的情況,這好比假設5.4吋iPhone 12電池容量與6.1吋iPhone 12是一樣那般稀奇。

Xperia 5 II比Xperia 1 II有優勢另一個點是其機身右側加入Google Assistant實體按鈕。提到按鈕,順道提醒大家,2020年的Xperia 5 II總共有5顆實體按鈕。

Xperia 5 II其它地方多少就有師承Xperia 1 II,例如相機系統是相同的三鏡頭設置,包括16mm等效焦距的超廣角鏡頭,24mm的主鏡頭,以及70mm的望遠鏡頭,這三顆鏡頭都是1200萬畫素感測元件。但Xperia 5 II拿掉ToF,我們會在接下來篇幅中分析拿掉ToF後在低光源環境對焦與人像模式拍攝造成的影響如何。

▼ 左邊為Xperia 1 II,右邊為Xperia 5 II

P1_2.jpg

Xperia 5 II搭載Snapdragon 865晶片(不是865+),8GB RAM,不像Xperia 1 II只有256GB可選,5 II有128GB及256GB可選。

Sony Xperia 5 II 主要規格

  • 機身:長158 x 寬68 x 厚8.0 mm,重量163公克,正面與反面都是康寧六代保護玻璃,鋁材質邊框,IP65/IP68防塵防水(水面下1.5公尺防水30分鐘)。有黑、灰、藍、粉四種顏色
  • 螢幕:6.1" OLED,1080x2520px,21:9長寬比,450ppi,120Hz螢幕更新率,240Hz觸控層更新率
  • 晶片:高通SM8250 Snapdragon 865 (7 nm+),八核心(1核2.84 GHz Kryo 585 + 3核2.42 GHz Kryo 585 + 4核1.8 GHz Kryo 585),顯示晶片Adreno 650
  • 記憶體:256/8GB RAM或128GB 8GB RAM,支援microSDXC(三選二)
  • 系統/軟體:Android 10
  • 背鏡頭:
    • 廣角鏡頭(主鏡頭):1200萬畫素,f/1.7,24mm,元件尺寸1/1.7",雙像素PDAF,OIS
    • 長焦鏡頭:1200萬畫素,f/2.4,70mm,元件尺寸1/3.4",像素尺寸1.0µm,PDAF,3x光學變焦,OIS
    • 超廣角鏡頭:1200萬畫素,f/2.2,FoV 124˚,16mm,元件尺寸1/2.55",雙像素PDAF,蔡司光學,
    • LED閃光燈,全景,HDR,眼部追蹤
  • 前鏡頭:800萬畫素,f/2.0,24mm (廣角),元件尺寸1/4",像素尺寸1.12µm,HDR
  • 錄影:後鏡頭支援4K@24/25/30/60fps HDR,1080p@30/60/120fps,5軸陀螺儀EIS,OIS。前鏡頭支援1080p@30fps (只有5軸陀螺儀EIS)
  • 電池:4000 mAh,快充21W,USB Power Delivery
  • 其它:側邊指紋辨識,實體Google Assistant按鈕,加速感測器,陀螺儀,距離感測器,氣壓計,數位羅盤,色譜感測器,NFC,立體聲喇叭(前置式),3.5mm耳機接孔

Xperia 5 II這次令人讚賞的地方是它將3.5mm耳機孔加回來,喇叭也重新改回機身正面,這樣的安排與Xperia 1 II一樣。但在充電功能就沒有像Xpeira 1 II搭載無線充電,Xpeira 5 II僅支援有線充電。Sony有附18W充電器,但你可以使用USB PowerDelivery達到21W充電。

裝載Xperia 5 II的外盒為全白色硬紙盒,正面打印著閃亮的這款型號的標誌。盒子裡有手機本體,18W充電器,一條USB C對C傳輸線,就這樣。

P1_3.jpg

在某些上市地區沒有附耳機,但台灣上市的Sony Xperia 5 II有額外附一副3.5mm的耳機(有麥克風功能),並有提供不同大小耳塞給你更換用,耳機型號為MH750。

設計

將Xperia 5 II與Xperia 1 II放在一起比較時,外觀上馬上可以看到Xperia 5 II的邊框並沒有採用我們喜歡的90度直角,反而是具有弧度的設計。我們認為整個是平面直角的邊框會比較好,因為可以與手指的接觸面積大,有較不容易滑手的優點。

▼ 左邊是Xperia 1 II,右邊是Xperia 5 II

P2_1.jpg

將Xperia 5與Xperia 5 II放在一起比較,長度與寬度相同,螢幕都是6.1吋,但Xperia 5 II的厚度來到8.0 mm,比Xperia 5的8.2 mm,厚度雖然比較薄,但電池容量郤加大至4000 mAh。Xperia 5電池容量只有3140 mAh。這點Xperia 5 II就很棒。

▼ 左邊是Xperia 5,右邊是Xperia 5 II

P2_2.jpg

Xperia 5 II重量雖然比Xperia 5重4公克,但這4公克在日常使用是感覺不太出來的。以2020年的手機標準來看,將重量168公克的Xperia 5 II放入口袋仍然有一定的攜帶性。

螢幕21:9比例看起來很瘦長,隨著愈來愈多手機採用20:9比例,Xperia系列的21:9比例就不再那麼具特色。

P2_3.jpg

螢幕正面部分,之前Xperia 5的額頭寬度略寬於下巴,但Xperia 5 II上下寬度就一樣,看上去比較對稱。

下部的喇叭現在移到手機正面的下方處,介於正面螢幕與邊框交界處。上部的聽筒做多媒體播放時會做為另一個揚聲器,也是預設的左聲道。

P2_4.jpg

Sony在他們的新聞稿提到他們如何地將框架組件變薄,但以肉眼來看,Xperia 5 II的厚度與Xperia 5很難分辨出來。其它無法看得出來的手機工程優化還包括Xperia 5 II用到2層式PCB並且重新設計音箱,才能讓Xperia 5 II在維持與Xperia 5幾近相同的尺寸同時放入更大容量電池與5G天線。

P2_5.jpg

回歸的3.5mm耳機孔位於手機頂部(Xperia 1 II的耳機孔也是在頂部)。根據我們的經驗,透過獨立的類比音訊信號連接,與Xperia 5基於USB-C連接埠的耳機相比,Xperia 5 II介於兩通道的串音將會有明顯的降低。

P2_6.jpg

台灣上市的Xperia 5 II採三選二設計,支援5G+4G雙卡雙待。Xperia 1 II也是三選二卡槽設計,但目前若放入兩張sim卡,只支援4G+4G雙卡雙待,未來透過軟體更新可能也可支援5G+4G雙卡雙待。

▼ 歐洲上市的Xperia 5 II只支援單張sim卡+microSD

P2_7.jpg

話題轉回邊框,與Xperia 5將電源按鈕與指紋感測器是獨立的不同,Xperia 5 II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就像Xperia 1 II那樣,電源按鈕是「按」得下去的,我們覺得這樣的設計比Xperia 5好(Xperia 5的指紋感測器是按壓不下去的)。

P2_8.jpg

音量按鈕在電源鍵上方,拍照快門按鈕在電源鍵下方,仍然支援先對焦再拍照二段式設計。

Xperia 5 II還有一顆按鈕是Xperia 5與Xperia 1 II都沒有的,就是Google Assistant專用的按鈕,位置介於電源鍵與快門鍵之間。目前它的功能就純粹作為呼叫Google Assistant,無法自訂或停用。

P2_9.jpg

Xperia 5 II有IP65/IP68防塵防水,所以耐得住浸水與水柱沖擊。正面與背面都是康寧六代玻璃,不是Victus等級(註:康寧Victus玻璃可以從2公尺摔落不碎裂,抗刮度提升2倍)。

P2_10.jpg

正面右上方處有保留LED提示燈(RGB),這種設計愈來愈少見,也有一群用戶購買手機時會覺得有這個功能對他們來說很方便。

P2_11.jpg

 

相同的尺寸,兩倍的螢幕更新率

Xperia 5 II螢幕尺寸與Xperia 5一樣都是6.1吋,也都是21:9與2520x1080解析度(細膩度450ppi),螢幕細膩度雖然沒有像4K的Xperia 1 II的643 ppi那樣crazy,但也非常實用了。

與Xperia 1 II及Xperia 5一樣,Xperia 5 II也使用OLED面板。不同的是在更新率,Xperia 5 II是Sony第一款使用高於60Hz的手機,不是給90Hz,而是直上120Hz。觸控感應層更新率則維持240Hz,對手指在螢幕觸控時帶來的流暢感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P3_1.jpg

螢幕亮度部分,Xperia 5 II測得的結果幾乎與Xperia 1 II相同。將亮度滑桿滑至最右邊時我們測得最大亮度為336 nits,若使用自動亮度模式而且手機處於環境光源很亮的環境時,Xperia 5 II的亮度可以衝到523 nits。336 nits或523 nits這樣的數據都不算高;目前他牌旗艦在自動亮度模式已有達到800 nits以上的,在手動模式下調至最亮時,大部分他牌的手機也都還能比Xperia 5 II亮。

Display.png

顏色的處理部分維持著Sony一貫的風格。「導演模式(Creator mode)」專為廣色域設計,會盡可能於播放影片時顯示準確的色彩(ITU-R BT.2020色域),觀看HDR影片建議使用這個選項。此外它也會在SDR串流影片轉升為HDR時確保有顧到串流影片的色域準確度。除了「導演模式」外,還有「標準模式」,它的色彩處理比較普通,但還是有藉由擴大色域把原本平淡的畫面調整更生動。標準模式還有「自動導演模式(Auto Creator mode)」,當你使用某程式(例如Netflix),該程式應該使用導演模式以呈現最佳的觀賞體驗時,Auto Creator mode會自動幫你切換至導演模式,在Auto Creator mode模式下你無法指定或挑選哪些app使用導演模式,這部份是程式自動控制,但它會提供能使用此模式的app清單選項給你。

除了「標準」與「導演」這兩個主要模式,你還有獨立的RGB調整滑塊與白平衡調整選單,可以選擇暖色調、中間色調、以及冷色調這三種預設色溫,並提供滑塊自訂選項,可調整值介於5000K至9300K的色溫。

此外還有白點調整,但在一般的使用並不太會去調整它,因預設的白點值已經讓一般用戶感到滿意。會去調整白點的人可能是有輸出的需求;Sony有為專業用戶提供白點調整的選項,可以匹配手機顯示器的白點與專業印表機的白點,以便輸出之前,在手機螢幕就能看到圖案或照片是否符合想要的結果,避免輸出後與在手機上看到的有落差。

▼ 影像品質設定,可選「導演(Creator mode)」或「標準(Standard)」模式

P3_2.jpg

P3_3.jpg

▼ 影像品質設定,有暖色調、中間色調、以及冷色調,共有自訂調整選項,可調整介於5000K至9300K的色溫

P3_4.jpg

▼ 開啟120Hz螢幕更新率,開啟此選項會比較耗電

P3_5.jpg

當導演模式(Creator mode)偵測到有sRGB內容時,它能夠很精準做色彩渲染,在sRGB檢測顏色色板測得dE2000平均標準色差為0.8,然而這個0.8是白平衡在暖色調的位置時測出來的,如果白平衡是在預設的中間位置,那麼測得的dE2000平均色差為2.9。

至於DCI-P3,我們所使用的測試軟體並無法觸發Xperia 5 II的導演模式(Creator mode)來切換到廣色域,因此得到的測試結果不能代表Xperia 5 II真正的DCI-P3表現。如果你所使用的app有讓Xperia 5 II的導演模式開啟DCI-P3廣色域時,例如開啟Netflix,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手機為播放的內容色彩的調整。

有一點提醒大家,整理此篇評測時,Xperia 5 II串流播放Amazon的影片居然不支援HDR,但播放YouTube與亞馬遜Prime Video就可以用HDR進行播放,我們猜這應該與Xperia 5 II的軟體版本有關,之後應該可以透過軟體更新解決。

Sony針對120Hz螢幕更新率的使用很直覺,你只需到顯示設定將120Hz打開,就這樣,然後不管你做什麼,除了特殊狀況的遊戲外,手機螢幕就都維持在120Hz運作。它沒有其它手機所謂的「自動調整更新率」選項。雖然開啟高更新率對手機來說比較耗電,不過在近期我們所評測過並且有提供「自動調整更新率」選項的手機中,我們覺得開啟這項功能並沒有為電池續航幫助太多,因此對於Sony在此沒有提供「自動調整螢幕更新率」功能並不會覺得可惜。

Sony Xperia 5 II 電池續航力

Xperia 5 II搭載4000 mAh電池,這樣的容量比去年Xperia 5多很多,與6.5吋的Xperia 1 II一樣,Galaxy S20恰巧也是4000 mAh。

經過測試螢幕更新率在120Hz時,Xperia 5 II電池續航輕鬆嬴過Galaxy S20,以下是Xperia 5 II與Galaxy S20各別項目表現。

  • 3G連續通話:27小時35分
  • 網頁連續瀏覽:13小時19分
  • 影片連續播放:17小時36分

Galaxy S20的

  • 3G連續通話:12小時20分
  • 網頁連續瀏覽:10小時48分
  • 影片連續播放:9小時09分

這裡再加入Xperia 1 II的:

  • 3G連續通話:31小時01分
  • 網頁連續瀏覽:9小時52分
  • 影片連續播放:12小時35分

可以看出Xperia 5 II在網頁連續瀏覽仍比Xperia 1 II多3小時27分,在影片連續播放多5小時01分。

▼ Xperia 5 II螢幕更新率在120Hz的電池續航力,綜合耐久時數為102小時

P3_6.jpg

▼ 切換螢幕更新率至60Hz時,電池續航表現在網頁瀏覽與影片播放都有再延長,分別測得15小時07分與20小時54分!耐久時數增加到110小時

P3_7.jpg
與Xperia 1 II的83耐久時數相比,Xperia 5 II在120Hz或60Hz螢幕更新率都嬴過Xperia 1 II,值得肯定。

P3_7_2.jpg

註:電池續航綜合耐久測試是在手機充飽電後,每天通話一小時、瀏覽網頁一小時、影片播放一小時,然後放在旁邊待機,手機處於開機狀態下進行。如果你使用手機的習慣是較常上網,很少打電話或是看影片,那麼可以進入此頁依照自己使用手機的習慣做調整,測出比較接近自己使用習慣的手機續航力參考,例如把上網調至2小時,通話與影片播放調至30分鐘,就可看到電池續航會根據這些調整做變化,此連結連過去還能看到其它手機的續航力表現。

Xperia 5 II 充電

與Xperia 1 II相同,Xperia 5 II也支援透過USB PowerDelivery 3.0充電,可達21W。隨盒內附的充電器是18W,使用這顆幫Xperia 5 II充電,半個小時可將電量充到45%,完全充飽需要1小時49分,這樣的充電速度相對來說並不算快,表現與Xperia 1 II幾乎相同(也是內附18W充電器)。

之前我們評測Xperia 1 II有另外拿輸出65W的PD充電器來幫Xperia 1 II充電,看看會不會比較快。結果顯示充半個小時可充至53%電量,完全充飽要1小時44分,當時表示這樣的表現與拿原廠18W充電器來幫Xperia 1 II充電相比並沒有說快多少,所以下了這樣的結論:Sony內附18W充電器而不是21W並不會說沒誠意,因為即使使用21W來充也不會說快多少。這裡要說的是,如果你拿更大輸出功率充電器來幫Xperia 5 II充,縮短的時間是有限的,不會有明顯的差別。

b1.png

b2.png

Xperia 5 II就沒有像Xperia 1 II有無線充電功能,有些人會覺得缺少無線充電會不方便,有些人倒覺得無所謂,不知你覺得如何?

P3_8.jpg

跟其它Xperia系列一樣,Xperia 5 II也搭載「Battery care」,它會學習你幫手機充電的習慣,只會在你開始要使用手機前將電池完全充飽,對於有整晚幫手機充電或是固定時間充電的用戶來說,Battery care最能發揮效果。除了讓Battery care自己去抓你對手機的充電時間外,你也可以自訂使用的時間區間讓Battery care知道你都在什麼時間區間替手機充電,好讓它針對充電進行優化。據Sony的研究指出,這可以讓電池健康度掉到80%的時間延長兩倍。此外,Xperia 5 II還加入讓你設定充電上限的新功能,例如你可以設定電池充至80%或90%就好,別充到100%,這些功能的目的都是要減少電池充至90%以上電量的次數,因為常將電池電量充至90%以上長時間下來對電池健康度有害。

關於對電池充電的優化工作,只有華碩的設計比Sony的好(Sony的Battery care也很優秀了),華碩對電池的充電保護還支援充電排程,可與用戶的鬧鐘整合,例如你設定鬧鐘早上八點起床,充電程式會將電量充至80%時先暫停,直到早上6點時再以涓流充電將手機充飽。

▼ 可以估算出剩多少時間可充飽。有STAMINA模式設定、Battery Care(電池照護)、Adaptive Battery(可以偵測有哪些app是較耗電的)、Battery percentage(顯示電池百分比)、Last full charge(上次充飽電時間)、Screen usage since full charge(充飽電後螢幕使用時間統計)

P3_9.jpg

▼ Battery Care(電池照護)細部設定。「自動」模式會自動學習你幫手機充電的時間,並評估在適當時間啟用電池照護功能,在你開始要使用手機前才將電池完全充飽。「custom-自訂」自訂時間區間讓Battery care知道你都在什麼時間區間替手機充電,好讓它針對充電進行優化,配合你設定的時間啟動電池照護。「Always」是設定充飽電的上限,例如這裡設定90%,意謂充到90%就停止,不再對電池充電

P3_10.jpg

▼ 電池照護說明

P3_11.jpg

▼ 電池照護的「Always」選項說明。這裡提到雖然有設定充電上限百分比(在此設定90%),但程式大約一個月一次仍然會將電池充飽,以用來偵測電池的健康度

P3_12.jpg

P3_13.jpg

▼ 電池照護,在此選「custom-自訂」

P3_14.jpg

喇叭測試

Xperia 5 II喇叭設計與Xperia 1 II一樣,都是面向螢幕正面,不像Xperia 5下方的喇叭是位於下方邊框,聲音是往下方的方向而不是朝向用戶的方向。將手機橫著拿時,聽筒端會是左聲道,即使你將它180度翻轉,耳機端變成在右側時,它仍然維持作為左聲道,並不會自動變成右聲道。所以你只要記著,手機橫拿時,拍照快門鍵位於你右手食指可觸摸得到的方向就是正確的能讓耳機端位面向你在左側了。

P3_15.jpg

在沒有開啟音質加強功能時,Xperia 5 II的喇叭音量表現只獲得「一般」的表現,比Xperia 1 II的「好」整體評價低一個層級。音質的話Xperia 5 II與Xperia 1 II大致相同,Xpeira 5 II就只是音量稍微小聲一些。

開啟Dolby Atmos後(在Dynamic mode動態模式裡),Xperia 5 II的音量有上來,音量表現就從「一般」提升至「好」,然而Xperia 1 II同樣也有Dolby Atmos,開啟後,Xperia 1 II整體音量可以再爬升一階層到「很好」等級,因此Xperia 5 II還是落後Xperia 1 II一個級距。Xperia 5 II開啟Dolby Atmos後,如同我們在Xperia 1 II觀察到的一樣,人聲音量與高音響應都有提升,就是這兩個加起來(中音及高音)讓我們覺得音量變大聲了,但低音的力道就沒什麼差異。

底下這張圖是Xperia 5 II喇叭在LUFS及響應頻率的測試,請點擊此張截圖連結或此連結,整張都是超連結可連過去Gsmarena官網,然後可以再點擊「Song 1、Song 2、Song 3至Song 7」來實際聆聽經由Xperia 5 II喇叭播放的示範音樂!建議使用耳機聆聽。此外你還可以選擇不同款的手機來試聽它們的音色表現,方法是點擊「+Add to comparison」加入更多手機來做比較(方式:由下拉式選單挑選手機,挑選的手機載入清單後,你就可以看到各它們各自LUFS曲線圖,並點取播放示範音樂,或者讓音樂自動從Song1播到Song7,過程中你可以隨時點選下方的手機以即時試聽同一首曲子不同手機播放的音色)。

LUFS絕對值愈低代表音量愈大。「Speaker frequency response - 喇叭響應頻率」圖表則告訴你各款手機在低音、高音和中頻的重現與滿載輸出「0db」這條水平線的距離。

Xperia5II_speaker.png

 

音效晶片輸出表現

不管是哪個品牌,現今手機所使用的音效晶片都已經很出色,接上耳機及主動式喇叭時,雖然音質輸出仍然存在著差異,但這些差異只剩專業儀器可以判讀出來,人耳幾乎辨識不出,因此在此我們就不提供實驗室的結果了。

接近原生的Android 10,加入Sony客製化功能

Xperia 5 II出廠預設搭載Android 10加上Sony的Launcher,介面整個看起來很接近原生的Android。原生Android 10提供的兩個新功能在Xperia 5 II與Xperia 1 II也都有 – 雙階段位置存取權與全系統層級的深色模式。

P4_1.jpg

Xperia 5 II的介面幾乎與1 II的分辨不出來,基本上兩款都有相同的基於Google Pixel手機的Launcher介面。

▼ 螢幕鎖定畫面 • 桌面

P4_2.jpg

P4_3.jpg

▼ 資料夾收納app • 所有程式集

P4_4.jpg

P4_5.jpg

▼ 檢視近期開啟程式 • 功能快速開/啟選單

P4_6.jpg

P4_7.jpg

導覽列預設採用傳統三顆按鈕樣式(返回、Home、程式切換),你可以改用手勢導覽操控方式(從螢幕底部向上滑動是回到桌面。從底部向上滑動並停止再放開是程式切換。從螢幕左側或右側向內側滑動是返回動作)。Google Pixel系列在桌面下方一顆細長白色小藥丸圖示的操作選項就被拿掉了。

與Xperia 1 II一樣,Xperia 5 II指紋解鎖是唯一的生物解鎖方式,不論你用右手姆指或左手食指,指紋辨識速度快且準確。雖有臉部辨識選項,但不是像iPhone那樣透過專屬的感測器達成,所以安全性較低,然而你的手指若是溼溼的、出汗、或是有髒污,你可能會覺得臉部辨識會方便些。

▼ 系統導覽設定:Gesture navigation是手勢設定從螢幕底部向上滑動是回到桌面,從底部向上滑動並停止再放開是程式切換。從螢幕左側或右側向內側滑動是返回動作。3-button navigation是傳統三按鈕工作列

P4_8.jpg

▼ 調整從螢幕左側或右側向內側滑動返回動作的靈敏度,app內若有設計側邊手勢操控,在此將靈敏度調太高可能會與系統的手勢操控衝突

P4_9.jpg

▼ 安全性狀態檢視。Google Play Protect是掃描App,Find My Device是尋找我的裝置,Security update是安全軟體更新,Google Play system update是Google Play系統更新。Device Security是裝置安全設定,包括螢幕鎖定方式、指紋檔案管理、Smart Lock(例如隨身攜帶裝置時,讓裝置保持解鎖狀態,或是在特定定點時裝置保持解鎖狀態,或是在信任裝置的附近,手機保持解鎖狀態)

P4_10.jpg

P4_11.jpg

Sony的Launcher有提供單手模式,只要在Home按鈕點兩下,系統介面與下拉通知選單就會縮至單手可觸及的範圍,如果遇到無法雙手操作的情境,這個功能就很便利。然而要在傳統的導覽列模式下才有Home按鈕讓你連按二下,如果是選手勢操控的話,可以透過Side Sense裡的選單功能執行。

提到Side Sense,它可以自訂手機兩側邊框觸控感應的功能,透過踫觸或滑動以進行各種指令/動作的觸發(這些指令可以自訂多組,包括感應區域的靈敏度也可以調整)。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功能將兩款app配對綁在一起並指定為Side sense指令,如此一來就可以快速以分割視窗執行兩支app。除了可選擇哪些app要出現在Side Sense選單,也可以設定多組兩支app綁定讓你可以快速以分割視窗來執行兩支程式。

▼ 單手模式

P4_12.jpg

P4_13.jpg

▼ 按住橙色直條(側邊操控感應區)不放,可以用拖曳隨處擺放其位置。Side sense menu是自訂側邊選單要擺放的app。Multi-window menu是設定要哪些app執行分割視窗。Configure Side sense bar是設定與側邊操控感應區的互動方式。Side sense bar sensitivity是調整連按兩下的速度與側邊橍長度。Gestures是自訂觸控動作指令,例如連按兩下執行的動作。screen是在螢幕鎖定狀態仍可使用側邊操控。Select apps that work with gestures可以為各別app啟用或停用側邊操控,以免與app內的手勢操控相衝突。Improve prediction accuracy透過位置存取來提升決定哪些app出現在側邊選單預測準確度

P4_14.jpg

P4_15.jpg

▼ Side sense側邊欄設定。Show Side sense bar可以設定是否顯示側邊欄。Disable Side sense temporarily需要與螢幕互動時,隱藏側邊欄並停用側邊欄感應以防止誤觸而影響使用者與app的互動體驗。Length是側邊欄長度調整,Transparency是側邉欄透明度調整,Position是側邊欄位置調整

P4_16.jpg

▼ Side sense選單

P4_17.jpg

與Xperia 1 II不再內建Sony自家相簿一樣,Xperia 5 II的相簿程式也改由Google的相簿取代。音樂程式仍保留Sony自家的,但以現今大家習慣使用線上串流音樂播放程式來看,在不久將來Sony自家音樂程式也可能不再內建。

「Game Enhancer」主要的兩個介面仍然保留著,在Xperia 5 II有再加入新功能,一個是類似Launcher概念把所有遊戲集中放在一起,另一個則是在遊戲中可呼叫出來的上層選單。現在提供三種效能模式,一個是最大效能(以全速運轉),另一個是省電效能(遊戲每秒會降到40fps,並調整一些設定以延長電池使用時間),第三種是平衡模式(介於前述兩種模式中間),現在還多了自訂模式,可以讓你自訂螢幕更新率,而且不論遊戲是否有支援120Hz,你可以將更新率鎖定在120Hz。Focus mode(專注模式)顧名思義就是遊戲進行中不會有擾人的通知訊息或其它讓人分心的訊息跳出來干擾,關閉螢幕自動亮度、停用照相快門鍵、停用Side sense功能。

「H.S. power control」是Game Enhancer裡的新功能,啟用時,如果你同時玩遊戲並幫插著手機充電,不會真的對手機充電,而是讓充電器提供手機當下運作所需要的電力(也就是使用AC電源供電,不對電池充電),這支程式基本運作原理是要減少傳統上我們邊玩手機邊幫它充電時的溫度上升(H.S.代表Heat Suppression,中文是抑制熱量意思),進而降低電池損耗。

▼ Game Enhancer,這裡列出四款遊戲

P4_18.jpg

▼ 顯示Game enhancer圖示與否、Game mode(遊戲模式)、Focus設定。Default menu type在此選浮動圖示樣式。Main screen在此將顯示推薦打開。Record(錄影)選720p解析,儲存選內部記憶體

P4_19.jpg

▼ 遊戲介紹

P4_20.jpg

▼ Game Enhancer設定:Game mode – 效能模式,在此選Custome自訂。Menu type – 選單類型,在此選擇漂浮小圖示出現在遊戲畫面上。Release RAM – 定期釋出被其它程式佔用的記憶體。Hide notifications – 遊戲進行時隱藏來自訊息中心的通知,但來電、警告、低電量的通知仍會出現。Hide call notificaions – 隱藏來電、社群媒體的來電通知。Lock navigation bar – 鎖定導覽列以防止玩家誤觸而中斷遊戲跳回桌面。Turn off Adaptive brightnss – 關閉螢幕自動亮度,以防止玩家所在環境光源太暗時螢幕亮度跟著降低而影響遊戲畫面的對比。Disable Side sense – 關閉側邊按壓感應以防止意外中斷遊戲進行。Disable camera key – 停用實體拍照快門按鈕以防止意外跳離遊戲。

P4_21.jpg

▼ Game mode-遊戲模式選項。Performance prefered-效能模式,手機會執行較高的螢幕更新率與反應速度,此選項會比較耗電。Balanced-平衡模式,兼顧性能與電力表現。Battery life preferred-電力優先,將螢幕更率調降至40Hz並關閉一些性能型功能。Custom-自訂模式。使用Game enhancer時STAMINA會關閉,如果要節省電源建議選擇Balanced-平衡模式。限制橫向模式的觸控區域。Optimise touch area - 限制橫向模式的觸控區域,防止誤觸的操作。此功能只有選單類型選擇下拉式(非遊戲增強器浮動圖示)時且手機處於橫向模式才有用。開啟後可能會影響導覽列及手勢操控。Optimise V.X. microphone - 優化V.C.麥克風,使用內建麥克風的耳機,例如遊戲專用耳機,連接到裝置的3.5 mm音效插孔,改善語音聊天時的麥克風音質

P4_22.jpg

▼ Custom-自訂模式。可設定螢幕更新率,當工作溫度太高時此功能會停用。當設定在240Hz時,因為在120Hz的每一幀幅間會安插一幀黑屏,因此視覺效果會更流暢。但要注意使用240Hz螢幕更新率的亮度可能因此降低,建議當遊戲有支援120fps時再使用此功能。Touch response是觸控感應速度,愈高的話可以減少螢幕與你手指觸控的反應時間。Touch tracking是觸控追蹤,愈高代表可以提供愈精準的觸控輸入

P4_23.jpg

Game enhancer還提供截圖與遊戲錄影功能,做遊戲錄影時還可以同時開啟前鏡頭錄製畫面並使用麥克風收音(需要用有線耳機) ,對於建立遊戲講解影片時可派上用場。不過沒有可以將影片同步串流到影片平台直接進行實況播放的功能。快速搜尋功能可協助你找到YouTube上與你正在玩的遊戲的相關影片,以浮動視窗顯示,讓你參考別的玩家怎麼玩的。

▼ Game enhancer首頁,選項有Game mode-遊戲模式設定。Focus setting-專注模式設定,顧名思義就是遊戲進行中不會有擾人的通知訊息或其它讓人分心的訊息跳出來干擾,還有關閉螢幕自動亮度、停用照相快門鍵、停用Side sense功能,Menu type-選單類型,有下拉式與遊戲增強器浮動圖示兩種。Search是搜尋。Screenshot是遊戲截圖。Record是遊戲錄影

P4_24.jpg

▼ 設定遊戲模式

P4_25.jpg

▼ Focus setting-專注模式的設定。除了可以關閉通知訊息或其它讓人分心的訊息、關閉螢幕自動亮度、停用照相快門鍵、停用Side sense功能之外,還有釋放記憶體選項

P4_26.jpg

▼ 選單類型,有下拉式與遊戲增強器浮動圖示兩種

P4_27.jpg

▼ 搜尋YouTube上面關於PAC-MAN遊戲影片

P4_28.jpg

▼ 錄影設定。Front camera是前鏡頭選項。Microphone是麥克風收音,使用藍牙耳機不支援,要用有線耳機才行。Voice changer是變聲器,此功能要Microphone有打開時才有用

P4_29.jpg

Xperia 5 II性能跑分

Xperia 5 II搭載Snapdragon 865晶片而不是小改款的865+。Xperia 1 II也是使用S865,Xperia 5 II發表時間是Xperia 1 II上市後的六個月,小編覺得Xperia 5 II若能搭載865+的話會更完美。Anyway,它有8GB RAM,儲存容量有128GB與256GB兩種版本,台灣上市版本只有256GB,本篇評測拿到的是128GB。

P4_30.jpg

可以預期的是,Xperia 5 II性能與其它採用Snapdragon 865手機差不多。在CPU的單核心運算部分,採用865+的手機略勝一籌,例如Zenfone 7 Pro、ROG Phone 3、Galaxy Z Fold2分別測出996分、975分、950分,都嬴過Xperia 5 II的890分。但在多核心運算的差異上,S865與S865+就沒什麼黃,甚至有嬴過S865+的,例如還嬴過Galaxy Z Fold2。

GeekBench_51_multi-core.png

GeekBench_51_single-core.png

 

AnTuTu 8是綜合型測試,測試手機的「多執行緒」、「Android執行環境」、「RAM運算」、「RAM速度」、「CPU性能壓力測試」、「CPU浮點運算」、「單線程CPU整形性能」、「單線程CPU浮點性能」、「2D繪圖性能」、「3D繪圖性能」、「存儲I/O」、「數據庫I/O」的綜合效能,測試繪圖性能時,手機螢幕是在開啟下進行。在此可以看到各款手機彼此間的差異並不明顯。Xperia 5 II表現OK,雖然在同屬S865晶片手機當中敬陪末座,但比Exynos晶片版本的Galaxy S20系列及Kirin晶片的華為P40 Pro還要好。

AnTuTu8.png

 

顯示晶片的性能表現同樣中等,測試跑的數據已有旗艦等級的水準,只不過在大家都很出色的狀況下,就無法看出Xperia 5 II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

3DMark_SSE_Vulkan_1440p.png

3DMark_SSE_OpenGL_ES_31_1440p.png

Aztek_OpenGL_ES_31_High_Onscreen.png

Aztek_Vulkan_High_onscreen.png

GFX_31_CarScene_Onscreen.png

GFX_31_Car_scene_1080p_Offscreen.png

GFX_31_Manhattan_Onscreen.png

GFX_31_Manhattan_1080p_Offscreen).png

GFX_30_Manhattan_Onscreen.png

GFX30Manhattan_1080_ScrOFF.png

在測試軟體持續的負載運行下,Xperia 5 II機身溫度會上升,熱度沒有達到讓人感到不舒服的程度,就是會感到溫溫的而已。在多次重複執行軟體後,晶片性能在Antutu項目會因為溫度上升而下降約10%-12%,這種情況在很多手機都會有,但也有不受影響的手機,例如定位電競手機的ROG Phone 3就不會。一般人在平日的使用是不會像這裡一樣密集與連續地用測試軟體操手機,在實際的使用時,Xperia 5 II是不卡頓,流暢度是與其它旗艦手機一樣。

高品質的三鏡頭

Xperia 5 II的相機系統幾乎與Xperia 1 II相同,但少了ToF發射器/接收器,這對於低光源環境拍攝時的對焦或是人像模式景深處理時可能有些不利,這部分會在接下來的分析提到。

▼ 左邊是Xperia 1 II,右邊是Xperia 5 II

P5_1.jpg

與Xperia 1 II一樣,Sony在Xperia 5 II同樣將重點放在傳感器讀取速度上,所以讓他們決定採用尺寸稍微小一點以及較常規的傳感器,而不是像三星採用的1億800萬畫素。Sony表示它可以在10毫秒內從成像器獲得完整的傳感器讀數,比從1億800萬畫素獲得1200萬畫素需要30毫秒(三星9合1像素合併技術),或是從1億800萬畫素獲取完整的1億800萬畫素需要100毫秒相比,Xperia 5 II的10毫秒快很多。快速的傳感器讀取速度意謂拍攝移動物體時可以減少果凍效應現象,更可以達到20fps高速連拍速度。

註:果凍效應(英語:rolling shutter)是數位相機CMOS感光元件的一種效應,當使用電子快門來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時,原本垂直的物件拍攝出的畫面卻為傾斜甚至變形。或會出現部分曝光(partial exposure)、斜坡圖形(skew)、晃動(wobble) 等現象。

再者,Xperia 5 II這顆主鏡頭元件尺寸1/1.7"一點也不小,像素尺寸1.8µm,光圈f/1.7,焦距24mm,是顆雙光電二極體感測器(Dual Photo Diode sensor),運作方式類似雙像素(Dual Pixel),但有別於每個像素都用於相位偵測輔助對焦,Sony的雙光電二極體感測器(Dual Photo Diode sensor)則用上247處對焦,自動對焦範圍佔感光元件的70%。

超廣角鏡頭焦距16mm,支援自動對焦,此外它感測元件尺寸1/2.55"。長焦鏡的焦距為70mm,具備3x光學變焦。

Xperia 5 II的前鏡頭就沒什麼改良,與Xperia 1 II、Xperia 1、以及Xperia 5都是同一顆,800萬畫素、24mm、光圈f/2.0。

P5_2.jpg

Xperia 5 II同樣提供三個相機程式。有使用起來較基本的相機程式,適合隨手拍與一般的錄影,大部分使用這支程式就夠。然後是「Cinema (tography) Pro」這款先前評測Xperia 1時介紹到的程式,可以讓你錄影時加入各種創意效果。第三款是「Photo (graphy) Pro」程式,就支程式是從Xperia 1 II開始加入的,裡面有Sony無反光相機系列的拍照功能,讓使用者有Alpha無反單眼的使用者體驗。

基本的相機程式大致上就是之前Sony Xperia的相機程式,要選擇不同鏡頭拍攝時,現在只要透過觀景窗的小樹圖示來選就可以,三顆樹代表使用超廣角,二顆樹代表主鏡頭,一顆樹代表望遠鏡頭,不像Xperia 5要在0.7x-1x-3x之間循環選擇才行,現在想要用哪顆鏡頭就選哪顆鏡頭變得方便許多。

手機直拿時,觀景窗中做水平滑動可以在拍照與錄影模式之間切換,向下滑動則是在前後鏡頭之間切換。觀景窗上方的選項還有補光燈控制、景深模式、相片比例、白平衡與曝光補償調整、前後鏡頭切換鈕,設定(齒輪圖示)。快門左側的「Mode – 模式」點入後可以看到其它拍攝模式,例如全景、創意效果(亦稱作濾鏡)、人像模式、慢動作、Google Lens,最後一次選擇的模式會記憶並出現在觀景窗中。這裡沒有手動模式。 

▼ 標準鏡頭的廣角拍攝

P5_3.jpg

▼ 超廣角拍攝與近拍

P5_4.jpg

P5_5.jpg

▼ 白平衡調整

P5_6.jpg

▼ 景深拍攝,若手機距離拍攝著太近,會跳出提示請你將手機拿遠一點

P5_7.jpg

▼ 相機設定。有自拍計時器、相片尺寸、物體追蹤、自動拍照、柔膚特效、辨識QR code、顯示拍照建議(會在拍照前與拍照後顯示小提示)、儲存地理位置資訊、觸控對焦、參考格線、自動相片預覽(只限前鏡頭)、快門按住連拍、指定音量鍵功能(例如變焦)

P5_8.jpg

基本的相機程式並沒有手動模式,若要玩手動拍照的話可執行Photo (graphy) Pro這支程式。要開啟「Photography Pro,或稱Photo Pro」有兩種方式,一是在基本的照相程式裡的模式選項中選擇,另一個直接點擊桌面上的「Photography Pro」程式圖示。這支程式提供豐富的人機介面,當中包含豐富的手動控制功能。

在Photo Pro模式下,拍照時要按實體快門鍵,也可以使用音量鍵來替代,螢幕上是沒有虛擬快門鍵的。獨立的照相快門按鍵有半按壓及全按壓兩階段作動,拿著手機同時要在這顆細長的快門按鈕按壓來觸發拍照需要一些力氣,按壓當下可能會產生晃動,若在白天光線充足環境這樣的操作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對於任何需要長一些時間曝光的拍照來說,照片會有可能因此晃動而模糊。我們覺得Sony若能讓用戶選擇在螢幕上顯示虛擬快門按鈕的話會更好。畢竟是一台手機,從將它拿在手中的手感、按鈕位置,快門按壓的回饋感,Xperia 5II與一台數位相機的差異還是有的,此外數位相機有的操作感,Xperia 5 II不一定有。

任何曾經有用過Sony無反鏡頭相機的人可以馬上上手Photo Pro的介面,介面中的圖示都一樣,觀景窗呈現的選單也類似,在Xperia 5 II上看起來甚至更好。

Photo Pro提供的控制選項很豐富,例如「Drive mode」下的還有單張拍照(適合拍靜態)、連續高速拍照(每秒20張)、以及連續低速拍照(每秒10張)三種連拍模式以及3秒或10秒計時器在此的3秒或10秒計時器功能在標準的相機程式是沒有的。

▼ 對於有常在使用EV(Exposure Value – 曝光補償)的攝影用戶來說,EV刻度轉盤的視覺設計很明顯,但這種仿「類比」式的設計在觀念上讓人覺得有些過時。更何況Sony的無反單眼人機互動並不是以觸控操作見長,因此在此將經典的EV轉盤操作模擬作在觸控螢幕上,有些違和感

P5_9.jpg

▼ 對焦模式有「Single-shot AF 單次對焦」、「continuous AF 連續對焦」、「Manual Focus 手動對焦」

P5_10.jpg

▼ 照片檔案格式,照片比例,超廣角鏡頭照片失真變形校正、Drive mode有單張拍照(適合拍靜態)、連續高速拍照(每秒20張)、以及連續低速拍照(每秒10張)三種連拍模式、Continuous shooting feedback連拍回饋

P5_11.jpg

其它關於Photo Pro功能包括對焦模式有「Single-shot AF 單次對焦」、「continuous AF 連續對焦」、「Manual Focus 手動對焦」。
對焦區域有中央(center)與廣角(wide)。
測光模式則有點測光(適用於主體較小,並與環境光線差異很大的情況)、中央重點測光(適用於主體較大,且與環境光線差異較大的情況,例如人像特寫)、矩陣測光(適合風景、建築物等光線條件比較均衡的場景)。
白平衡選單有自動、陰天、晴天、日光燈、白熾燈(鎢絲燈)、陰影這六組預設外,還有三個自定組(custom 1、custom 2、custom 3)。自訂白平衡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點擊灰色卡並且按下設定(Set),另一個是在「綠色-洋紅色,以及琥珀色-藍色」色彩的白平衡網格線中手動調整。ISO的調整範圍部份,主鏡頭是64-3200,望望鏡頭是25-1000,超廣角鏡頭是50-1600。

觀景窗會顯示目前曝光參數資訊,並提供直方圖與水平儀參考線(可關閉,從觀景窗最左邊的「Disp」按取消即可)。觀景窗左上角狀態讀數可以讓你知道相片是存在手機或是microSD裡、剩餘空間、解析度、以及地理位置記錄功能是否有開啟。

觀景窗最左欄會有目前模式的顯示,若是按下會出現刻度盤選單,讓你可以在「Auto - 全自動」、「Program - 程式自動曝光」、「Shutter - 快門先決」、「Manual - 手動」之間選擇。這裡沒有辦法提供光圈先決的原因是因為三顆鏡頭的光圈都是固定的關係。

點擊焦距圖示後,會彈出16mm、24mm、以及70mm焦距半透明選單,這樣的設計比在數位相機上透過實體旋鈕來選擇方便些,但如果能一次將16mm、24mm及70mm都顯示在觀景窗就更便利。要在16mm(廣角)、24mm(超廣角)、70mm(望遠鏡頭)之間變焦,你必須先點選這三顆鏡頭當中之一,然後再點擊「>」箭頭,才能從半透明的轉盤選單選擇焦距 – 這樣的介面看起來酷炫,但並不是最實用。即使我們可以將音量鍵自訂為焦距變換,但只限於已選定鏡頭底下的變焦,仍然無法用來切換不同鏡頭。

錄影部分使用的是Cinema Pro這支程式。這支程式特殊之處包括可以用電影等級的23.98fps或25fps且21:9比例拍攝,解析度有3840x1640或2520x1080。它還支援HLG技術的HDR,影片則以h.265編碼儲存。ISO部份根據你使用哪顆鏡頭錄影而有50/64/25到800的選項,快門速度還可根據拍攝角度做調整。在此也包含靜態拍照的白平衡自訂調整選項,可以在「綠色-洋紅色,以及琥珀色-藍色」白平衡網格線中手動調整,或是點擊灰色卡並按下設定(Set)做調整。

註:HDR電視影像標準 : HLG 和HDR 10 & Dolby Vision 的主要差異(引用HDR電視影音格式解析 — 認識HLG,內容哪裡找? HLG與HDR10及Dolby的差異在哪一文)。
HDR 10 及 Dolby Vision 兩種 HDR 技術的共通點均是將影像訊號本身訊息帶有元數據(Metadata),當顯示撥放設備支援顯示 HDR 10 或 Dolby Vision 時,就會讀取相關元數據並由IC傳送對應數值調整畫面讓其顯示為 HDR 效果。HDR 10與Dolby Vision兩者最主要差別在於元數型態,HDR 10為靜態元數據,而 Dolby Vision為動態元數據。
至於HLG,與前兩者的差異則在於,HLG檔案格式本身並未帶有元數據(Metadata)的傳輸,因此在大部份既有的顯示晶片上經過運算就可以執行。
所以若從畫質表現來看,Dolby Vision因為支援動態元數據,擁有更大幅度的影片動態範圍,且需要杜比實體室認證,故在亮暗細節的差異度較HDR 10及HLG來的更明顯,畫質表現也為三者最細膩。
HLG為廣播HDR信號,本身並無帶有元數據,所以畫質表現會根據顯示器亮度而有所影響
HDR 10為目前最普遍的HDR格式,但會因為顯示器最大亮度的差異,而影響到整體畫面呈現。一般來說,最大亮度未達1000nits的顯示器若未經過單獨調教,僅能做訊號解碼的動作,且不易顯示出亮暗細節,也較無法顯示出HDR效果。反之,經過Tone Mapping之後的顯示器,即便原本亮度無法達到1000nits,也會因為經由個別調教後的顯示器階調而能將HDR效果最大化於該顯示器上,進而更能有還原現場的效果。

使用Cinema Pro錄影時支援手動控制對焦,還包括調焦器(focus racking)選項讓你精準的設定對距離/位置以及合焦的速度(見下面影片2:12處),讓影片有失焦再合焦的專業效果。

你可以加上不同的參考框線(有4:3、2:1、2.39:1、16:9)以及三分法網格線。

關於Photo Pro與Cinema Pro這兩支程式的介面截圖可參考小編在Xperia 1 II開箱評測時所介紹的到的。

Xperia 5 II加入4K@120fps HDR錄影選項,Sony表示Xperia 5 II是一支有這選項的手機。

白天拍照品質

在白天光線充足的場景,Xperia 5 II拍出的照片水準幾乎與Xperia 1 II無異,色彩超生動並將現場場景完整保留。畫質精細保留完整,樹葉/草皮區域看起來自然,沒有某些手機所看到那種經軟體演算後過度的不自然。雜訊抑制的軟體演算雖不像三星手機那樣強的力道,但也算控制得很出色。

▼ 白天拍照,左邊四張Xperia 5 II拍的,右邊四張Xperia 1 II拍的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pic_7.jpg

pic_8.jpg

 在HDR的處理部分,Xperia 5 II仍維持與Xperia 1 II同樣的保守。它不會特別的加強還原亮面區域及陰影區域的細節,反而著重在對比度,讓照片看起來更有寫真攝影風,少一點IG風,這麼說好了,如果你是從三星或是小米用戶轉過來的使用者,並且較喜歡照片看起色彩很鮮豔,那Xperia在這部分的「溫和風」可能會讓你需要一些時間適應。

▼ 白天,主鏡頭,預設的相機程式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Pic_7.jpg

Pic_8.jpg

要讓相片的動態範圍更明顯可以使用Photo Pro程式裡的DRO/自動HDR設定(註:是Dynamic Range Optimizer,中文意思是動態範圍最佳化),它們之間的差異通常很小,尤其在光源分佈平均的場景更是如此。然而對於對比度較高的場景,例如下方的蝸牛照片,在直方圖兩端可以獲得更佳的色調表現。

▼ 白天,主鏡頭,Photo Pro程式,開啟自動HDR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Pic_7.jpg

Pic_8.jpg

Photo Pro拍照模式大部份的設定其實在觀景窗這一層就都看得到,但要設定「DRO/Auto HDR」功能就一定要到Photo Pro程式裡的設定去開啟,「DRO」全名是Dynamic Range Optimizer,中文意思是動態範圍最佳化,它是透過調整色調曲線試著在一次曝光內來處理高對比場景的動態範圍。「Auto」則是自動HDR,背後的運作就比較進階,它會使用多重曝光堆疊以改善相片中過亮或過暗區域的場景細節。

以下我們特地使用主鏡頭拍攝兩組照片來比較四種模式的HDR成像差異。這兩組照片中,標準照相程式的全自動模式照片成像接近Photo Pro程式的自動HDR,但也與Photo Pro的DRO﹙動態範圍最佳化)類似。所以我們得到這樣的結論,標準照相程式足以應付大部份場景拍攝,但如果你要確定亮部區域的細節有被保存下來,建議使用Photo Pro程式並開啟自動HDR,此選項可以提升暗部區域的細節而且亮部區域有更好的渲染表現。若使用DRO﹙動態範圍最佳化)得到的成像結果並不會像使用標準照相程式那般方便與簡易,而且動態範圍也不會因開啟DRO變好多少,不過如果你若覺得有差,還是可以在Phoro Pro使用DRO。

至於關閉Photo Pro裡的HDR的話嘛,除非你想拍出只有2014年時期手機的動態範圍水準照片的話,那就可以在Photo Pro裡面將HDR關閉,此模式拍的照片在這四種模式看起比較平淡。

▼ HDR比較,依序為標準拍照程式 • Photo Pro程式開啟自動HDR • Photo Pro程式開啟DRO • Photo Pro程式關閉HDR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Pic_7.jpg

Pic_8.jpg

Pic_9.jpg

Pic_10.jpg

Pic_11.jpg

Pic_12.jpg

超廣角鏡頭拍出的照片有類似主鏡頭的水準,如果硬要挑剔,這裡的雜訊比較多一些,而且在高對比區域邊緣有一些紫氣。然而動態範圍廣,色彩佳,飽和度不會太超過,精細的細節是我們所看過的超廣角鏡頭中,表現最好的一款之一。

▼ 白天,超廣角鏡頭,預設的相機程式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Pic_7.jpg

Pic_8.jpg

因有支援自動對焦,Xperia 5 II的超廣角近距離拍攝物體時仍然可對到焦並拍出具銳利度的照片,這是許多手機的超廣角無法做到的事,沒有支援自動對焦的超廣角做近距離拍攝時,對焦往往會對到背景去。

▼ 白天,超廣角,預設的相機程式,近距離拍照

Pic_9.jpg

Pic_10.jpg

Pic_11.jpg

軟體的失真校正可以將超廣角鏡頭拍的照片的邊緣扭曲校正成直線,但因為會有部畫面需提供給軟體做為演算用,所以會有部份畫面不見,如果你比較希望可以得到較大的視野而且不在照片邊緣的扭曲(或膨脹)樣子,就不妨把失真校正功能關閉。

▼ 左邊兩張有開啟失真校正,右邊兩張沒有開啟失真校正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與Xperia 1 II的長焦鏡頭相比,我們在Xperia 5 II的長焦鏡頭上獲得了更好的體驗。拍出來的影像有一致的銳利度–比同樣是3倍光學變焦的Xperia 1 II好。不知是因為硬體調校或是軟體演算的關係,Xperia 5 II長焦鏡拍出來的照片是比較好看。底下有幫大家列出Xperia 1 II長焦鏡頭拍出的照片與Xperia 5 II拍出的相比較。

▼ 白天,長焦鏡頭,預設的相機程式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Pic_7.jpg

Pic_8.jpg

▼ 白天,長焦鏡頭,左邊兩張是Xperia 5 II拍的,右邊兩張是Xperia 1 II拍的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低光源環境拍照品質

Xperia 5 II在低光源環境的拍照表現與Xperia 1 II的接近,但不盡相同。就我們的觀察,5 II在燈光區域的控制做得更好,而1 II的照片銳利度比較高–這兩者的差異不是很大,但就是有存在。

▼ 低光源環境,左邊兩張Xperia 5 II拍的,右邊兩張Xperia 1 II拍的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除此之外,仍可以看到Xperia一貫的夜拍風格–更高的對比表現意味在同樣的場景中,Xperia黑暗區的黑色會比大部分競爭對手來得深。儘管如此,相片中的黑暗區域經過體後製演算協助還是有拉上來。色彩保存得很好,飽和度沒有掉。Xperia面對這種暖色調燈光的夜間場景的白平衡處理似乎沒有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在一些手機上處理得不是很好。

▼ 低光源環境,主鏡頭,使用預設的相機程式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在Photo Pro程式開啟自動HDR時,拍一張照會需要等待個2秒,黑暗區域的亮度有上來一些,不過效果細微,至旞原本就光亮的區域(有燈光處)就幾乎沒有什麼改變。銳利度在此也下降些。整體而言,在這種低光源環境使用Photo Pro程式拍攝的效果仍有比較好。

▼ 低光源環境,主鏡頭,Photo Pro程式,開啟自動HDR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底下列出標準相機程式與Photo Pro相機程式的拍照,Photo Pro相機程式還區域有開啟自動HDR、開始DRO、什麼都不開三個選項。

▼ 預設相機程式 • Photo Pro開自動HDR • Photo Pro開DRO • Photo Pro全關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pic_7.jpg

pic_8.jpg

pic_9.jpg

pic_10.jpg

pic_11.jpg

pic_12.jpg

在有燈光照射的微光環境下,Xperia 5 II超廣角鏡頭拍出的照片好看,假如能有更亮的曝光表現我們會更喜歡,但Xperia 5 II到表現就是Xperia如此貫有的風格,至於銳利度及細節表現都很出色,色彩飽和度也到位。

▼ 低光源環境,超廣角鏡頭,預設相機程式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當你選一顆樹圖示時Xperia 5 II就會一直使用長焦鏡頭拍攝,不會有光線閾值/臨界值低於某個程度改為主鏡頭接手的情形;不會有像之前我們評測Pixel 4的長焦鏡頭夜拍時,雖然以二倍變焦進行夜拍,但當現場光源低於某個光線閾值/臨界值時,它就會切換為主鏡頭拍攝,然後再將相片放大來模擬二倍變焦。Xperia 5 II的長焦鏡頭在低光源環境拍出照片同樣好看,細節好,雜訊與飽和度都控制的不錯,若要挑剔的話,就是相片有一點偏暖色調,而且有一點偏紅。

▼ 低光源環境,長焦鏡頭,預設的相機程式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 看完戶外的拍攝後,底下接著是Xperia 5 II與Xperia 1 II、Galaxy S20在工作室的拍照比較,有分ISO 12233、室內充足光源、室內低光源三個圖卡,點入後可以再挑選其它手機進行比較

1.jpg

2.jpg

3.jpg


低光源環境對焦表現

Xperia 5 II沒有搭載ToF(飛時測距)鏡頭,這項技術當中一個作用是用來協助低光源拍攝的對焦,底下我們比較有搭載ToF的Xperia 1 II在黑暗環境的對焦與Xperia 5 II有什麼不同,由影片可以看出Xperia 5 II的對焦速度並不輸給Xperia 1 II,在追蹤人的眼睛的對焦速度甚至比Xperia 1 II快。

▼ 左邊是Xperia 1 II,右邊是Xperia 5 II,兩支手機都有使用三腳架固定

 

人像模式

Xperia的人像拍照並沒有另外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拍照模式,而是直接從觀景窗的圖示就可開啟。即使沒有ToF,它仍可以很出色地將被拍攝人物與背景分離並獲得良好的景深,景深強度可以調整,在預設值的表現很自然。

比較可惜的是人像模式不支援HDR,因此畫面中光亮區域的細節都遺失了(見下方第三張照片)。我們判斷比起背景的光亮區域,拍照程式被設定成應該優先處理人物臉部的曝光,因此可以看到以下照片中人物的臉即沒有HDR介入,仍然有特別加強過的樣子,然而如果其他廠商的人像拍照可以做到有HDR功能,相信Sony也能做到才是,你覺得呢?

▼ 後鏡頭,人像模式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原本我們擔心少了ToF的Xperia 5 II在做人像模式拍攝時,人物邊緣與背景之間的分離處理會比Xperia 1 II差,結果並不會,在以下照片我們看到Xperia 5 II拍出的照片甚至比Xperia 1 II好。

▼ 人像模式比較,左邊四張Xperia 5 II拍的,右邊四張Xperia 1 II拍的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pic_5.jpg

pic_6.jpg

pic_7.jpg

pic_8.jpg


前鏡頭拍照

Xperia 5 II前鏡頭與Xperia 1、Xperia 5、Xperia 1 II都是同一顆,規格或許不是最好的,但照片拍起來好看,色彩佳,細節很可以。

▼ 前鏡頭自拍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前鏡頭拍照雖然有人像模式,但與上面四張未開啟人像模式相比較並沒差異很大,景深效果有,但不是很明顯。前鏡頭人像模式同樣不支援HDR。

▼ 前鏡頭,人像模式

pic_1.jpg

pic_2.jpg

pic_3.jpg

pic_4.jpg

 

錄影表現

預設的相機程式裡,標準鏡頭、超廣角鏡頭、長焦鏡頭都支援4K錄影,但最高只達4K@30fps,不支援4K@60fps。1080p模式則支援30fps與60fps。影片儲存格式4K的話可選h.264及h.265,若1080p的話只能選h.264。三顆鏡頭錄影都有HDR模式,但開啟的時儲存格式只能選h.265。

P5_12.jpg

如果使用Cinema Pro程式,除了進階控制外,4K就有支援60fps(而且回放時就是以60fps播放)與4K@120fps慢動作錄影(回放時是以24fps播放)。Cinema Pro的4K影片有3840x1644 px,21:9電影比例,與其他手機的3840x2160 px不同。

根據我們對Xperia 1 II的經驗,Xperia 5 II的主鏡頭的4K錄影表現出色,雖然相較於其他品牌手機,Xperia 5 II的畫質處理比較保守,但影像看起來自然,整體不錯而且細節有,色彩到位。

▼ 4K@30fps,主鏡頭

超廣角鏡頭的錄影同樣表現很棒,色彩及動態範圍配合得如此緊密,以至於很難分出是主鏡頭錄的或是超廣角錄的,在此競爭對手超廣角鏡頭拍出的畫質很難追上Xperia 5 II的。

▼ 4K@30fps,超廣角鏡頭

Xperia 5 II的長焦鏡頭表現讓人驚喜–銳利度比起Xperia 1 II的長焦鏡有明顯進步,原尺寸檢視放大畫質媲美主鏡頭拍攝的水準。

▼ 4K@30fps,長焦鏡頭

所有模式錄影皆支援數位防手震(SteadyShot)。主鏡頭(24mm)與長焦鏡頭(70mm)有支援Optical SteadyShot光學防手震,超廣角鏡頭(16mm)是沒有的。

數位防手震(SteadyShot)雖然可以相當穩定的控制主鏡頭與超廣角鏡頭錄影時的晃動,但在Xperia 1 II可以做得更好,整體來說Xperia 5 II會有較多的抖動現象。長焦鏡頭錄出影片的晃動程度與我們在Xperia 1 II看到的差不多–不是很流暢,但也不算太糟。

▼ 4K@30fps,主鏡頭,數位防手震

▼ Xperia 5 II錄影與Xperia 1 II及Galaxy S20的比較,有分ISO 12233、室內光線充足、室內光線昏暗三個圖卡,點入後可再挑選其它手機進行比較

4.jpg

5.jpg

6.jpg

5 II是2020年Sony所推出較高等級的Xperia系列。1 II在電池續航力的落後、4K螢幕提供的使用者體驗並不如5 II高螢幕更新率那麼有感,兩款的硬體規格基本上差不多,但我們會更喜歡外觀尺寸相對來說比較小一點的Xperia 5 II。

P6_1.jpg

iPhone 11 Pro重量比Xperia 5 II更重,而Google的Pixel系列都不搭載S865晶片,因此在機身尺寸與硬體規格上,我們覺得Galaxy S20是Xperia 5 II唯一的競爭對手。

Galaxy S20電池續航力輸給Xperia 5 II–Galaxy S20螢幕更新率在60Hz與120Hz時分別測得78小時與71小時,Xperia 5 II分別有110小時與102小時,但Galaxy S20有較亮的螢幕亮度與更高的解析度,更優異的前鏡頭,更快的充電規格。因此該選Galaxy S20或Xperia 5 II就看個人喜好了–Xperia 5 II有接近原生Android的介面,Galaxy S20有豐富功能的OneUI,三星手機拍照在軟體演算介入較深,Sony比較保守,S20有無線充電功能,Xperia 5 II有3.5mm耳機孔。

▼ Galaxy S20,在台灣販售的容量為12GB/128GB,Xperia 5 II是8GB/256GB,S20評價可參考這篇

samsung-galaxy-s20-.jpg

Galaxy S20就真的是我們所能想到的能成為Xperia 5 II真正的競爭對手。當然,OnePlus 8 Pro本來是個不錯的參考,但隨著OnePlus 8T推出,它更能代表一加出線來與Xperia 5 II競爭,但這款支援台灣的頻段有限。華為的P40 Pro也夠實力與Xperia 5 II車拼,但少了Google軟體生態的支援在此就不考慮它。LG在全球市場策略嚴格來講並沒有一款真正的旗艦,V60只有在美國與南韓上市,公司近期推出諸如Velvet與Wing試著重塑品牌形象,不過這兩款都只算得上是小眾市場,而且尺寸與重量都不算輕巧,因此不能列進來與Xperia 5 II比較。可折疊的Moto Razr 2020尺寸小巧,但售價就如其他廠牌折折疊螢幕手機一樣高不可攀,但相機系統無法與Xperia 5 II相比,因此不列入考慮。

放眼市場,考慮入手Xperia 5II時雖然只有Galaxy S20能列進來與之比較,但面對Galaxy S20的競爭仍然是一場硬戰。但Xperia 5 II以這幾項優點說服我們–很好的相機系統、出色的電池續航力、漂亮的螢幕、以及該有的功能都有了(幾乎了)。

P6_2.jpg

所以毫無疑問的我們覺得Xperia 5 II是一款超讚的手機,但在Sony的品牌光環下,儘管Xperia 5 II有這些顯而易見的優點,它的售價還是有可能會變成它在市場推廣的阻力。然而對於Sony支持者來說,阻力不會是阻力,而且有很大的機會是選擇Xperia 5 II,而非已推出市場一段時間的Xperia 1 II。

關於Xperia 5 II的價點整理

  • 細瘦小巧,重量輕
  • 有3.5mm耳機孔,立體聲喇叭,IP68防塵防水,microSD,LED提示燈
  • 120Hz螢幕更新率,接近原生Android,簡單好用的軟體套件
  • 120Hz或60Hz螢幕更新率都有出色的電池續航力,電池照護功能
  • 出色的相機系統,白天與夜晚的拍照及錄影表現都很棒
  • 除了簡單易上手預設的相機程式,另外有更豐富與進階的拍照與錄影軟體

關於Xperia 5 II的缺點整理

  • 螢幕亮度不像競爭對手那麼高
  • 充電速度比較慢,沒有支援無線充電
  • 預設相機程式沒有支援4K@60fps,Cine Pro錄影雖然有4K@60fps與4K@120fps,但操作起來需要多一點時間摸索,功能會比較複雜 video 
  • 前鏡頭表現還可以,但規格有些過時–解析度低、沒有自動對焦、沒有4K錄影、人像模式動態範圍有限

參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xperia5ii開箱 xperia5II
    全站熱搜

    cookt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