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很少有手機廠商會像Sony那樣,宣稱他們家新發表的Xperia XZ3在市場上引起相當大的波瀾。Sony宣佈投入第一款採用OLED面板的Xperia系列手機,當時在IFA 2018展上似乎讓人出乎意料之外,市場反應有興奮到歡欣鼓舞的,也有困惑並且感到抗拒與生氣的。不論如何,這樣的紛紛議論已創造話題性,大大的幫Sony行銷曝光。
Xperia XZ3影片介紹(英文)
網路上關於XZ3的爭論/討論已沸沸揚揚,在此小編不加入論戰,一如往常的我們還是來幫大家作Xperia XZ3深入探討,若你要入手或是純粹觀看XZ3,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的。
Sony Xperia XZ3 主要特色
- 機身:鋁合金邊框、康寧五代玻璃(前後)、IP65/68防塵防水、長158 x 寬73 x 厚9.9mm、193公克
- 螢幕:6.0吋,18:9,QHD+ OLED面板,HDR,TRILUMINOS,X-REALITY技術
- 後鏡頭:1900萬畫素,1/2.3" Sony IMX400感光元件,光圈f/2.0,預測式混合對焦(雷射/相位偵測/對比AF/burst AF/紅外線感測協助白平衡),LED閃光燈、獨立快門鍵,智慧啟動(Smart Launch),BIONZ行動圖像處理處理引擎,ISO 12800
- 錄影:4K@30fps(支援HDR),1080p@60fps,1080p@960fps,720p@960fps。 Steady Shot,立體聲音錄音,預測動態捕捉,ISO 4000
- 前鏡頭:1300萬畫素,光圈f/1.9,1080p錄影
- 晶片:高通Snapdragon 845(Kryo 385架構,8核Cortex-A75,時脈2.8GHz),顯示晶片Adreno 630
- 記憶體:4GB RAM,64GB UFS儲存空間,microSD(支援512GB)
- 作業系統:Android 9.0 Pie
- 電池:3330mAh,USB PD,Qi無線充電
- 連線: 4G+4G 雙卡雙待(三選二卡槽),4G VoLTE,5CA LTE Cat.18,4x4 MIMO,雙頻Wi-Fi 802.11ac,藍牙Bluetooth 5.0,GPS/GLONASS,NFC,USB 3.1 Type-C
- 聲音:動態震動系統,高解析音效,DSEE HX,LDAC,立體聲喇叭(有S-Force環繞),aptX HD音效
- 其它:指紋辨識(手機背部),SIDE SENSE,3D建模(前後鏡頭都可),SDR畫質轉HDR畫質
XZ3配置無疑是全旗艦規格,Snapdragon 845晶片、4GB RAM,Motion Eye相機功能,持續的軟體改良、全新的Android 9作業系統,加上新的Ai手勢操作手勢與Side Sense側邊螢幕偵測。因此,除了有很棒的OLED面板,XZ3這次還有很多值得介紹的地方。
因此,不論你覺得OLED面板新鮮,或是對Sony最新款手機設計失望,建議大家不妨著看下去,因為XZ3的出現對Sony而言是個里程碑,不論是好或壞,都會在手機發展史記下一筆,而本篇就是一個機會可以讓你認識它。
開箱
XZ3盒子包裝與近期Sony其它手機一樣都採用上下掀開設計,上蓋是灰色紙板。
打開盒子後,盒子上層是XZ3手機,下層的配件有充電器5V/1.5A(型號UCH20,與XZ2的是同一款,不支援快充),再來是USB-A轉USB-C傳輸線(用來充電或資料傳輸),USB-C轉3.5mm耳機轉接器。大部份上市地區的XZ3不會內附MH750這附耳機,台灣上市的XZ3是否會附贈待台灣Sony決定。
設計與360度旋轉照片
XZ3清楚的傳達了「全新的」與「跟上潮流」這樣的訊息,競爭對手或許會覺得沒什麼,但對Sony而言這是跨出一大步。XZ3有所不同,然而,它並不完全的令人陌生 - 沒有有完全脫離Sony這間公司長久以來在設計上的一致性。
左邊是Xperia XZ2,右邊是XZ3
儘管有不小幅度的改變,Sony設計團隊還是盡最大努將Xperia的核心精神保存下來,首先是整體的外觀 - 「Ambient Flow」的流線美學仍然處處可見。
這次採用的曲面螢幕,其邊緣到了邊框交界處除了採用圓弧設計,另外在手機背蓋邊緣處也有弧度感,與正面的曲面螢幕相呼應,讓機身側邊曲線整體看起來變得比以往更圓弧,事實上,XZ3可以說是Xperia家族有史以來在側邊最具有弧度的一款。除了螢幕左右兩側,這種圓弧設計元素在螢幕頂部與螢幕底部與邊框交界處同樣看得見,讓XZ3正面看起幾乎有Google Pixel的感覺。
正面螢幕邊緣的弧度,加上背部「Ambient Flow」,讓XZ3拿在手當中可以更貼合你的手掌裡。XZ3邊框厚度雖然較薄,但它的材質是7000鋁合金(鋁鎂鋅銅合金)。
控制I/O
XZ3邊框四周的按鈕與XZ2相比沒有太大不同,左側沒有任何按鍵,右側有音量鍵、電源鍵、照相快門鍵,由於XZ3邊框變得較薄,連帶使得這些按鈕也跟著變細長。XZ3這些按鈕的反應、觸感、鍵程與XZ2相當接近,但還不完美(它們的按感偏軟,硬脆感不是那麼的令人滿意),總體而言還不差。
上面是Xperia XZ3,下面是Xperia XZ2。
XZ3的背部
XZ3底部,Type-C連接埠(支援USB 3.1)與收音麥克風。底部邊框中間靠近背蓋邊緣處有一小部份向上延伸至手機背部(見下圖),這樣瀏海頭設計缺口用意在哪讓人無法理解。
XZ3頂部,SIM卡槽與另一組麥克風,這裡採3選2設計,可讓你放兩張nano-SIM(4G+4G)或一張nano-SIM + microSD(支援512GB)。取出卡槽時不需用到退片針,這點很方便,但若退出時沒有先關機,手機還是會強制重開機,不曉得為何Sony遲遲不改善這點。
XZ3底部,充電支援Power Delivery標準。麥克風小圓孔位置稍微靠近手機正面,可能用於改善收音,或是因為邊框採新的弧度設計讓小圓孔不得不往前移一點。
XZ3的背部
如果說XZ3有哪一個地方的設計與XZ2相比完全沒變動到,那就是它的背部了;從背部來看,XZ3除了在長度有稍微長一些之外,它絲綢般的光滑與做工就與XZ2相同,而背蓋弧度也都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XZ3的背部「拱弧」程度不像之前機款那麼「拱」,我們認為部份原因是因為XZ3採單鏡頭,讓內部不需要這麼大的空間容納鏡頭模組,另外,XZ3的長度有稍微拉長,才讓XZ3背部的「拱度」得以改善變得沒有那麼難看。手機最厚處雖然到達9.9 mm,但手機整體外觀看起來比之前更薄,這也歸功於變得更細的邊框所賜。
最上面是Xperia XZ3,中間是Xperia XZ2,最下面是XZ2 Premium
然而,我們希望Sony可以重新考慮指紋辨識器的位置安排,倒不是說它指紋辨識器本身有問題或是效能有差(它辨識精準度與速度仍然很快),而是衷心希望它的位置在將來推出的後代機款時,可以稍微往上挪一些,最好是稍微靠近背部鏡頭附近,讓食指可以更符合人體工學得以更自然的姿勢觸及指紋辨識區,否則以目前XZ3的長度搭配的指紋辨識器位置來看,當你的食指繞到機背想作指紋辨識感應時,是容易誤摸到背部鏡頭。
XZ3的正面
三星是引導曲面螢幕潮流的廠商,與三星Galaxy S9及S9+相比,Sony的OLED面板弧度更加明顯 - 以更高的角度開始進行圓弧傾斜,這解釋為何XZ3的螢幕周圍弧度(錐型區域)看似會有更多光影變化,當手機畫面的背景是白色而且亮度較高時又特別明顯。Sony的螢幕一向會較偏冷色調,換上OLED螢幕的XZ3也不例外,大部分的色彩模式下,曲面螢幕邊緣處的冷色/藍色調會更明顯,但沒有在Nokia 8 Sirocco上面看到得那麼嚴重。而且由於這樣的設計,讓XZ3左右曲面邊框在視覺上看起來比三星S9與S9+的稍微「寬廣」些,但這樣差異基本上若沒將兩台手機放在一起做比較,基本上很難看得出來。
左邊是Xperia XZ2,右邊是Xperia XZ3
XZ3的下巴(螢幕下方那塊面板)明顯比XZ2窄,但仍然擺得下揚聲器(XZ3有立體聲喇叭,當中一組就是在下巴這裡,另一組位於聽筒處)。它的音量夠大而且清脆,由規格來看,這組喇叭單體規格(包含動態震動系統)與XZ2的相同,關於喇叭表現,下方會有實驗室數據給大家參考。
Xperia XZ3螢幕評測
老實說,很多人不曾料想到Sony會在XZ3採用OLED面板,但它終究還是發生,而且看上去真的很漂亮,然而我們並不是說LCD就不好,相反的,如果調校得宜,LCD面板可以提供很棒的視覺觀看體驗。只不過說OLED可以提供更多的優點,而且愈來愈多原本採用LCD面板的手機廠商開始採用OLED,例如蘋果iPhone XS、iPhone XS Max就是例子。
OLED技術的優點顯而易見,但Sony使用LCD多年,而且以IPS液晶技術見長並在市場有很大名氣,現在就看他們如何說服消費者買單投入OLED懷抱。
這張表格是螢幕在背光100%狀態下,黑像素、白像素、對比表現
型號 |
100%背光 |
||
黑, cd/m2 |
白, cd/m2 |
對比, cd/m2 |
|
LG G7 ThinQ (戶外模式) |
0.499 |
920 |
1844 |
Apple iPhone X |
0 |
679 |
∞ |
Samsung Galaxy S9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 |
658 |
∞ |
Samsung Galaxy Note9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 |
658 |
∞ |
Motorola Moto Z3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 |
652 |
∞ |
Samsung Galaxy Note8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 |
647 |
∞ |
Samsung Galaxy S9+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 |
631 |
∞ |
Xiaomi Mi 8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002 |
624 |
312000 |
華為Mate 10 Pro (自動亮度最大時,鮮豔模式) |
0 |
623 |
∞ |
Apple iPhone 8 Plus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471 |
621 |
1318 |
Sony Xperia XZ3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 |
620 |
∞ |
Sony Xperia XZ2 |
0.431 |
618 |
1434 |
LG V30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032 |
616 |
19250 |
Nokia 8 Sirocco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002 |
600 |
300000 |
Huawei P20 Pro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 |
582 |
∞ |
Apple iPhone 8 Plus (標準模式) |
0.392 |
530 |
1352 |
Sony Xperia XZ2 Premium |
0.367 |
518 |
1411 |
Motorola Moto Z3 |
0 |
464 |
∞ |
LG G7 ThinQ |
0.225 |
460 |
2044 |
Xiaomi Mi 8 |
0 |
458 |
∞ |
vivo NEX S |
0 |
458 |
∞ |
Meizu 15 |
0 |
444 |
∞ |
Sony Xperia XZ3 |
0 |
442 |
∞ |
Oppo Find X |
0 |
426 |
∞ |
Huawei Mate 10 Pro (正常模式) |
0 |
422 |
∞ |
Google Pixel 2 XL |
0 |
420 |
∞ |
LG V30 |
0.002 |
414 |
207000 |
Samsung Galaxy Note8 |
0 |
412 |
∞ |
Huawei P20 Pro |
0 |
412 |
∞ |
Nokia 8 Sirocco |
0 |
400 |
∞ |
HTC U12+ (自動亮度最大時) |
0.214 |
389 |
1818 |
Samsung Galaxy S9+ |
0 |
376 |
∞ |
Samsung Galaxy S9 |
0 |
370 |
∞ |
Samsung Galaxy Note9 |
0 |
367 |
∞ |
HTC U12+ |
0.2 |
366 |
1830 |
以上表格數據看來,OLED面板毫無疑問有著「真黑」與「無限對比」的優勢。然而要特別提出來的是,與其它Xperia和競爭對手的旗艦相比,XZ3的亮度有一點點輸其它手機(見上表)。Sony為XZ3選用的面板亮度只達440 nits,自動亮度最大時則也只能達到620 nits,要讓螢幕達到620 nits的方法有兩種:要嘛開啟影片播放色彩強化,要嘛環境光源很亮(例如人在室外太陽光底下)或是將自動亮度關閉並且將亮度滑桿滑到最右邊最大亮度。若你遮住距離感知器並開啟自動亮度,自動亮度自動調至最高是不會作動的。
上面「戶外環境條件螢幕對比指數」來看,XZ3的表現與Galaxy S9+及Note9相當,自體發光的OLED面板由於少了一層背光板,對於降低螢幕反光度是有幫助的。XZ3亮度雖然沒有iPhone X、Galaxy S9、Note8這些來得好,但是你還是可以親自到門市去看看,再來決定XZ3的OLED表現是否值得入手。Sony預設有放入幾段demo影片在XZ3裡面,用來展示XZ3新面板顯示的華麗,它生動的色彩、完美的黑色表現、無限的對比度、快速的像素反應時間讓OLED面板使用起來比Xperia以往的LCD面板有更佳的使用者體驗。
右邊是XZ3,左邊是XZ2
此外,Sony當然還是有加入螢幕優化專利技術,包括「TRILUMINOS」、「X-REALITY」、「Dynamic Contrast Enhancer - 動態對比強化」,對長久以來喜歡Sony這些面板調校功能的用戶來說,入手XZ3不會讓他們覺得損失掉什麼。而且Sony還在SDR影片轉HDR影片上加入不少AI驅動改良。
左邊日XZ2,與右邊XZ3在色彩模式的選項相同
提到HDR,Sony亦給予這款新面板完整的HDR功能,如同很多其它Xperia系列,XZ3亦支援10-bit色彩並且通過BT.2020認證標準,此外還支援HDR10影片播放,HDR10目前Amazon、Netflix、YouTube上面的影片就是用這個規格。
市面上目前還有其它影視格式在與HDR競爭,所以若單單僅支援HDR10可能未來會是個問題,因此除了HDR,Sony現在還加入HLG標準(錄製HDR影片時可以選擇HLG標準),不至於讓只支援SDR播放的裝置孤立而無法播放XZ3錄的影片,透過HLG格式上傳XZ3錄的影片至YouTube,讓僅支援SDR播放格式的手機還是線上觀看YouTube格式系統的影片。
Sony在HDR領域的耕耘下了很大功夫,降低拍照與錄影在HDR應用的門檻,期望HDR應用可以快速普及。然而,HDR認證裝置也有高低階之分,並非所有聲稱支援HDR技術的裝置都有相同體驗,值得一提的是,XZ3的面板在HDR認證產品中品質並不算頂級,說實在的是在中等以下的。
兩款HDR螢幕,左邊是Xperia XZ3,右邊是Xperia XZ2
這麼說好了,標準是會變動(畢竟它是人訂出來),而且為了讓更多裝置符合(或納入)HDR標準,它的認定標準時常會稍微「放寬」。舉個例來說,Ultra HD聯盟對於HDR的標準原本需求是最大亮度要達到1000 cd/m2,黑色像素的黑表現要低於0.05 cd/m2,對比則至少要達20000:1。OLED面板在對比度絕對符合Ultra HD聯盟標準,進而當亮度沒有達到1000 cd/m2這麼亮時,在接收HDR視頻訊號時,OLED面板高對比的幫忙之下,仍然讓畫面變得更漂亮。事實上對於大部分OLED面板來說,要達到1000 cd/m2的亮度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因應OLED面板的HDR標準順應而生,Ultra HD聯盟標準訂出亮度需要達540 cd/m2,黑色像素的黑表現同樣是低於0.05 cd/m2,對比則至少1080000:1。現在,由於這對於該峰值亮度的測量區域的大小缺乏任何附加參數(這點對於測量OLED面板很重要),所以我們採用把測試圖案填滿至螢幕的75%畫面面積來進行標準測試好測量出亮度,這樣的情況下XZ3並沒有達到Ultra HD聯盟訂定的亮度,但當我們縮小測試圖案面積,XZ3就可以測出540 cd/m2以上的亮度,所以Sony在這方面並沒有灌水,XZ3是真的有達到Ultra HD聯盟針對OLED面板訂定的HDR標準。
Ultra HD聯盟訂定的標準相比,VESA是另一個精準並有說服力的認證標準,在最新釋出的規範中,它將HDR標準細分HDR 400、HDR 600、HDR 1000三種等級。Xperia XZ3只符合HDR 400標準,在此我們想帶出一點是,XZ3不是最終的移動設備,在閱讀某些關於Sony這款最新旗艦的討論後,我們覺得有些東西必須更深入的提出來。這麼說好了,XZ3的HDR技術與目前市場上大部份消費等級的HDR技術相比並不會差到哪裡去,但一般來說HDR 600與HDR 1000仍然是專業等級筆電或顯示器才會用的上,一般消費性智慧手機是用不到的。儘管如此,Sony的HDR應用在使用上或是作分享時有較好的相容性。
不過也必需坦白說的是,即便是重度手機使用者也還是願意花錢購買諸如XZ3這款不太容易使用到太多HDR相關應用的2018年旗艦機,因為畢竟現在市面上HDR內容仍然很匱乏。反倒是螢幕面板顏色準確性對潛在買家可能才是更重要的。
然而在「標準色彩」模式下,XZ3的表現並不出色,測出平均標準色差是deltaE 6.2,最大標準色差是deltaE 9.8,造成這個結果最主要原因似乎是因為面板色彩偏冷色調的關係,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行動裝置,所幸XZ3還有「暖色」、與「冷色」顯示模式,並且支援白點值調整(white point adjustment),可以自訂紅、綠、藍色彩濃度。
接著我們試著再做一些手動調整,每調整一步就用色度計測量螢幕色彩。「暖色」模式可以修正螢幕色調偏冷色系的情況,並且讓delta值下修變得精準。如果你不想浪費時間像我們一步步手動調整白點值的話,大可以直接套用「暖色」模式就好。若是調整白點值的話(例如上面那張:紅色調至60、綠色也調至60,藍色不調整),那麼可以有delta 4.6的標準色差以及delta 9.0的最大標準色準,這個數值大約就是Xperia XZ3所能調校出最好的色差了。
註:deltaE 是國際標準色差,差值越小代表越精準。一般而言,
DeltaE 差 1 以內 -- 人眼感受不到的差異,
DeltaE 差 3 以內 -- 人眼幾乎感受不到,
DeltaE 差 6 以內 -- 除非兩款裝置擺在一起比較,否則人眼不易察覺,
DeltaE 差 6 以上 -- 人眼未經比較即可察覺色彩有異。
除了談論色彩,螢幕解析度也需提出來講解一下,XZ3螢幕解析有QHD+(2880 x 1440),介於XZ2的FHD+與XZ2 Premium的4K之間,QHD+在XZ3上面看起來銳利度非常高。
受惠於OLED的螢幕,XZ3實現了Always on Display背景可以達到真黑,這個功能在XZ3叫做「Ambient display」,包括五種不同的時鐘樣式、延伸的訊息通知控制,音樂控制以及一些讓你可以自訂的圖案內容。
Always on Display畫面下方可以顯示貼紙或是自動輪播照片(見上圖,我們挑選一張花的照片),照片可以是內建的或是自己拍的。照片輪播時會隨機得以不同尺寸與位置出現。XZ3基本上會挑選你近期拍的照片進行輪播,但如果它發現你正在某個地方,而你曾經在這個地方拍過照片,那麼它會優先輪播這些照片,這個功能蠻具巧思的。
Xperia XZ3 電池續航力
XZ3配置3300 mAh電池容量,以這樣的手機尺寸來說,這樣的容量算相當足夠,對照XZ2的電池容量有3180 mAh,XZ2 Premium有3500 mAh(這款算是定位不同的產品,畢竟要支撑4K這麼高解析的螢幕一定要有更高容量的電池來維持續航力表現),Sony在XZ3的電池配置看來是有經過一番評估,儘可能試著塞入更大電量的電池。
另一方面,OLED面板還有較省電的優點,這可能是不少消費者考慮OLED面板機種的原因之一。先前XZ2有88小時綜合耐久電池續航力,這樣的表現算很出色,本篇主要則獲得90小時,這樣的表現對於大部份人的使用習慣,足夠讓我們在外使用一天。做這個測試時我們是將Always On Display關閉的(不論是不是OLED面板,開啟AOD模式都會較耗電)。
註:電池續航力綜合耐久測試是在手機充飽電後,每天通話一小時、瀏覽網頁一小時、影片播放一小時,然後放在旁邊待機,接下來每一天再做這樣的測試,直到電池沒電為止,此測試是手機在開機狀態下進行,如果你上網的時間多一點,很少打電話或是看影片,那麼還可以進入此頁做調整,例如把上網調至2小時,通話與影片播放調至0分鐘,就可看到G7+ ThinQ的電池續航會根據你的調整而變化,其它手機電力續航也在此,方便我們做更全盤的比較。
Xperia XZ3的續航力出色,但盒子內所附的充電器就有點讓人失望,充電器型號UCH20,僅有5V/1.5A,需要2小時又50分才能將XZ3從沒電狀態充飽至100%(前半小時也只能充至25%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我們拿XZ2 Premium內附的UCH 12充電器(支援QC 3.0快充)或第三方支援QC3.0的充電器對XZ3進行充電,充飽電的時間並沒有因此縮短,換句話說,Xperia XZ3是不支援快充的。
事實上,高通的QC(QuickCharge)快充與USB Power Delivery(由Google主導的技術)彼此是不相容的。XZ3採用USB Power Delivery規格,你必須使用具備PD規格的充電器才有較佳的充電效率,但偏偏Sony還沒有推出 - 這或許解釋了為何PD充電器沒有內附在XZ3盒子裡的原因。Anyway,我們有借到Pixel 2的充電器來測試XZ3的充電是否在Power Delivery標準有不同,結果讓人非常驚喜 - XZ3充電真的有變快,雖然完整充飽電的時間只比2小時30分短一些,但現在前30分鐘就能充到43%電量,前一小時就可充到73%(若使用內附的UCH20或是XZ2 Premium的UCH 12充電器,前一小時都只能充到55%)。
Xperia XZ3 喇叭表現
Xperia XZ3的喇叭承襲XZ2的好「基因」,同樣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立體聲喇叭設置與動態震動系統,但也是沒有3.5mm耳機孔。
手機型號 |
通話音量, dB |
音樂外放, dB |
鈴聲音量, dB |
整體表現 |
三星Galaxy Note8 |
67.8 |
69.5 |
71.5 |
好 |
Xperia XZ2 (ClearAudio+) |
66.0 |
71.6 |
76.4 |
好 |
Google Pixel 2 XL |
66.2 |
70.4 |
78.2 |
好 |
OnePlus 6 |
70.2 |
74.7 |
70.0 |
好 |
Xperia XZ2 Premium |
68.1 |
73.2 |
73.7 |
好 |
Xperia XZ2 |
66.1 |
71.8 |
78.1 |
好 |
Apple iPhone X |
68.9 |
74.0 |
76.2 |
很好 |
Xperia XA2 |
68.7 |
72.7 |
78.3 |
很好 |
三星Galaxy S9+ |
68.4 |
74.0 |
80.1 |
很好 |
小米Mi 8 |
68.1 |
72.3 |
82.2 |
很好 |
Xperia XZ2 Compact |
66.7 |
73.3 |
83.3 |
很好 |
Xperia XA2 Ultra |
68.8 |
73.9 |
80.8 |
很好 |
LG V30 |
66.9 |
72.3 |
84.5 |
很好 |
三星Galaxy S9 |
68.5 |
74.3 |
81.1 |
很好 |
三星Galaxy Note9 |
71.2 |
74.9 |
80.2 |
很好 |
Oppo Find X |
70.7 |
75.2 |
81.2 |
很好 |
Xperia XZ3 (ClearAudio+) |
68.0 |
75.3 |
84.0 |
很好 |
華為Mate 10 Pro |
70.1 |
73.8 |
84.2 |
非常好 |
Xperia XZ3 |
71.0 |
75.4 |
82.9 |
非常好 |
Apple iPhone 8 Plus |
76.0 |
74.6 |
79.0 |
非常好 |
華為P20 Pro |
71.8 |
69.2 |
91.0 |
非常好 |
Meizu 15 |
77.6 |
74.5 |
80.7 |
非常好 |
vivo NEX S |
71.3 |
74.5 |
91.0 |
非常好 |
LG G7 ThinQ |
78.3 |
76.4 |
82.3 |
非常好 |
HTC U12+ (Music) |
76.0 |
73.6 |
88.5 |
非常好 |
Motorola Moto Z3 |
80.1 |
73.2 |
85.0 |
非常好 |
Nokia 8 Sirocco |
83.6 |
76.4 |
80.7 |
非常好 |
HTC U12+ (劇院模式) |
77.0 |
73.8 |
91.1 |
非常好 |
有趣的是,XZ3在聲學的品質比XZ2更好,或許這是因為XZ3較長的機身為揚聲器提供較大的空間所致,亦或是Sony調校得更好的緣故。無論哪個原因,XZ3的喇叭表現在此獲得「非常好」整體表現(XZ2獲得「好」而已)。
若開啟「ClearAudio+」音效強化時音量會變小,導致整體表現掉到「好」 ,但「ClearAudio+」開啟後聲音變得更有層次,這樣一消一長我們覺得不致影響太大。
Xperia XZ3聲音晶片輸出品質
外接主動式喇叭時XZ3輸出的音質非常準確。若接上耳機時,音質輸出品質介於好至很好之間;立體聲串音從-88.7升至-61.7,協波失真從0.0024升至0.0049,但出了實驗室,協波失真這樣微小的差異是很難查覺的。
與大部份的Xperia手機一樣,XZ3在音量上還是無法與競爭對手相比,不論是外接主動式喇叭或耳機,XZ3在實驗室測出的數據都低於整體平均,也就是說,當你接上阻抗較高的耳機時,XZ3在音量表現可能會受影響。
型號 |
頻率響應 |
Noise level |
動態範圍 |
諧波失真 |
IMD + Noise |
立體聲串音 |
Xperia XZ3 |
+0.01, -0.02 |
-91.2 |
93.2 |
0.0024 |
0.0080 |
-88.7 |
Xperia XZ3 (耳機) |
+0.38, -0.21 |
-93.1 |
92.5 |
0.0049 |
0.233 |
-61.7 |
Xperia XZ2 Premium |
+0.01, -0.02 |
-91.0 |
93.4 |
0.0026 |
0.0082 |
-87.6 |
Xperia XZ2 Premium (耳機) |
+0.40, -0.20 |
-92.9 |
91.2 |
0.0049 |
0.236 |
-61.7 |
Galaxy Note9 |
+0.01, -0.03 |
-93.7 |
93.7 |
0.0017 |
0.0074 |
-94.1 |
Galaxy Note9 (耳機) |
+0.03, -0.02 |
-93.6 |
93.5 |
0.0033 |
0.046 |
-93.2 |
Oppo Find X |
+0.03, -0.07 |
-93.4 |
93.9 |
0.0012 |
0.0063 |
-89.3 |
Oppo Find X (耳機) |
+0.01, -0.58 |
-92.2 |
93.5 |
0.0088 |
0.330 |
-55.7 |
HTC U12+ |
+0.02, -0.15 |
-94.3 |
94.3 |
0.0021 |
0.0069 |
-94.3 |
HTC U12+ (耳機) |
+0.18, -0.13 |
-93.7 |
93.6 |
0.0024 |
0.104 |
-52.7 |
LG V30 |
+0.02, -0.01 |
-93.2 |
93.1 |
0.0008 |
0.0069 |
-94.2 |
LG V30 (耳機) |
+0.03, -0.02 |
-92.9 |
92.9 |
0.0057 |
0.051 |
-68.1 |
表格名詞解釋:
-
頻率響應越闊越好
-
Noise level要愈低愈好
-
動態範圍愈大,手機更能同時重現處理小聲及大聲的訊號輸入/輸出
-
諧波失真愈低表示音質愈好
-
IMD/N (互調失真) 愈低愈好,表示愈能原音重現
-
立體聲串音,絕對值愈高表示音質愈立體
Xperia launcher + Android 9.0 Pie
不論對於XZ3是否有特別感覺,不置可否的它代表Sony在手機設計上很重要一步。Xperia Launcher與其介面雖然維持相當程度的一致性,但是直上Android 9.0 Pie讓XZ3成為市場上少數最先使用最新Android系統的手機,可以提早體驗一些新功能。
Xperia Launcher
系統設定:可在首頁加入Google feed資訊、App推薦、選擇要加入搜尋的內容、畫面直向/橫向自動旋轉、隱藏「所有程式」圖示改有向上滑動呼叫所有程式集、調整應用程式圖示尺寸、選擇佈景主題
下拉通知中心
功能快速開啟/關閉選單
所有程式集
Xperia Launcher向來有很接近原生Android的優點。除了PS App、Sketch、Xperia Lounge、一些第三方程式如AVG防毒軟體、Facebook、Netflix外,就沒有一堆啦里啦雜的Apps了。Google搜尋在桌面最上方,Google Feed用不到的話還可以設隱藏。
Android 9.0某些功能則經過Xperia介面美化顯露出來。但如果你看得夠仔細的話,Android Pie的「味道」還是可以看得到。例如位於畫面右側的音量控制滑桿,Sony自家動態震動也在這裡。
音量控制選項,有「多媒體音量-Media volme」、「動態震動回饋-Dynamic Vibration」、通話音量、鈴聲與訊息通知音量、鬧鈴音量、來電震動
USB喜好設定,可選「檔案傳輸模式」、USB tethering(USB網路共享;透過USB連接手機與外部裝置,例如筆電,透過手機連上無線網路)、作為MIDI設備、No data transfer
在螢幕鎖定畫面可以開啟Ambient display,可讓你不需要按鈕電源按鈕就能在螢幕鎖定狀態看到諸如時間與通知訊息。或是否當收到訊息通知時喚醒螢幕。或是顯示自己喜歡的照片並讓它輸播。當音樂播放時,歌曲名稱、歌手名稱、專輯封面也可以顯示在此。可以選擇喜歡的時鐘樣式,預設有五種時鐘樣式。
選擇要在Ambient display顯示的貼紙或裁切要顯示的圖片,裁切只能裁正方形,顯示位置靠近畫面底部
在Ambient display顯示的照片看是由系統內建的或是自己拍的照片。照片輪播時會以不同尺寸並且隨機位置出現。XZ3基本上會挑選你近期拍的照片進行輪播,如果它偵測到你正在某個地方,而你曾經在這個地方拍過照片,那麼它會優先輪播這些照片。
五種時鐘樣式
螢幕設定,有專業模式、標準模式 、超鮮豔模式
白平衡設定,有暖色調、標準色調、冷色調、自訂白點值調整(white point adjustment)
影片播放畫質增加,開啟後透過X-Realty引擎可以讓影像更清楚、銳利、顏色更自然
側邊感應操控是這次Xperia Launcher新的體驗,透過在螢幕兩側任何一處按壓兩次可以叫出功能選單,這個側壓偵側功能似乎是透過「Display Digitizer」機制,在液晶層上方貼合一數位訊號轉換玻璃,將用戶按壓/滑動力道的訊號透過軟性電纜線傳導給手機,這個解決方案與其他手機廠將感應器做在兩側機框下的不同。
Side sense選單上的App們取自Android Pie「近期使用過」並加入AI演算,你也可以將自己常用的App或是功能快速開/啟按鈕放在此。
透過連點兩下感應螢幕左右兩側「曲面玻璃」的部份,位置大略是在螢幕玻璃跟金屬邊框的交界處,可呼叫出AI推薦或你事先自訂好的app選單。上下滑動可以返回畫面。可以自訂感應靈敏度
Select apps to be shown讓你可以挑選要顯示在側邊推薦選單的app。「Show Side sense menu on lock screen」讓你在螢幕鎖定畫面同樣可以呼叫出這個側邊推薦選單
選擇要放在側邊app推薦選單(Side Sense)的應用程式
滑出側邊推薦app選單的樣子
除了Side sense,連點兩下側邊還有其它的作用,例如在相機程式內,連壓兩下側邊螢幕就可以拍照,然而這個操作比較像是噱頭,因為一般我們在拍照時會儘可能的穩住手機,按壓兩下的動作反而容易晃動,所以Sony採用延遲快門來解決這個問題 - 在你按壓兩次側邊螢幕時相機會稍微等一下才真的拍下一張照片,但這樣的拍照體驗總讓人覺得還是不夠完美。側邊螢幕還可以偵測滑動手勢,透過滑動可以取代系統操作的「返回」指令。
Sony還是在XZ3加入自己設計優化的程式,包括訊息、電話、通訊錄、Email、新聞、時鐘、天氣,你可以使用它們或是到Goolge Play下載Google的版本。
電話 • 訊息 • Email • 天氣
PS App • Xperia Lounge
多媒體程式(包括相簿、音樂)Sony還是有附上自己設計開發的版本,相簿程式支援圖片與影片播放,可連接雲端服務上面的或近端伺服器裡的檔案。檢視相片時可以進行編輯。
相簿程式
相片編輯功能
音樂程式操作起來直覺簡單,整合Google雲端,並能自動下載專輯封面。
音效設定除了等化器(有預設組或是自己手動調整),還包括DSEE HX上調器、Automatic優化(需搭載使用耳機)、aptX HD(相容藍牙裝置)、ClearAudio+。各項功能說明如下:
-
ClearAudio+:依你聽的歌曲自動調整最佳輸出音質。實際開啟後,它會依每首歌的音色進行音質微調,加重細節讓音樂聽起來更細膩,加寬了聲場,但開啟此功能的缺點會讓音量稍微降低。
-
DSEE HX(數位音質還原技術):透過演算法可以讓壓縮過音質(例如MP3)儘量能原音重現,根據Sony說法,這個效果接近Hi-Res Audio水準。這個功能只有接上有線耳機時有用。
-
Sound effects:手動調整音頻
-
Dynamic normalizer - 動態音量均衡器:改善不同歌曲/音軌間音量大小差異的情形。例如當你在播放清單裡加入不同來源的曲目時,常常發生前一首歌音量太小,後一首歌音量又突然變大的情形(因為音樂來源不同),開啟這個功能就可以改善這個情形。
Xperia Assistant在此沒有內建,它不像Google Assistatnt會發出聲音,反而比較偏向互動式的使用說明,依據各種不同主題讓用戶查閱。此外它提供一些工具來優化電池、儲存容量、連線功能的使用,雖然取名叫Xperia Assistant,但它不具備AI或語音回饋協助功能。XZ3沒將這個功能內建,原因可能是時間上來不及整合到Android 9裡。
Xperia XZ3 性能與其它手機相比較
XZ3內部硬體零件有很大部份與XZ2相同,在高通Snapdragon 855晶片推出前,Android陣營旗艦手機幾乎都是Snapdragon 845晶片,性能在伯仲之間,而且XZ3與XZ2上市的時間只差幾個月,所以我們預期下面的跑分軟體評測不會有太大的亮點。
在一大票同是Snapdragon 845晶片的手機中,XZ3在單核心位居第一(但領先分數其實很細微),反觀採用三星Exynos晶片的Galaxy Note9與Galaxy S9+,以及蘋果A11晶片的iPhone 8、iPhone X則明顯高出許多。
多核心項目,XZ3落後一些同樣使用Snapdragon 845的手機,但落後分數不會很多。A11晶片iPhone 8、iPhone X還是最強悍(別忘了還有A12的iPhone XR、XR Max)
關於顯示晶片性能的GFXBench 3.1 Car scene(螢幕關閉模式,以1080p進行渲染)這個項目,XZ3表現與其它採用Snapdragon 845晶片的裝置一樣好,達到每秒35張影格。
在GFX 3.1 Car scene螢幕開啟模式下,1080p解析的螢幕會比較佔優勢,XZ3 6吋螢幕解析度2880 x 1440在此只獲得19fps。
GFX 3.1 Manhattan這個較輕量化的測試軟體部份,不論是螢幕關閉模式或是開啟模式,XZ3都比Galaxy S9+好。
AnTuTu 7測試手機的「多執行緒」、「Android執行環境」、「RAM運算」、「RAM速度」、「CPU性能壓力測試」、「CPU浮點運算」、「單線程CPU整形性能」、「單線程CPU浮點性能」、「2D繪圖性能」、「3D繪圖性能」、「存儲I/O」、「數據庫I/O」的綜合效能,測試繪圖性能時,手機螢幕是在開啟下進行,XZ3在此僅落後Oppo Find X。
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需提出來,以上這些分數是XZ3只執行一次兩次跑分軟體的結果,如果重複執行的話,尤其是AnTuTu 7這項,分數會下降到約255,000,而不是上面這張表格的284555。GFXBench也有類似的結果,GeekBench(CPU運算)就比較不受影響。這樣的現象在其它手機上也有,只要多次執行這些軟體,手機性能都會因為溫度上升而下修。整體而言,XZ3還是有身為旗艦該有的水準表現。
改良的1900萬畫素 MOTION EYE 相機
Sony決定繼續延用有不錯口碑的IMX400 ExmorRS(又稱作「Motion Eye」)元件在XZ3,尺寸元件1/2.3",單位像素尺寸1.22µm,光圈f/2.0,FoV仍然有25mm(相當於35mm,算相當廣)。
XZ3的相機採單鏡頭,不像XZ2 Premium有雙鏡頭配置,儘管如此,它仍然很好而且擁有與XZ Premium、XZs、XZ1、XZ1 Compact、XZ2系列相同的水準。XZ3還是沒支援光學防震,但Sony有應用陀螺儀提供的數位防震很它厲害之處(對錄影很有幫助)。此外還有Sony出色的多圖像堆疊RAM(multi-shot image stacking)解決方案,這項技術讓感光元件內建記憶體,進而讓相機感測元件可以用快五倍的速度讀取1900萬畫素完整的圖像資料,避免拍攝快速移動物體時拍出令人討厭的偶發性捲簾現象。這額外快速的記憶體對4K HDR錄影也有關鍵的影響。
XZ3還是有Sony招牌的1080p@960fps慢動作錄影功能。多虧多圖像堆疊RAM之賜,配合Snapdragon 845晶片裡的Spectra 280圖像信號處理器,讓XZ3可以做到960fps 1080p高速攝影或是4K+HDR錄影,當大多數手機還停留在720p@960fps時,Sony的1080p@960fps是有競爭力的。然而由於感側元件的RAM還是沒有增加,使得1080p慢動作的影片處理長度仍然只有0.09秒。
雖然畫素是1900萬,但IMX400 Exmor RS的尺寸不變,所以換算下來,單位像素的尺寸面積在IMX400上面反而增加19%,因此再提升低光源環境的拍攝品質。光圈部份維持不變在f/2.0,雖然不是最大/亮,但也算OK。
由於IMX 400元件內建RAM讓效能變強,讓Sony可以在XZ3裡加入「Predictive Capture」預測式捕捉功能,當鏡頭偵測到快速移動的動作時,在你按下快門前它會先錄下幾秒,所以萬一你來不及按快門捕捉想要拍攝的風景或稍緃即逝的影像時,此功能就能派上用場。「Predictive Capture」主要靠軟體演算法達成。
而BIONZ演算法主要在兩個地方有所更新,首先是有更好的低光源環境拍照表現,下面我們會拿XZ2來與XZ3作比較,XZ3在低光源的拍攝處理看起來似乎真的有一點不同。
BIONZ演算另一個改良功能叫作「深度學習曝光控制(Exposure control by Deep Learning)」,由於牽涉到AI,它背後演算法如何運作並不容易理解,但透過說明以及直接看示範相片就簡單許多 - Sony發現大部份用戶在拍照時若遇到有過亮的天空場景時,往往會讓相片裡其它主體有曝光不足的情形,另一方面,若拍綠茵場景時反而容易過曝,所以新AI演算法會適時介入,修正成適當的曝光,並且必要時加入HDR,藉此提升整體成像品質。
拍照介面
相機介面重新設計得更簡潔好操作,拍照/錄影模式的切換只要按一下就能切換,其它模式與設定則都被安排得很好好的放在選單功能底下。此外,相機程式現在還支援「Android quick actions」,讓你可以將拍照、錄影、手動模式以捷徑放在桌面。
Smart Launch 是另一個AI功能,當你把XZ3從口袋取出並橫拿時,相機程式就會自動載入待命,此時你只要再點一下螢幕就可以開始進行拍攝。這項在背景中運作的偵測邏輯與深度學習讓讓人印象深刻,然而我們覺得這個方式還不是最直覺,因為你還要在螢幕上點一下才能開始拍攝,透過連按兩下電源鍵直接進入相機程式這樣反而更直覺。
相機程式還整合一個叫「Side sense」手勢操作功能,讓你在側邊螢幕連點二下進行拍照,連點兩下時,系統會稍微等一下才拍照,以避免手指按壓時產生的晃動讓相片模糊。
Xperia XZ3 拍照品質
在光源充足環境條件下,XZ3拍出的照片非常好看,你會喜歡它豐富的顏色與良好的對比表現,全尺寸觀看相片時,雖然有雜訊,但還是有保留下充足的細節。
自動模式拍出的照片在動態範圍的表現看起來雖然相對廣,但遇到背光場景時並非每次都可以把亮面區域處理得很理想,所以你還是會有需要手動模式的協助,以下照片左側是「自動模式 + HDR自動模式 - 開啟」,左側是「手動模式 + HDR開啟」。點圖可放大觀看。
XZ3在低光源的拍照處理得相檔不錯,點圖可放大觀看,這種光源條件拍出來的雜訊無可避免的會比較多,但XZ3同時幫我們捕捉了很多的細節,而且顏色也沒有變淡 - 色彩飽和度有維持好。
下面三張是由XZ2 Compact拍出來的,你會發現照片儘管看起來比較柔和,但雜訊看起來比較少,但我們還是比較喜歡XZ3的表現。
底下XZ3背部鏡頭與其它手機拍照的畫質比較,分成ISO 12233、燈光充足、低光源環境三種場景,預設拿XZ3、Galaxy S9+、華為P20 Pro三台進行PK,點進去可以再挑選想要的機型進行比較。
與XZ2相同,Sony在XZ3加入單靠一顆鏡頭就能拍出散景模式的功能,散景模式的像素上限是800萬,拍出的前景深相片類似我們在Pixel 2看到的那樣,主體與背景分離處理得不錯(沒有什麼錯誤處),而且背景柔化看起來自然。
這三張同樣是散景模式拍出。依據被拍攝物體的類型、距離,前景深演算會有所差異。
1300萬畫素前鏡頭拍攝表現
XZ3相機規格有一個明顯比XZ2好的地方在於它的前鏡頭提升到1320萬畫素,並且支援自動對焦。XZ3前鏡頭是全新的模組,比起XZ2前鏡頭光圈f/2.0,XZ3在此用到更大的f/1.9。
儘管如此,XZ3前鏡頭嚴格說來還是不能稱做全新,因為早在Xperia XZ1時Sony就有用上類似規格的鏡頭,只是先前XZ2、XZ2 Premium不知什麼原因反而降至500萬畫素。
自拍時有提供五種效果,包括瘦臉、眼睛放大、膚色打亮、柔膚美肌、與背景虛化,這些效果的強度都可以再加以微調,此外人像模式也有許多改良。
就像XZ2 Premium,在光源充足的條件下XZ3可以拍出很好看的自拍照片 - 畫質細節充足,顏色好看,也有不錯的動態範圍。然而,當光線下降時,照相畫質會偏向柔和,但這樣的品質放到社群網站或全螢幕觀看時還是很漂亮。
下面三張是前鏡頭使用人像模式拍攝出來的,與背部主鏡頭一樣,前鏡頭的人像模式也會降至800萬畫素。但是在背景與主體分離的處理上,前鏡頭的功力就比背部主鏡頭差一些。
4K與HDR錄影
4K錄影方面有讓Sony感到驕傲的地方;整合了有多圖像堆疊RAM(multi-shot image stacking)的Motion Eye、強悍效能的Spectra ISP(圖像訊號處理器,Snapdragon 845內建的),以及Sony相機部門工程師們的軟體調校。
錄影介面
針對HDR錄影,Sony有非常豐富的處理方式,4K有10bit、BT.2020色域、與HDR。HDR的應用方式尤其靈活。另一方面,與Sony部分旗艦款相同,XZ3也有HDR10認證(HDR10可以算是目前線上支援HDR影片的標準),讓XZ3可以觀賞網路上使用HDR10標準的影片(YouTube、Amazon、Netflix都已有提供這種格式)。然而,若要將錄製的HDR影片分享至這類線上平台,讓平台上也能以HDR播放你的影片,就要看這些平台是否有支援。
若你想把XZ3錄製的HDR影片分享出去時,但接收你HDR影片的朋友的手機不支援HDR播放怎麼辦?這時可以靠Sony提供的Hybrid Log Gamma (HLG)標準解決,比起HDR10或Dolby Vision,HLG有更佳的相容性,因為不像HDR10或Dolby Vision,HLG的核心仍然採用SDR訊號,讓它可向下相容沒支援HDR10或Dolby Vision播放的舊裝置,因此HLG格式對於要將XZ3錄好的HDR影片分享至網路作串流時有更好的相容性,畢竟還是有很多裝置不支援HDR10與Dolby Vision播放。
HLG格式錄出的影片當中有一部份動態範圍處理是在標準的SDR gamma曲線上再加上額外的「對數曲線編碼(logarithmic curve)」,所以Hybrid Log Gamma(HLG的全名)名稱中的Log就是logarithmic,加上Gamma就叫作「Log Gamma」。
那麼,使用對數曲線編碼實際的好處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透過與YouTube的合作,Sony可以讓XZ3(與自家其它有支援HLG標準的裝置)直接使用10-bit HEVC格式將HDR HLG檔案/內容上傳至YouTube,然後YouTube會將它們「消化」並將影片轉檔成10-bit VP9,如此一來就可以讓更多支援HDR播放的裝置觀看XZ3錄製的HDR影片,而且畫質色彩看起來不再糟糕得像衣服水洗後那種變淡感。
XZ3有4K/30fps錄影,但沒有4K/60fps選項。1080p錄影則有30fps、60fps、與120fps慢動作,以及720p/960fps超級慢動作,720p/960fps時間長度可以達0.18秒,若是1080p/960fps的話僅有0.09秒。
影片格式採用H.264,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H.265這個更有效率的儲存格式(畫質與H.264接近,但檔案容量更小)。如果開啟HDR功能,那麼儲存格式會強制採用H.265。
以H.264格式儲存4K/30fps,位元率54Mbps
以H.265格式儲存4K/30fps,位元率34Mbps
1080p/60fps模式的位元率是30Mbps
1080p/30fps模式的位元率是17Mbps
以上模式的音訊錄製全都採用156kbps立體聲
在光線條件充足的環境下,XZ3錄出來的4K影片銳利度很銳利並且畫質細膩,沒有什麼雜訊,若與XZ2 Premium錄出來的影片相比,XZ2 Premium錄出來的影片比較「乾淨」,銳利度沒有XZ3那樣高,但與XZ3的差別相當細微就是。
在工作室中的拍攝,XZ3錄製出來的影片確實顯示出較高的銳利度,但現實生活的拍攝,畫質看起來是很自然,色彩渲染平衡,動態範圍廣。
使用h.264或是h.265格式來儲存4K影片,畫質的差異幾乎看不出來,另外由於現今相容性已經不是大問題,大部份的裝置都能播放h.265格式,所以建議你就直接選h.265格式儲存比較可以節省儲存空間,但如果你的電腦/手機運算力比較少,播放h.265格式的4K影片可能會延遲。
1080p錄影看起來同樣也是自然,色彩渲染平衡,動態範圍廣,我們曾經看過其它手機的1080p錄影在30fps與60fps有更銳利的,但XZ3在這裡並沒有這麼做。
開啟HDR時,理論上錄出來的畫質會有更明顯的層次,但XZ3開啟HDR錄影時,影片畫質看起來反而變得更平淡與昏暗(見底下YouTube內崁播放視窗的第五段)。
這裡有五段影片,分別是4K、1080p/30fps、1080p/60fps、4K使用h.265格式儲存、4K開啟HDR模式:
XZ3有數位防震,沒有光學張。Sony「SteadyShot」數位防震軟體演算法有兩個層級,4K錄影的防震功能只支援到標準等級,效果更好的陀螺儀輔助「Intelligent Active」(防震處理力度更大)防震則是有支援到1080p/30fps而已。
雖然4K錄影沒有「Intelligent Active」智慧防震,但標準防震功能讓錄出來影片在晃動抑制處理的效果已經很不錯,而且影片看起來流暢。切換1080p模式進行錄影的話就多了「Intelligent Active」,進一步改善的效果不多,但是是可以查覺到的。
底下三段影片分別是4K(SteadyShot標準防震)、1080p/30fps(SteadyShot Inteligent Active)、4K(沒有開防震)
與XZ2 Premium的雙鏡頭與超瘋狂的高ISO相比,夜間錄影不是XZ3的強項。儘管如此,XZ3在低光源環境錄出來的影像還算可以。HDR模式在此有所幫助,尤其當拍攝場景同時具有深暗的陰影區與明亮的光源亮面區域時,HDR更能發揮所長。提醒大家一點,當現場光線暗到一個程度時,XZ3會開始有對焦困難,進而發生一直在那裡做重複對焦的情形。
底下兩段影片,第一段是低光源4K拍攝,第二段是低光源4K拍攝並且開啟HDR
Sony的超級慢動作錄影在XZ3同樣表現出色,而且還是有支援到1080p超級慢動作。但三星手機的超級慢動作錄影能夠做到支援物體移動自動偵測,我們覺得更便利,希望未來Sony也可以新增此功能。
最後來看Xperia XZ3與其它手機的4K錄影畫質比較,預設拿Galaxy S9+、華為P20 Pro進行比較,點入後你可以再挑選其它想要比較的機型來PK。
其它可以入手的機型
XZ3長得有一點點像Galaxy S9+,與XZ3相比較,Galaxy S9+螢幕總面積稍微比XZ3大,而且可能有更好的電池續航力(依據使用模式),S9+有長焦鏡頭,當你要將相片拉近看時,S9+的優勢就顯現出來。S9+有Super AMOLED螢幕而且上市已有一段時間,4GB/64GB版本S9+售價會比6GB/64GB的XZ3便宜些。
若你對Galaxy S9開箱評測有興趣,可按此點入觀看
華為P20 Pro售價也有下修了,它的三鏡頭還是獨樹一幟。不過P20 Pro前鏡頭拍攝與XZ3相比,我們還是比較喜歡XZ3的表現。P20 Pro有較好的電池續航力,但別忘了P20 Pro的螢幕尺寸比較小,而且解析度也較低,並有瀏海頭。我們必須說,不是所有人會喜歡華為的EMUI Launcher,相形之下Sony的Launcher比較簡潔。而入手XZ3的系統直接是Android 9.0,華為P20 Pro仍然還停留在Android 8.0。
P20 Pro開箱評測參考
另一款背後有雙鏡頭設計的 - LG G7 ThinQ,由一顆超廣角鏡與一顆標準鏡頭組成,對於許多人而言,會決定買LG G7 ThinQ的原因在於它有其它手機品牌所沒有的超廣角鏡頭。至於那些不在乎是否有超廣角鏡頭的消費者可能就會選擇有OLED螢幕、更長電池續航、接近原生介面的Xperia XZ3。價錢方面,G7 ThinQ與XZ3接近。
LG G7 ThinQ開箱評測
如果你的預算沒那麼高,但仍然希望手機有長焦鏡頭,那麼可以看看小米Mi 8,但小米的MIUI Launcher與XZ3的Xperia Launcher差異不小就是了。
以現今市場標準來看,身為一款旗艦,Xperia XZ3背部只有單顆鏡頭的配置並沒有跟上潮流,另一方面它雖然有AMOLED螢幕,但綜合耐久測試下獲得90小時的電池續航力這樣的表現算還好,因為市面上其它AMOLED螢幕機種有比XZ3的電池續航更久的。
此外,Sony XZ3不支高通QC 3.0快速充電(除非拿PD規格充電器,充電速度前30分鐘有變快,但完全充飽所需時間沒有快多少),背部指紋辨識位置仍有改善空間。
XZ3外觀時尚,仍然有Xpeira家族的味道,電池續航表現不致於讓人抱怨,影像品質棒,但對消費者來說這不再是賣點。出廠預設直上Android 9.0還不錯。
毫無疑問,Sony粉絲會愛上這款手機,至於長久以來不喜歡Sony手機的消費者,這次看到XZ3後可能會有所改觀。
最後,我們整理以下七點來結束本篇評測。
Xperia XZ3的優點:
- 高品質做工,外觀與堅固兼俱
- 全方位拍照表現
- 第一款出廠預設就搭載Android 9.0的手機
- 螢幕銳利度高,色彩漂亮,支援HDR,戶外環境對比指數不錯(見上述螢幕評測章節)
Xperia XZ3缺點:
- 背部指紋辨識器位置太靠近中間
- 即使用第三方快充充電器還是無法達到快速充電的速度,盒子所附的充電器型號UCH20充電速度太慢了
- 最大亮度仍輸某些同樣使用AMOLED螢幕的手機,螢幕邊緣有色偏情況,色差表現不佳(平均標準色差是deltaE 6.2),但可透過手動調整白點值來改善,方式是將紅色調至60、綠色也調至60,藍色不調整,可以獲得delta 4.6的標準色差